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工程地质_复习导图
制作不易,求求不要白嫖呀,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详细的总结了矿物与岩石,土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07-21 14:36:38社会学子入门必读之书。深度探索社会学奥秘,与社会学同游'脑图指南,涵盖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针对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社会学核心理论框架的用户,表明脑图中包含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思维导图意在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建构,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逻辑安排之后才能建立出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本导图前面是作者自己的思考与逻辑,可参考,后面是书本原文与粗体重点。友友们在看此导图时一定要自己进行增补删改。使用此导图可以减少自己的机械劳动,缩短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制作不易,尊重作者知识劳动。
制作不易,求求不要白嫖呀,计算机系统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概述,Internet基础应用,局域网系统的组成,信息安全基础,计算机基础。帮助小伙伴快速了解计算机系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社会学子入门必读之书。深度探索社会学奥秘,与社会学同游'脑图指南,涵盖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针对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社会学核心理论框架的用户,表明脑图中包含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思维导图意在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建构,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逻辑安排之后才能建立出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本导图前面是作者自己的思考与逻辑,可参考,后面是书本原文与粗体重点。友友们在看此导图时一定要自己进行增补删改。使用此导图可以减少自己的机械劳动,缩短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制作不易,尊重作者知识劳动。
制作不易,求求不要白嫖呀,计算机系统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概述,Internet基础应用,局域网系统的组成,信息安全基础,计算机基础。帮助小伙伴快速了解计算机系统!
工程地质
绪论
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1)阐明工程地质条件,选定建设场地和建筑形式
(2)论证与预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
(3)提出治理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4)研究岩土体分类、分区及其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地质环境需要满足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①承载能力的要求:地基岩土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保证在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失稳而破坏;
②抗变形能力的要求: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地基沉降值应该满足建筑物安全与正常使用的要求;
③稳定性的要求:建设场地周边地质环境在工程活动扰动不引发次生的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
①地形地貌
地形: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地球表面的各种面貌,地形+成因
如卡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风蚀地貌、丹霞地貌。
②地层岩性
包括地层的成因、时代、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
③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遗留下的痕迹包括褶皱、断层、裂隙
④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化学成分等
⑤不良地质作用
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河流侵蚀、荒漠化、地陷等
⑥天然建筑材料
包括土料、砂砾石、石料等
各类工程问题:
房屋建筑:
场地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及变形问题
地下工程
硐室围岩稳定、承压水的危害问题;影响施工的高应力、岩爆、高地热和有害气体等。
道路、桥梁工程
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问题
水利工程
水平抗滑问题、库区渗漏、淤积、侵蚀、浸没等。
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地基稳定性问题
斜坡稳定性问题
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区域稳定性问题
侵蚀淤积问题
矿物与岩石
地壳及地质作用
地壳
地球包括外部层圈和固体地球。
外部层圈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当前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地质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动力来源:
一、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内热。
二、太阳辐射以及地球旋转力和重力
内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指由地球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等机械运动。(水平和垂直方向)
岩浆作用
岩浆的形成、运移、冷凝固结成岩浆岩的全过程。
地震作用
地下深处地壳快速振动的作用。
变质作用
先成岩石 发生成分、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而变成松散物的过程。
剥蚀作用
河水等在运动过程中将岩石的风化产物剥落、刻蚀带走的过程。
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的过程。
子主题
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过程。
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
人为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作用
因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效应。
主要造岩矿物
地壳←岩石(岩石-土)←矿物←化学元素
矿物
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的单体形态(晶体)
一向延长型 两向延长型 三向延长型
角闪石
云母
岩盐
矿物集合体形态
晶族、粒状、鳞片状、纤维状、放射状、结核状、钟乳状、土状
矿物的物理性质:
颜色
矿物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自色
它色
假色
条痕: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矿物在白色无釉毛瓷板刻划时留下的颜色.
有的矿物有好几种颜色,但条痕比较固定的.
光泽
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1.金属光泽: 方铅矿、黄铁矿
2.半金属光泽:赤铁矿
3.非金属光泽
金刚光泽: 金刚石
玻璃光泽:长石、石英 (水晶)
油脂(脂肪)光泽:滑石或石英断口
丝绢光泽:纤维石膏
珍珠光泽:云母
土状光泽:高岭土
透明度:
矿物透光的程度。
透明:绝大多数光线可透过矿物,如水晶
半透明:部分光线可透过矿物,如辰砂
不透明:光线不可透过矿物,如黄铁矿
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
通常以十种矿物为标准,来标定矿物相对硬度的大小,称之为摩氏硬度
解理与断口
解理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破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裂开的平面就是解理面
1.极完全解理:
云母
2.完全解理
方解石
3.中等解理
长石
4.不完全解理
橄榄石
5.无解理:
石英
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现出的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
贝壳状:石英
平坦状:高岭土、铝钒土
参差、锯齿状:黄铁矿、自然铜
常见矿物及其主要特征
造岩矿物
常见矿物就其化学成分而言,绝大多数为硅酸盐,其余为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肉眼鉴定
黄铜矿以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而与黄铁矿相区别 以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可溶于HNO3而与自然金相区别 自然金矿石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疫是绿黑色的 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自然金矿石,因为其密度比黄铁矿、黄铜矿的要大得多
岩石
岩石:是矿物有规律组合的集合体,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形成的地质体,并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按成因分
概念、形成、结构构造特征、典型岩石
岩浆岩
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浅色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形成酸性、中性岩浆岩.
