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思想的解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大的阶段性变化的最终力量。
2.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发端于技术变化,然后是劳动生产方式改变,再后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后,才是结构制度层面的变化,最后是意识形态、文化层面的变化。
5. 技术变化导致生产组织方式和过程发生变化,在此之前以农业、牧业、渔业和手工作坊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得不适应,于是有了科学管理、泰罗制的出现。
6. 科学管理只解决劳动生产组织过程和方式问题,劳动者的工作观念、习惯、人机关系仍然是传统的,两者之间不适应。于是人际关系一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
7. 在一个单一企业单位内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开始进入制度层面的问题。
8. 组织管理理论、企业制度方面的研究、管理过程研究,都主要与结构、制度层次的问题有关。
10. 企业战略问题、营销问题、竞争与垄断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都先后成为注意的对象。
11. 进一步的才是涉及意识形态、文化层次的问题,即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运作逻辑与古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如何融合、整合的问题。
12.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提供的,无非是这方面一个成功的案例而已。这是一条管理发展与历史发展的粗略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