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 个性心理
教师编制考试,普通心理学第四章内容。能力:定义: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知识、技能关系。
编辑于2022-07-11 10:35:06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需要
定义: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需要是活动的源动力
特征
对象性
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事物 “饿—食物”
紧张性
需要总会形成一种紧张感与不适感
层次性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种类
需要的起源
生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
七个层次“李安爱尊重,求审自我”
缺失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成长需要
求知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动机
定义: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
动机成分:动机=需要(内在)+诱因(外在)
动机功能
激活功能
从无到有,从静到动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
兴趣
积极的情绪体验
分类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
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
兴趣品质
兴趣的广度
兴趣的中心
兴趣的稳定性
兴趣的效能
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通过活动发展
2、提高教学水平
3、引导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相结合
4、把握学生年龄特征
5、把握学生知识基础
6、积极的评价去强化
7、原有兴趣的迁移
中年支教 广东抢钱
能力
定义: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知识、技能关系
联系
能力使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能力使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大小
考过原话
区别
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
能力 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知识、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限度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能力分类
根据能力适应范围
一般能力(智力)
创造力 是高级表现
抽象概括能力是核心
认知过程包含的东西
特殊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所涉及的领域不同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创造性程度高低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根据发展趋势
流体能力
先天禀赋
表现为 推理能力 图形识别
晶体能力
后天学习 经验
语言、数学知识
智力及其测量
智力定义
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智力测验
认知测验 又称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能力倾向性测验(性向测验)、教育测验(成就测验)、创造力测验等验
智力测验方式
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世界第一个智力测验
1905年编制
提出以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 智龄
2、斯坦福——比纳量表
推孟教授
用智龄和实龄的比率代表智商,简称比率智商
智商=智龄/实龄*100(MA/CA*100)
3、离差智商
现在用的量表
韦克斯勒提出
计算公式:IQ=100+15Z;Z=(X-X的平均)/SD
智力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一般因素G因素
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中的关键和基础
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
特殊因素S因素
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包括内容、操作、成果/产品
操作代表智力的高低
3、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人的智力是九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言语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是两种基本智力
注意:但不是以言语和逻辑为核心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传统教育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区分儿童的智商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语言他们未来的成绩和贡献,这种做法是片面的。
不采用智力测验 来鉴别智商高低
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科学的智力观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5、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成分亚理论
元成分
核心成分
操作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
情境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
2、早期经验
5岁前 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
3、教育与教学
主导作用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内在因素
智力培养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早技差,造实非
人格
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这个独特性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构成
性格
性格是核心
气质
自我调控
人格特征
独特性
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稳定性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整合性
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功能性
社会性
复杂性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三我”结构
本我
快乐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
超我
道德原则
奥尔波特 “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
个别特质 看数量
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5~10)
次要特质
性格
定义 :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会影响学习方式。也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结构特征
态度特征
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谦虚、自负;粗心、细心;节俭、浪费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认知特征)
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如 主动感知还是被动感知;习惯于看细节还是看轮廓
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气质
类型
胆汁质
特点 热情直率、冲动
张飞
多血质
活泼、好交际、耐性差
王熙凤
粘液质
稳重踏实、死板
陈景润
抑郁质
观察力强、敏感多疑
林黛玉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匹配
气质与教育
1、克服气质偏见
2、根据学生气质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
定义:以自我意识为核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使人的各部分整合而统一的核心力量
构成
自我认识
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情感、自尊心、自信心
自我控制
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元认知的训练方法: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