深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形成基性、超基性岩浆岩.
按形成环境和深度
侵入岩
深成岩3km
浅成岩
喷出岩
结构和构造
结构:是指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间的组合方式.
按结晶程度进行分类:
全晶质结构:结晶体,如花岗岩
半晶质结构:结晶体+玻璃质,如流纹岩
非晶质结构:玻璃质,如黑曜岩
按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
显晶质:颗粒较大,深成侵入岩
隐晶质:颗粒细小,喷出岩和浅成岩
玻璃质:非晶质的玻璃质组成,喷出岩
构造:岩石中矿物集合体在岩石中的排列和充填方式。
1)块状构造: 无定向排列,各部分均匀分布,大部分侵入岩,如花岗岩
(2)流纹构造: 岩石中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是喷出岩熔岩流动时物质成分作定向排列所致. 如流纹岩.
(3)气孔构造:岩浆凝固时,尚末逸出的气体形成大小不一的气孔.如玄武岩、浮岩
(4)杏仁构造: 岩石的气孔被后期的矿物所充填.
岩石产状
沉积岩
成因:
地表岩石破坏
搬运
沉积
硬结成岩
物质组成
碎屑物质:
原生矿物(石英、长石、白云母)及岩石的碎屑
粘土矿物: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
化学沉积矿物:
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岩盐、铁和锰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
有机物质或生物遗骸:
贝壳、石油等
胶结物
硅质、钙质、铁质、泥质
结构
是指岩石的物质颗粒大小、形态及其组合关系。包括: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1)碎屑结构
a. 按颗粒大小:
砾状.(>2mm)砾岩
砂质(2~0.05).砂岩
粉砂质(0.05~0.005)粉砂岩
b.按胶结物的成分:硅质、铁质、钙质 泥质胶结
碎屑岩的胶结物:
硅质——强度高
铁质——易氧化
钙质——易溶解
泥质——易软化
胶结类型:
基底式胶结(a)
孔隙式胶结(b)
接触式胶结(c)
镶嵌式胶结
(2)泥质结构
50%以上由<0.005mm粘粒组成
(3) 结晶结构
由溶液中沉淀或经重结晶形成的岩石结构。
(4)生物结构
由30%以上生物遗体或碎片所组成的岩石结构
如生物碎屑结构、贝壳结构、 珊瑚结构
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1)层理构造(最典型、最重要)
含义
指岩石各组成部分在颜色、矿物成分、碎屑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变化所形成的成层性。
类型
水平层理 单斜层理/交错层理 波状层理
常见的沉积岩
砾岩
红色砂岩,由于肉红色钾长石而呈红色
变质岩
岩浆岩: 是原生的 沉积岩: 可由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破坏后形成. 变质岩: 由三种岩石变质后形成, 可多次变质形成.
原先存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温度、压力、应力以及物质组分加入或带出的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这种改造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因素
(1)高温(岩浆、地壳深处、放射性元素蜕变)-重结晶、改变原结构。 如石灰岩—大理岩(重结晶)
(2)高压(上覆岩层的压力、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的挤压力)-如石榴子石
(3)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岩浆带来的热液和挥发性气体)-产生新的变质矿物
变质作用的类型及代表性岩石
接触变质作用
在岩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活动性流体所引起的变质作用。
石灰岩-大理岩
石英砂岩-石英岩
交代变质作用
指具有一定化学活动性的气体和热液与固体岩石进行交代反应,使岩石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变质作用
代表性岩石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等
区域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指在构造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定向压力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变形、破碎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作用。主要发生在相邻的两个岩石块体之间发生相对错动的接触面附近。
如糜棱岩中保留了挤压和扭曲的痕迹
变质岩的成分
1、变质矿物
石榴子石、 绿泥石、
蛇纹石、滑石
2、一般矿物
石英、钾长石、钠
长石、白云母、黑
云母等。
结构
:岩石的各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变晶结构:
是原岩在固态条件下发生重新结晶或重新组合作用形成的结晶质结构。矿物多呈定向排列。
粒状、鳞片状、纤维状变晶结构
变余结构
: 变质岩中残留有原岩的结构, 变质作用不彻底
变余砾状结构
变余砂状结构
碎裂结构
在定向压力影响下,使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发生弯曲、破裂、断开,甚至研磨成细小的碎屑或岩粉被胶结而成的结构。
交代结构
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矿物的一些物质成分被其他物质替代。
在形成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的加入和带出,而岩石中原有矿物的分解和新矿物的形成是同时的。
构造
岩石矿物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外貌特征。
块状构造
岩石中矿物颗粒无定向排列所表现的均一构造。
片理构造
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 最具有特征性的构造。
板状:片理厚,片理面平直,重结晶作用不明显,颗粒细密,光泽微弱,沿片理面裂开成厚度一致的板状。,如板岩。
千枚状:片理薄,片理面较平直,颗粒细密,沿片理面裂开成千枚状,丝绢光泽,如千枚岩。
片状:重结晶作用明显,片理面很薄,容易沿片理面裂开,呈不规则薄片,光泽强,如云母片岩。
片麻状:颗粒粗大,片理很不规则,颗粒矿物呈条带状分部,沿片理面不易裂开,如片麻岩。
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物理性质
密度
自然密度
固体颗粒密度
相对密度
空隙性
反映岩石中各种孔隙(包括细微裂隙)的发育程度。
空隙率
空隙比
岩石的水理性质
1、吸水性:指岩石在正常大气压下的吸水能力,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Wa):岩石试件在正常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自由吸入水的质量(mw)与岩样干质量(ms)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软化性:指岩石受水作用后强度和稳定性降低的特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为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的比值
3、抗冻性: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指岩石试样在±25度的温度期间内,反复降温、冻结、融解、升温,然后测量其抗压强度的下降值,以此强度下降值与融冻试验前的抗压强度σc之比的百分比代表抗冻系数
4、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岩石的透水性大小不仅与岩石的空隙率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空隙大小及其贯通程度有关。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强度:
(1)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 压碎破坏的能力.
