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的最一般规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发心-婴儿的心理发展-iOS2的思维导图,阐述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基本上反映了当代幼儿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内涵丰富,构思巧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字流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意识
意识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
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调控作用
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按照觉知程度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和水平
意识具有监督功能即监视自我和环境
意识具有控制功能即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意识的分类
非意识过程
无意识
含义
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
潜意识
前意识记忆
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局限性
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是意识不到的
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能动性
人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刺激,有时人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人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意识的水平
基本水平
觉知
中间水平
主观能动性,调节计划
高级水平
自我觉知,(元认知)
意识的功能
限制注意
计划依据知觉组织规律
做最佳判断和行为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
起关键作用
对视觉刺激输入敏感,可以抑制或促进褪黑素的分泌
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睡眠
脑电波变化
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的脑电波
处于安静休息状态脑电波变化
睡眠状态脑电波
睡眠阶段
1.浅睡眠状态
脑电波为混合,频率和波辐较低的脑电波
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
持续10分钟
2.睡眠第二阶段
偶尔会出现睡眠锭
个体难被唤醒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
脑电频率持续降低,波辐变大,出现塞塔波,有时会有睡眠锭
持续40分钟
深度睡眠阶段
多数脑电波变为塞塔波
身体功能各项指标变慢
有时发生梦游,梦呓
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
REM阶段
在一个周期后约60-90分钟,再进入三四阶段,此时有翻身动作容易被惊醒,约10-15分钟后进入
特征
高频率,低波辐脑电波出现,与个体清醒状态脑电波很相似
第一次持续5-10分钟,再经过90分钟出现第二次REM阶段
心率血压不规则,呼吸急促如同清醒或恐惧时反映,肌肉依然松软,眼球快速运动,会做梦
睡眠功能
功能恢复理论
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睡眠的一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生物学理论
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避免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受到伤害。
记忆
睡眠还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认知活动。
成长过程
在深度睡眠中,垂体腺释放成长激素。随着人的衰老,垂体腺会释放出较少的这种激素,并且深度睡眠的时间变少。
失眠
梦
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观点
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途径
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生理学观点
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主观体验
无法解释白天受到的情绪困扰,在晚上进入梦中,以及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认知观点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催眠
不同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观点
催眠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意识功能分离观点
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正常过程这两种功能相互联系,催眠过程中,监督功能弱化。
白日梦与幻想
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改变
抑制剂
减弱神经活动
巴比妥类,酒精,安定药物
兴奋剂
加速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提高身心活动水平
安非他命,毒品
致幻剂
改变个体对外部世界感知,使思维和意识状态发生紊乱
大麻,麦角二乙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