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二章—学校社会工作
驻校社工,全称是学校社会工作,指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专、大学提供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简称驻校社工。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因此人们对社会工作内涵的表述也有所不同。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受其影响,社会救助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在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面临重重困境,给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十二章—学校社会工作
1. 概述
1.1. 内涵
1.1.1.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者应该具有的专业资格
1.1.2.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应该遵循相关的价值理念
1.1.3. 学校社会工作应该集科学习性、技术性及艺术性为一体
1.1.4.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应该整合政府及社会资源
1.1.5.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应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首要关怀处境不利的学生
1.1.6.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应帮助学生获得幸福人生及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
1.2. 基本特征
1.2.1. 服务对象特征
1.2.2. 服务理念特征
1.2.3. 服务行动特征
1.3. 功能
1.3.1. 对学生困境的改善功能
1.3.2. 对学生权益的保护功能
1.3.3. 对学生成长的发展功能
2.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2.1. 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概念
2.1.1. 人在情境中
2.1.2. 标签
2.1.3. 自我同一性
2.1.4. 抗逆力
2.2. 学校社会工作传统方法创新
2.2.1. 个案工作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特点与创新
师生联合会谈法
“结对子”朋辈助理法
社工信箱
2.2.2. 小组工作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特点与创新
主题班会
社工课堂
家长互助会
2.2.3. 社区工作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创新
初级介入
二级介入
三级介入
2.3. 学校社会工作具体方法与技巧举要
2.3.1. 系统脱敏——帮助学生克服考试恐惧情绪
2.3.2. 行为契约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3. 亲子运动会—引导家长与建立亲子关系
2.3.4. 拍卖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3.5. 做名片——帮助低自我概念的学生提升自信
2.3.6. 小背摔
3.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1. 满足困境学生改善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3.1.1. 对学生心理困境的介入
心理困境
认知障碍
情绪困扰
意志力薄弱
人格障碍
网络成瘾
提供的服务及注意事项
3.1.2. 对学生学业困境的介入
学生个人因素导致
认知障碍的介入
情绪困扰的介入
学习动力不足介入
学习能力不足介入
学校因素导致
学校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的介入
学校环境的介入
教师教学方法的介入
家庭因素导致
家庭学习环境的介入
父母婚姻关系的介入
父母教养方式的介入
社区因素导致
社区环境的介入
学生社会交往的介入
3.1.3. 对学生人际关系困境的介入
亲子关系困境介入
朋辈关系困境介入
师生关系困境介入
3.1.4. 学生偏差行为困境的介入
学生的违法行为的介入
学生的违纪、失德行为的介入
学生的失仪行为的介入
3.1.5. 对学生家庭困境的介入
提供情感支持
发展支持系统
链接社会资源
3.2. 满足遭遇伤害的学生保护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3.2.1. 对学生虐待的介入
3.2.2.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介入
3.2.3. 对学生遭遇性侵害的介入
3.3. 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3.3.1. 学校社会工作对引导和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介入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3.3.2. 对学生情感培养及情绪管理的介入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帮助学生科学管理情绪
3.3.3. 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介入
培养学生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性竞争能力
3.3.4. 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介入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热爱劳动的品质
培养学生家务劳动习惯和家务劳动能力
3.3.5. 对培养学生科学抉择能力与生涯规划能力的介入
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抉择
帮助学生培养生涯规划能力
3.3.6. 学校社会工作对培养学生行动力的介入
引导学生主动领受任务
培养立即行动的习惯
训练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冒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