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历史选必2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超详细整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必备重点有颜色标注简单易懂,内含思考点拓宽思维视野 关注我获取更多整理选择性必修历史知识的优质导图哦💖
参考教材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详细整理了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相关内容,逻辑框架清晰,附件多多,相关配图多,
《公共财政概论》中的增值税部分,详细记录了增值税的基本概念、类型、计税方法、特点、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征税范围、税率等等,内容详实,完美涵盖知识要点。
《公共财政概要》中的税收制度概要,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此脑图框架清晰,重点明确。欢迎点赞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的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 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20世纪初,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农业生产集约化
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1930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 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畜牧、水产、养殖产业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饮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养殖种类从淡水鱼发展到海鱼以及海参等。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20世纪以来,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①通风储粮技术:谷物冷却机、机械 低温储粮技术 ②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的广泛应用 ③粮仓容量不断扩大 ④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 断提高
意义: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食物储藏技术的发展
古代: 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 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 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现代: 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及冷冻食品包 装等领域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第一,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 第二,通过冷链物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日 常生活的食品种类,并满足其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 第三,既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又可以有效避免生鲜农产品 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全问题; 第四,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整体上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 提高。
影响:人们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各类生鲜食品,且能将其在家中保存较长时间方便食用,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背景: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45年10月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中国贡献: 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也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
食品安全
产生原因
农业现代化产生的负作用(生产环节):化肥、农药的过渡使用造成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产品和禽畜体内,以及禽畜饲养过程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都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食物加工过程中(加工环节),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解决措施
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学思之窗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 原因包括: 对农业的投资不足、 经济危机、 人口增长、 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
应对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共 同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需要从粮食生产与供应 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 高粮食生产水平。 •同时,还要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 意识,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应对 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