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实验条件。
(2)抗剪强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被剪切破坏时的极限剪切应力值.
(3)抗拉强度:岩石在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的能力.
取决于岩石中矿物间黏聚力的大小。
影响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矿物成分(密度、硬度)
结构(结晶联结、胶接物联结)
构造(均匀性、连续性)
水(削弱矿物颗粒联结)
风化(岩石崩解,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岩体与围岩的基本概念
岩体是指在地质时代相同或不同的岩石和经成岩作用、构造运动以及风化、地下水等次生作用而产生于岩石中的不连续面组合而成的整体。
岩体结构分析
结构面:岩体中各种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二维地质界面。
类型
原生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
岩层面、层理面、沉积间断面、原生软弱夹层
原生节理、流纹面、凝灰岩夹层
变余结构面和变成结构面
岩浆结构面
断层、裂隙、劈理
变质结构面
风化裂隙、卸荷裂隙、
次生夹泥层及泥化夹层
构造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特征
结构面的等级(一级至五级)
结构面的形态(平整、光滑、粗糙程度)
密集程度(根据节理间距,发育程度分为四级)
连通性
结构面在走向、倾向方向的连通程度
张开度
结构面的两壁离开的距离
充填胶结特征
角砂质
砂质
石膏质
寒水石边矿物
黏土
结构体:体内不同产状的各种结构面将岩石切割成的单元块体。
类型
(a)方柱(块)体;(b)菱形柱体;(c)三棱柱体 ;(d)楔形体;(e)锥形体;(f)板状体;(g)多角柱体;(h)菱形块体 主要是:柱状、块状、板状、楔形、锥形、菱形
结构体形状与岩层产状有一定关系,如:平缓产状的层状岩体中,一般由层面(或顺层裂隙)与平面上的“X”型断裂组合,常将岩体切割成方块体和三角形柱体等。
在陡立的岩层地区,由于层面(或顺层错动面)、断层与剖面上的“X”型断裂组合,往往形成块体、锥形体和各种柱体
岩体结构的特征
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
岩体的结构形式与结构类型
岩体结构可以划分为 4 个基本类型, 其中包括 8 个亚类
1---节理;2---层理;3---断层;4---断层破碎带 (a)整体结构;(b)块状结构;(c)层状结构; (d)薄层状结构;(e)镶嵌结构; (f)层状破坏结构;(g)破裂结构;(h)散粒结构
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整体块状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整体块状结构岩体因结构面稀疏、延续性差、结构体块度大且常为硬质岩石, 故整体强度高、变形特征接近于各向同性的均质弹性体,变形模量、承载能力与抗滑能力均较高,抗风化能力一般也较强, 所以这类岩体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性质, 往往是较理想的各类工程建筑地基、边坡岩体及洞室围岩。
2)层状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层状结构岩体中结构面以层面与不密集的节理为主, 结构面多为闭合到微张开、一般风化微弱、结合力不强,结构体块度较大且保持着母岩岩块性质, 故这类岩体总体变形模量和承载能力均较高。
3)碎裂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碎裂结构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常有泥质充填物质, 结合力不强,其中层状岩体常有平行层面的软弱结构面发育, 结构体块度不大,岩体完整性破坏较大。
4)三体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子主题
由于工程活动,周围应力状态发生变化的那部分岩石称之为围岩。
土的工程性质
土的生成与特性
生成
物理风化
风雨雪、温湿度变化、生成碎石、砾石和沙土,统称为无粘性土
化学风化
水、氧气、二氧化碳解使原来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生成次生矿物,生成的土如:细粒土、黏土与粉质黏土、统称为粘性土
生物风化
动植物人类对岩体产生的破坏称为生物风化
土的结构和构造
土的结构
单粒结构 (粒径>0.075mm)
①疏松的单粒结构
②紧密的单粒结构
集合体结构
蜂窝结构
絮状结构
土的构造
层状
土粒在沉积过程中,由于不同阶段沉积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或颜色不同,沿竖向呈层状特征。
分散
分散构造:土层中的土粒分布均匀,性质接近。如砂、砾石、卵石等沉积厚度较大时,无明显层次,都属于分散构造。
裂隙
