导图社区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艺术交往论):20世纪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家哈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对话,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彼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此岸世界的交往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理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传统批评》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即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其中世界指的是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则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作品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和中介;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作者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并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倾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从人类学观点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辩证唯物论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形式;从媒介和符号的角度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文学是一种活动,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在现代则是一种具有生产性的活动;文学生产审美意识形态形式,审美意识形态形式是文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形式的特征;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形式的文学,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人民。“人民文学”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核心。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艺术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学作为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艺术交往论):20世纪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家哈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对话,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彼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此岸世界的交往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名词解释
艺术生产论
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
艺术反映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活动是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
人民文学论
“人民文学”应该是文学的“人民性”的丰富展开 不能将“人民文学”简单的理解为文学题材问题; 不能简单地把“人民文学”理解为是一个认识问题; 不能简单地把“人民文学”理解为抽象的概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坚持中国特色
具有当代性
体现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