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市更新发展的驱动力
从五大角度浅析城市更新发展驱动力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和地方经济转型和升级都在加速,城市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发展阶段,这也为城市更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全新驱动力
编辑于2022-07-12 11:30:31城市更新发展的驱动力
驱动力一: 城市发展进入减速阶段 (城市化发展水平持续下降)
城市群城市化率明显进入趋缓阶段
珠三角城市群83.84% 长三角城市群68.00% 京津冀城市群60.00%
乡镇人口红利消失导致 我国城市劳动力供给总 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近五年适龄劳动人口 下降1500万,平均每 年减少约350万人(2017)
2030后出现大幅下降过程 年均760万人口速度减少, 2050于2030年8.3亿减少 到7亿左右
人力成本上升 (影响城市经济发展重要不利因素)
以劳动力为导向型的密集型企业撤离
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 转向东南亚地区发展
大方向解决措施
城市更新(卫星城模式与郊区发展双行)
完善城市基础等设施配套 (以基础设施吸引更高等企业入驻)
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驱动力二: 产业重心转向第三产业 (国家发展带动服务业更新换代)
以美国城市复兴计划与“退二进三” 政策分析我国环境
第三产业占比突破50.00%(2016)
一线城市(2017) 北京80%,广州上海70%
三大城市群占比50%-60%
社会消费品年增长10.70%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4% 同比2015提升15.4个百分点
旅游信息文化健康服务消费持续升温 服务型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影响力提升
产业结构由第二经济产业转型 为服务型经济产业背景下获得 新一轮发展动力
原有城市空间急需借助城市更新腾笼换鸟 注入新的产业元素于城市发展中
加快原有业务与新产业经济形式结合 从产融结合在内的城市更新发展模式
提升城市更新发展
驱动力三: 政策迎来新导向 (国家助力城市)
过去快速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空间扩张 导致了中心地区土地开发强度饱和, 使得城市配套功能和空间承载能力未得到明显提升
国家鼓励地方盘活闲置土地 严管死守耕地保护红线
三大城市群应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2013.12)
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2)
上海为例 推行“稳中有降、逐年递减”方针 同时提高商业办公物业自持比例 来鼓励商办存量的内部有机更新
相关政策均以“存量规划”为 主要内容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实施以去库存为导向的政策措施
盘活存量,鼓励存量用地转型和改造,鼓励“商改租”市场发展
驱动力四: 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 (房地产行业发展新增长点)
土地供应缩减 通过城市更新释放土地供应成重要举措
全国土地供应面积和规划建筑面积 自2012年以来呈下键趋势(2017.12)
对于一线城市由于可拓展空间有限 所以供应量下降幅度更加明显
北京呈逐年下降(2011) 上海呈阶梯式收缩(2011) 广州深圳一直缩减(2012)
通过城市更新激活城市存量土地
广州市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200万平方米 年计划供应640万平方米(2017-2021)
广州旧改总面积以及全面改造项目达1987.53万平方米 两者单独均达近年之最(2018)
借助城市更新加快释放城市中的老旧空间用地 成为发达城市增加土地供应的重要途径
住房供应不足 通过城市更新满足住房需求成趋势
存量房与新房交易量之比大于1 (表明该地区进入存量时代) 上海以二手房市场为主导的存量房 交易持续放量(2013)
10个典例城市中,北上深武二手房成交量均高于新房 二手房市场热度并且还将维持较长时间
住房的供需矛盾是房地产业发展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 转变的核心内在驱动力
深圳矛盾尤为突出,土地方面“难以为继”尤为严重 特区面临几乎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
深圳开启规模化城市更新战略(2004),城市更新供应 商品房占深圳房地产市场住房总供应量比重从2011年 开始逐年提高,2015年比例已达到47.00%
2016年“十三五规划”后,通过拆除重建类更新预计供给 建筑面积460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3150万平方米 新增商品房36万套(90平方米),随着规划逐步推进,矛盾 得到进一步缓解和优化
商业写字楼新增供应量应以 存量楼宇更新改造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壮大,写字楼出现 明显的集聚特征,出于都市CBD地区(纽约曼哈顿 东京新宿和临海,伦敦金融城西敏寺和金丝雀码头 区以及巴黎拉德芳斯)
数十年来香港用于开发写字楼新土地一大来源 为存量写字楼重建,另一个来源是填海造地
2010年后,特区政府支持旧厂区和工业大厦更新 改造用于开发写字楼,但特别是在核心CBD地区 新增供应极少,2000-2010期间仅增加4.30%, 非核心地区增幅为237.00%
城市中心衰败的商业楼宇进行改造
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再造城市中心繁荣
打造高品质写字楼吸引高端服务业进驻 可以为城市带来更高税收收入
驱动力五: 人口结构变化催生消费新趋势
中国最多消费者是价值消费群体
消费群体构成的变化促使消费观念 由价格敏感型转向价值敏感性
实体商业领域中,大型房地产企业直接进入商业领域,虽然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价值消费者”快读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同时也陷入千城一面,无 法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通过城市更新的提升改造 实现既有建筑与不断变化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衔接 与互动,是值得探索的领域
消费者逐步追求高品质安全且可靠 的产品和服务,对于非生活必需品 的需求将高速增长(健康教育休闲金融)