裂隙构造:土体被许多不连续的小裂隙所分割,在裂隙中常充填有各种盐类的沉淀物。 裂隙破坏土的整体性,增大透水性,对工程不利。
结核状构造
细粒土中混有粗颗粒或包裹物
土的三相组成
类型
气相
次要作用
液相
重要影响
固相
构成土骨架,起决定性作用
组成
干土
固体+气体
干粘土较硬 干砂松散
湿土
固体+液体 +气体
粘土多为可塑状态
饱和土
固体+液体
饱和粉细砂受震 动可能产生液化
固体颗粒
土粒中的矿物成分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质
土粒的大小及形状
粒组 按粗细进行分组,将粒径接近的归成一类
土的粒径级配
工程中常用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筛分法:适用于粗粒土 (>0.075 mm) 水分法:适用于细粒土 (<0.075 mm)
筛分法: 它是利用一套孔径大小 不同的筛子,将事先称 过重量的烘干土样过筛, 称留在各筛上的重量, 然后计算相应的百分数
水分法(沉降分析法):利用不同大小的土粒在水中的 沉降速度不同来确定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
表述方法: 粒径累计曲线
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于判定土的级配优劣: 如果 Cu ≥ 5且 C c = 1 ~ 3 , 级配 良好的土; 如果 Cu < 5 或 Cc > 3 或 Cc < 1, 级配 不良的土
斜率: 某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含量 陡—相应粒组含量多 缓--相应粒组含量少 平台--相应粒组缺乏
土中水
(1)结晶水: 矿物内部的水
(2)结合水: 吸附在土颗粒表面的水
强结合水
排列致密、定向性强
密度>1g/cm3
冰点处于零下几十度
具有固体的的特性
温度高于100°C时可蒸发
弱结合水
位于强结合水之外,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内
外力作用下可以移动
不因重力而移动,有粘滞性
(3)自由水 : 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外的
重力水
在重力作用下可在土中自由流动
毛细水
存在于固气之间
在重力与表面张力作用下可在土粒间空隙中自由移动
(4)固态水(冰): 由自由水冻成,冻胀融陷
(5)气态水:以水汽形式存在,在土粒表面可凝聚转化为其他形式。
土中气体
自由气体:与大气连通,对土的性质影响不大
封闭气体:增加土的弹性;阻塞渗流通道
含气的土层在自重作用下长期得不到压密,渗透性降低,而形成高压缩性土层。
受荷载后气体无法排出,表现出弹性,如橡皮土。
土的物理指标
三项基本物理指标
土的密度和土的重量
土粒相对密度
土的含水率
反映土的松密程度的指标
孔隙比
孔隙度
饱和度
特殊条件下的土的密度(重度)
土的干密度和土的干重度
土的饱和密度和土的饱和重度
土的有效重度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粘性土的密实度
土的工程与分类
分类原则和体系
遵循原则
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则
以成因、地质年代为基础的原则
分类指标便于测定的原则
分类体系
建筑工程系统的分类体系(主要)
材料系统的分类体系
土的工程分类
堆积土按沉积年代可划分为:
①老堆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一般呈超固结状态,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②一般堆积土:第四纪全新世(文化期以前)近期沉积的土
③新近堆积土:文化期以来新近沉积的土,一般呈欠固结状态,结构强度较低。
根据地质成因土可分为:
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淤积土、风积土和冰积土。
土的成因类型特征
残积土
岩石风化的产物、未被搬运的残留在原地形成残积土
坡积土
片流在斜坡地带形成的碎屑堆积物是坡积土
洪积土
成因
特点
地域性、物质成分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差别较大
洪积物的分选性差,砾石、砂、黏土混积在一起
磨圆度低,介于次元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洪积物层理不发育,类型单一
多元结构
成分、结构、构造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冲积土
湖泊沉淀物
海洋沉淀物
冰积土与沉积土
风积土
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
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和特殊土
按照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土可分为:
1.碎石土
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超过全重50%的土.