具有鲜明特点消费群体不断涌现,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带来的 自我认同感,通过追求个性化的消 费体验,追求更加健康和快乐的生 活方式
城市更新发展的驱动力
驱动力一: 城市发展进入减速阶段 (城市化发展水平持续下降)
城市群城市化率明显进入趋缓阶段
珠三角城市群83.84% 长三角城市群68.00% 京津冀城市群60.00%
乡镇人口红利消失导致 我国城市劳动力供给总 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近五年适龄劳动人口 下降1500万,平均每 年减少约350万人(2017)
2030后出现大幅下降过程 年均760万人口速度减少, 2050于2030年8.3亿减少 到7亿左右
人力成本上升 (影响城市经济发展重要不利因素)
以劳动力为导向型的密集型企业撤离
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 转向东南亚地区发展
大方向解决措施
城市更新(卫星城模式与郊区发展双行)
完善城市基础等设施配套 (以基础设施吸引更高等企业入驻)
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驱动力二: 产业重心转向第三产业 (国家发展带动服务业更新换代)
以美国城市复兴计划与“退二进三” 政策分析我国环境
第三产业占比突破50.00%(2016)
一线城市(2017) 北京80%,广州上海70%
三大城市群占比50%-60%
社会消费品年增长10.70%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4% 同比2015提升15.4个百分点
旅游信息文化健康服务消费持续升温 服务型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影响力提升
产业结构由第二经济产业转型 为服务型经济产业背景下获得 新一轮发展动力
原有城市空间急需借助城市更新腾笼换鸟 注入新的产业元素于城市发展中
加快原有业务与新产业经济形式结合 从产融结合在内的城市更新发展模式
提升城市更新发展
驱动力三: 政策迎来新导向 (国家助力城市)
过去快速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空间扩张 导致了中心地区土地开发强度饱和, 使得城市配套功能和空间承载能力未得到明显提升
国家鼓励地方盘活闲置土地 严管死守耕地保护红线
三大城市群应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2013.12)
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2)
上海为例 推行“稳中有降、逐年递减”方针 同时提高商业办公物业自持比例 来鼓励商办存量的内部有机更新
相关政策均以“存量规划”为 主要内容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实施以去库存为导向的政策措施
盘活存量,鼓励存量用地转型和改造,鼓励“商改租”市场发展
驱动力四: 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 (房地产行业发展新增长点)
土地供应缩减 通过城市更新释放土地供应成重要举措
全国土地供应面积和规划建筑面积 自2012年以来呈下键趋势(2017.12)
对于一线城市由于可拓展空间有限 所以供应量下降幅度更加明显
北京呈逐年下降(2011) 上海呈阶梯式收缩(2011) 广州深圳一直缩减(2012)
通过城市更新激活城市存量土地
广州市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200万平方米 年计划供应640万平方米(2017-2021)
广州旧改总面积以及全面改造项目达1987.53万平方米 两者单独均达近年之最(2018)
借助城市更新加快释放城市中的老旧空间用地 成为发达城市增加土地供应的重要途径
住房供应不足 通过城市更新满足住房需求成趋势
存量房与新房交易量之比大于1 (表明该地区进入存量时代) 上海以二手房市场为主导的存量房 交易持续放量(2013)
10个典例城市中,北上深武二手房成交量均高于新房 二手房市场热度并且还将维持较长时间
住房的供需矛盾是房地产业发展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 转变的核心内在驱动力
深圳矛盾尤为突出,土地方面“难以为继”尤为严重 特区面临几乎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
深圳开启规模化城市更新战略(2004),城市更新供应 商品房占深圳房地产市场住房总供应量比重从2011年 开始逐年提高,2015年比例已达到47.00%
2016年“十三五规划”后,通过拆除重建类更新预计供给 建筑面积460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3150万平方米 新增商品房36万套(90平方米),随着规划逐步推进,矛盾 得到进一步缓解和优化
商业写字楼新增供应量应以 存量楼宇更新改造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壮大,写字楼出现 明显的集聚特征,出于都市CBD地区(纽约曼哈顿 东京新宿和临海,伦敦金融城西敏寺和金丝雀码头 区以及巴黎拉德芳斯)
数十年来香港用于开发写字楼新土地一大来源 为存量写字楼重建,另一个来源是填海造地
2010年后,特区政府支持旧厂区和工业大厦更新 改造用于开发写字楼,但特别是在核心CBD地区 新增供应极少,2000-2010期间仅增加4.30%, 非核心地区增幅为237.00%
城市中心衰败的商业楼宇进行改造
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再造城市中心繁荣
打造高品质写字楼吸引高端服务业进驻 可以为城市带来更高税收收入
驱动力五: 人口结构变化催生消费新趋势
中国最多消费者是价值消费群体
消费群体构成的变化促使消费观念 由价格敏感型转向价值敏感性
实体商业领域中,大型房地产企业直接进入商业领域,虽然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价值消费者”快读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同时也陷入千城一面,无 法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通过城市更新的提升改造 实现既有建筑与不断变化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衔接 与互动,是值得探索的领域
消费者逐步追求高品质安全且可靠 的产品和服务,对于非生活必需品 的需求将高速增长(健康教育休闲金融)
具有鲜明特点消费群体不断涌现,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带来的 自我认同感,通过追求个性化的消 费体验,追求更加健康和快乐的生 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