工程地质特征:颗粒间无连结,孔隙率大,透水性强,压缩性小,内摩擦角大,地基强度高
3.砂土
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0.075mm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
工程地质特征:颗粒间无连结,孔隙率中等,透水性强,压缩性小,内摩擦角较大,地基强度(中、粗砂较好,细、粉砂较差)
3.粉土
粉土是指塑性指数Ip=<10,粒径>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工程地质特征:介于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
4.黏性土
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Ip>10的土
工程地质特征:有粘性,透水性小,压缩性大,软硬状态随含水量变化而变化,有胀缩性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特殊性土的种类
西北、华北干旱气候区的黄土
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按湿陷性分: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
工程特性:
塑性较弱
抗剪强度强
压缩性中等。
含水量低,坚硬—硬塑状态
透水性较强,且呈各向异性
孔隙型和孔隙率大
沿海及内陆静水沉积的软土
软土泛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压缩性高,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很低的呈软塑或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工程特性:
含水量高
高孔隙性
压缩性高
渗透性低
抗剪强度低
显著的蠕变和触变性(高灵敏度)。
蠕变:在一定荷载下,土的剪切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特性。
触变:土受扰动后强度降低,但随时间增长强度能部分恢复的性能。
高纬度、高海拔寒冷气候区的冻土
温度≤0℃并含有冰的土层。
分布: 高纬度和高寒地区。
类型: 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工程性质
冻胀性:
融沉性:
冻土在溶化后,体积缩小,地基沉降,强度降低,还伴随下部未冻结土层中的水分向冻结土层迁移,使溶化后土质更差。
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的红黏土
由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强烈风化作用而形成的高塑性黏土。
云贵高原、四川东部、广西、粤北及鄂西、湘西。低山丘陵地带顶部和山间盆地、缓坡及坡脚地段。
工程特性:
高含水量、高塑性,硬塑或可塑状态。
孔隙比大、低密度、孔隙饱水。
压缩性低、强度高、地基承载力高。
浸水后膨胀量小,但失水后收缩剧烈。
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
是一种富含亲水性黏土矿物,且随含水量的增减体积发生显著胀缩变形的硬塑性黏土。
全国。云南、广西、贵州、湖北最具代表性。一般位于山前丘陵地区或河谷高阶地上。
工程特性:
低含水量,呈坚硬-硬塑状态;
孔隙比小,密度大;
高塑性,含黏粒及粉粒为主;
具膨胀力,自由膨胀量>40%;
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低,承载力高,但由于干缩裂隙发育,稳定性差。浸水后或被扰动时,强度骤然降低。
土在冻结时,由于水分结冰膨胀,土的体积随之增大,地基隆起、开裂和变形。
西北、华北干旱气候区的盐渍土
土中易溶盐含量>0.3% 。
分布: 滨海型、冲积平原型、内陆型
工程性质:
溶陷性。
盐胀性。
腐蚀性。
吸湿性。
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性。
各地人类工程活动的人工填土
指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形成的土。
1) 素填土:主要由碎石、砂土或黏性土组成。其工程性质取决于密实度和均匀性。
2) 杂填土:建筑垃圾土、工业废料土、生活垃圾土。后一种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
3) 冲填土:系由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沉积土。
工程特性:含水量大,透水性弱,排水固结差,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态。
地质构造
地质年代的确定
分类
绝对地质年代
产生了多少年,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规律来测定岩石和矿物的年龄
相对地质年代
由该岩石底层单位与项立刚已知岩石底层单位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
地质单位与地质年代表
单位
宙代纪世期时
宇界系统阶带
地质年代表
第四纪地质特征
200万前出现人类
板块构造
岩层产状与地层解除关系
产状
产状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产状要素表示方法
方位角
象限角表示法
符号表示法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褶皱构造
褶曲构造
要素
核部
中央最内部的岩层称为核
翼部
位于核部两侧、想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
轴面
指从褶曲顶分两翼的面
轴
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枢纽
轴面与褶曲在同一岩层表面的交线
类型
向斜
背斜
褶曲的轴面产状分类
褶曲的枢纽产状分类
横剖面形态分类
平面形态分类
褶皱构造
子主题
野外识别
穿越发
追索法
断裂构造
节理
节理的类型
几何类型分类
走向节理
倾向节理
斜向节理
顺层节理
延伸方向分列
纵节理
横节理
斜节理
节理成因分
原生节理
次生节理
非构造节理
构造节理
地壳构造与弄懂的产物,常与褶皱、断层相伴出现,并在成因和产状上有一定的联系,是广泛存在的一种节理
张节理
裂隙张开宽
断裂面粗糙
裂缝宽窄变化大
沿走向和倾向方向延伸不远
剪节理
节理面平直闭合
分布较密
走向稳定
延伸较深
断裂面光滑
常等间距分布、成对出现、又称x节理
断层
要素
断层面
断层破碎带
断层线
断盘
断距离
类型
两盘相位移情况分
正断层
逆断层
平推断层
地下水
概述
指储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孔隙、裂隙、融隙)之中的水
功能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空隙
将岩土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土的空隙性。
孔隙
松散颗粒物(如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率:某一体积土体(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主要影响因素:土的密实程度、分选性、颗粒形状、胶结程度
裂隙
存在于坚硬岩石中的裂缝状空隙,称为裂隙。——由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产生。
裂隙率( Kt ):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裂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溶隙
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空隙称为溶隙。
溶隙率( Kk ):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溶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水理性质
容水度
持水度
给水度
透水性
毛细性
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基本概念
含水层:可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
①岩层中要有空隙 (储水空间)的存在,并充满足够数量的重力水;
②重力水能够在岩层中自由运动;
③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储水构造 )。
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
道的岩层
透水层:能透过但不能储存水的岩层
弱透水层: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
按埋藏条件分
包气带水中上层滞水
分布于包气带中局部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表面的重力水
形成条件
(1)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
(2)隔水层产状要水平,或接近水平;
(3)隔水层分布有一定范围。
特点
1)补给、径流与排泄特点
(2)水量小,不稳定,季节变化明显;
(3)埋藏浅,易蒸发,易污染,水质较差。
工程意义
(1)供水意义不大
(2)使地基土的强度减弱;
(3)易引起道路的冻胀和翻浆;
(4)其水位变化大,常给工程带来困难。
处理措施
(1)抽水
(2)打穿隔水层
潜水
潜水是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一)基本术语
(1)潜水面;
(2)潜水位h;
(3)埋藏深度D;
(4)含水层厚度M
(5)隔水底板
(6)潜水面坡度
(二)特点
(1)无压水
(2)水动力特征
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3)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4)水循环与动态特征
积极参与水循环,易于补充恢复,易污染,易受影响
(5)水质特征:
主要取决于气候、地形及岩性条件
(三)潜水面及其表示方法
潜水补给
(1)大气降水
(2)地表水
(3)凝结水补给
(4)深层地下水
潜水排泄
(1)蒸发
(2)泉水
(3)向地表水泄流
(4)人工排泄(开采)
(5)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四)潜水对工程的影响
1. 对建筑物稳定性有影响。
2. 基坑施工困难,如流砂等。
3.处理方案:
①建筑物地基最好选在潜水位深的地带或者使用浅埋基础;
②对地基的施工有影响时,可采取排水、降低水位,隔离或冻结法施工等措施。
承压水
(一)基本术语
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
1)隔水顶 底板
2)含水层厚度
3)初见水位
4)承压水位
5)水位埋深
6)承压水头
7)正、负水头
二)特点
向斜构造:自流盆地
单斜构造:自流斜地
1)具有承压性;
(2)赋存特点:埋藏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3)补给特点;补给区具有潜水的特点
(4)水循环交替动态特点:有限区域与外界联系,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动态稳定,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5)水质特点:通常水质较好,水量稳定,不宜受污染
(三)等水压线图
(1)含义:
将许多钻孔揭露的承压水位相同的点连成线,叫等水压线,由等水压线组成的平面图即为等水压线图。
(2)特点:
想象的面,虚构的线
(3)用途
同潜水
①含水层埋藏深度
②承压水位埋深
③承压水头
(四)对工程的影响
(1)是良好的城市供水水源。
(2)基坑突涌。
(3)排水比较困难,井深,范围广,水量大。
不同介质中的地下水
孔隙水
分布在第四纪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物中的重力水。
特点(冲积物和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1.分布均匀,连续性好,水量也较大。
2.成层状分布,水力联系密切,水交替条件较好,同一层水具有统一的水面;
3.一般呈层流状态,符合达西定律;
4.孔隙水的分布特征,直接受沉积物影响。
裂隙水
埋藏并运移于各种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特点
分布不均匀 ——有的地方打井有水,有的地方无水
水力联系不统一性 ——含水系统的迭置与独立
渗透的各向异性 ——KX≠KY
分类:
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成岩裂隙水
岩溶水
指储存和运动于溶化岩石中的水
云南、广西、贵州省岩溶山区,缺水严重,阻碍发展,生活赤贫现象
岩溶区的库水渗漏,处理困难
在基本建设中,地下施工,隧道施工困难重重
特点
1) 分布:极不均匀性
2)补给:落水洞、溶斗等直接流入或灌入地下
3)排泄:集中排泄
4)运动:复杂多样
5)动态:水位、水量变化幅度大,对降水反映明显
6)水化学:水流交替条件良好,易被污染
地下水的性质
地下水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导电性及放射性等物理特性的总和。
物理成分
化学成分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地基沉降
(1)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使周围土层 产生固结沉降。
(2)抽水井的滤网和砂滤层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抽水时细小颗粒同地下水一起带出地面——周围地面土层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损坏。
(3)抽水时在水周围形成降水漏斗——使周围建筑物或地下管线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开裂。
流砂
将地下水自下向上渗流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
产生的条件:
1)动水力大于土粒的浮重度
(2)水力坡度大于临界水力坡度
主要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 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 中。它的发生一般是突发性的,对工程危害极大
危害:流砂—土体流动—地表塌陷或建筑物地基破坏。
防治原则
“治流砂必先治水”。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截住地下水流;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
防治方法
⑴ 枯水期施工法
⑵ 打板桩
⑶ 水中挖土
⑷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⑸ 抢挖并抛大石块法
潜蚀
(1)机械潜蚀: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力作用下受到冲刷,将细粒土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作用。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又叫管涌。
(2)化学潜蚀:指地下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使土粒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土粒被水带走,形成洞穴的作用
防治方法:
(1)堵截地表水流入土层;
(2)阻止地下水在土层中流动,或减小流速和水力坡度;
(3)设置反滤层,改造土的性质。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当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基础底面产生静水压力,即产生浮托力
基坑突涌
指基坑底部承压水隔水顶板厚度因基坑开挖而变薄后,不足以抵抗承压水头压力作用时,承压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的工程地质现象。
地下水的腐蚀性
地下水某些成分含量过多时,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料,管道、钢铁等都有侵蚀危害的现象。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在地面上沿着狭长的谷地流动,这样的谷地称为河谷。
河谷要素:谷坡、谷底和河床
作用的形式:侵蚀、搬运、沉积
结果:改变陆地地形-对地表削高填低
河流侵蚀
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不断加深和拓宽河床的作用
据破坏方式:
化学溶蚀和机械侵蚀
据侵蚀方向:
下蚀
侧方侵蚀
向源侵蚀
河流的搬运
河道水流在移动过程中夹带沿途冲刷侵蚀下来的物质离开原地的移动作用,河流搬运形式有三种:
(1)推移
泥沙颗粒沿河底滚动、滑动或跳跃运动
(2)浮运
水流中夹带较细小泥沙以悬浮状进行搬运
当水流条件改变时,推移与悬移可互相转化(速度增大则由推移转为悬移,反之相反)
(3)溶运
水流运动带走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主要在可溶性岩分布地区
搬运过程特征
分选作用
磨圆作用
河流的沉积
当河流能量降低,不再有足够的能力来搬运其原来所搬运的泥沙时,就要发生泥沙的沉积。
由沉积作用在河道沉积下来的碎屑物称冲积物
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同时进行、错综交织在一起的 ,但河流不同段落的作用性质和强度有差别。
河谷类型与阶地
河流阶地
过去不同时期的河床及河漫滩,地壳上升运动和河流下切使河床拓宽抬升高出现今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之上的地貌形态。
河流侵蚀、淤积作用的防治
河岸地区大量的工程建设
工程地质问题
冲积物不均匀性
地下水
冲刷
淤积
对河流侵蚀作用的防治措施:
一、加固河岸
二、约束水流
河流淤积作用的防治
一、人工挖掘
二、改变水流速度和方向
不良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类型
物理风化
温差作用
卸载剥离
冰劈作用
结晶潮解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碳酸化作用
氧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地质因素
气候因素
地形
岩石的风化程度与风化带
岩石风化程度
风化带
岩石风化的勘查评价与防治
工程意义
调查与评价
防治
挖除法
抹面法
胶结灌法
排水法
风化厚度预留
滑坡和崩塌
滑坡的定义和构造
是指斜坡的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的分类
1.按物质组成以及滑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分类
覆盖层滑坡:粘性土、黄土、碎石等
基岩滑坡
特殊滑坡:冻融滑坡、陷落滑坡
2. 按滑坡力学特征分类
(1)推移式滑坡
滑体上部局部破坏,上部滑动面局部贯通,向下挤压下部滑体,最后整个滑体滑动。多是由于滑体上部增加荷载或地表水沿拉张裂隙渗入滑体等原因所引起的。
(2)平移式滑坡
始滑部位分布在滑动面的许多点,同时局部滑动,然后逐步发展成整体滑动,这类滑坡一般滑动面较缓甚至近水平。
(3)牵引式滑坡
滑体下部先失去平衡发生滑动,逐渐向上发展,使上部滑体受到牵引而跟随滑动,大多因坡脚遭受冲刷和开挖而引起的。
滑坡的发育过程
蠕滑变形阶段
滑动破坏阶段
渐趋稳定阶段
影响因素及发育过程
1.影响因素
内部条件 →主导因素
1地形地貌
斜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外形(高陡,圈椅状):滑动力,抗滑力,滑动面、滑动空间。
2岩土类型与性质
土质或类土质:土坡、泥质类软岩、第四纪沉积层
(水理性质及抗剪强度)
3地质构造
形成岩质边坡滑动面或滑动带:倾坡外临空结构面:软弱夹层,断层,长大裂隙
外部条件 →诱发因素
1水的影响(地下及地表)
浸湿、润滑;潜蚀、溶滤;托浮作用;冲刷作用
(增大下滑力,减小抗滑力)
2 人类活动(工程设计不合理和施工方法不当)
3地震等其它诱发因素
在地震、大爆破和机械震动中常常诱发滑坡。尤其在地震区,常常形成许多规模巨大的滑坡。
滑坡的防治(防治为主,整治为辅)
(1)排水
(2)支挡
(3)削方减重
(4)改善滑动面(带)岩土性质
危岩与崩塌
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崩落或滑落,并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下的现象。规模极大的崩塌称为山崩,仅个别巨石崩落称为坠石;将要崩落或坠落的岩体称为危岩。
崩塌的类型及形成条件
崩塌一般发生在厚层坚硬岩体中:灰岩、砂岩、石英岩等厚层、硬、脆性、岩石高陡的斜坡。或岩层倾角较小但软硬岩互层的陡坡。
1 地形地貌条件
坡度很陡的斜坡地带55-75°
2 地质条件
(1)裂隙岩体边坡:节理发育、构造破碎的坚硬岩层。
(2)顺向坡:当地层倾角小于山坡坡度角时。
(3)上硬下软岩层。软硬岩层互层。
3 人类活动及地震等
人工开挖坡脚、地震、强烈的融冰化雪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地震是崩塌最强烈的触发因素。
常见类型主要有:
倾倒式崩塌
岩坡
A 为薄层软弱夹层长期蠕变弯曲折断,形成崩塌,受高陡坡形、软弱层控制,发展慢。
B 为柱状块体,底脚压裂,在水荷载作用下,引起翻转。
2 滑移式崩塌
岩质边坡, 节理及层面控制。依附面倾角一般30-65左,顺坡走向上呈现不规则的锲形体,剪出点可在坡脚,也可坡体的任何地方,往往为滑移式。
3 鼓胀式崩塌
土坡,为风化破碎带或第四系堆积层,坡段比较陡,松散层产生蠕动变形,形成雨季饱水等,产生累进式破坏。
4 拉裂式崩塌
岩质边坡,软夹层结构,坚硬块状体。因脚下软层等掏空而成悬臂式拉断。常见于河谷岸坡以及脚下开采条件。
5 座落式崩塌
坡体,下面层被掏空或变形破坏,上部失去支持而产生向下坍塌。
崩塌防治
(1)清除易坠岩石;
(2)防风化、防水:堵塞裂隙(如灌浆等)、坡面覆盖;截水沟
(3)绕(躲)、挡、支:筑明洞、护墙或围护棚(铁丝网);支撑墙-支持上部岩石的重量
(4)锁(锚):铁链锁绊或铁夹固定局部危岩。
泥石流
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急骤水流,挟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区
1.流域内有丰富的不稳定的松散堆积物(形成区:物源条件)
2.有宜于汇水、聚集物质的陡峻地形(形成和流通区:汇水和加速流通条件)
3.突发而急骤的大量水流(水动力启动条件)
二、分类
按物质组成分:泥石流、泥流、水石流
三、泥石流的防治
防治措施:
1.水土保持措施: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修建谷坊、坡面排水等;→泥石流形成区
2.拦挡措施:各种拦挡坝与坝群;→泥石流流通区
3.排导措施:排洪道、导流堤、停淤场。→泥石流堆积区
岩溶与土洞
基本概念
岩溶(Karst):可溶性岩石以被水溶解为主的化学溶蚀作用,并伴随以机械作用而形成沟槽、裂隙、洞穴,以及由于洞顶塌落而使地表产生陷穴等一系列现象和作用的总称。
土洞:岩溶地层上覆盖的土层被地表水冲蚀或地下水潜蚀所形成的洞穴。进一步发育形成地表塌陷。
岩溶的形成与发育条件(四性)
可溶性岩层(可溶性、透水性)、
地下水活动(溶蚀性、流动性)
其它条件:潮湿气候、地质构造与地形
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1)地貌形态
土洞
土洞主要是地表或地下水流在土体中进行溶蚀和冲刷的作用而形成的。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溶蚀岩石的强度大为降低:孔洞;
(2)基岩面的不均匀起伏:石芽、溶沟、溶槽;
(3)漏斗对地面稳定性的影响
(4)洞穴(溶洞、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岩溶与土洞的处理
1.挖填:以软换硬,以实充虚
2.跨盖:用长梁式基础或桁架式基础或刚性大平板
3.灌注:灌水泥浆、水泥粘土混合材料、砂或砂砾等
4.排导:
5.打桩
地震
基本概念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波:
体波
纵波
横波
面波
瑞雷波
勒夫波
地震震级与烈度
→对地震强度大小的度量、与所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释放的能量(E)越大,震级(M)就越高。划分为10级
地震烈度
→地震对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我国划分为12级)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影响
地震烈度在V度以下的地区,不会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地震烈度为VI度的地区,一般不对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
地震烈度为VII~IX度的地区,必须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
X度以上的地震区不应建造建筑物。
基本烈度: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烈度。
场地烈度:在一个区域内根据具体场地条件(地质构造、
地基条件、地形条件)调整后的烈度,是建设地点在工程有效使用期内可能遭遇的最高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根据城市规模及建筑物重要性,为工程抗震
而规定的烈度。
子主题
地震烈度影响因素
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
建筑物抗震性能
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岩土类型及性质
软土埋藏越浅,厚度越大,震害越大。
地质构造
离发震断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其震害大。
地形地貌
突出、孤立的地形,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地震破坏方式
共振破坏: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与地基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共振的作用,这种地震波的振幅将得到放大,此周期称为卓越周期T。
驻波破坏:地震时当两个幅值相同、频相相同但运动方向相反的两个地震波波列运动到同一点交汇时,形成驻波,其幅值增加一倍,当驻波在建筑物处产生时,会对建筑物形成较强的破坏作用,即驻波破坏。
相位差动破坏:当建筑物长接近于或大于场地振动波长时,两者振动相位不一致形成很不协调的振动下,地基振动激烈地撞击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并在最薄弱的部位导致破坏,即为相位差动破坏。
地震液化:是指饱水砂土受强烈振动后而呈现出流动状态的现象。当液化现象出现后,砂土的抗剪强度完全丧失,失去承载能力,从而导致建筑物破坏。
地震带来的地质灾害:软土震陷 崩塌 滑坡 地裂
地震区建筑场地的选择
建筑场地选择
地形平坦开阔;岩土坚硬均匀;无大的断裂带;地下水埋深大。
2. 地基持力层和基础方案的选择
地基持力层应以基岩或硬土为好,避免以高压缩性土层或液化土层作持力层。宜采用桩基础、筏基和箱基
主题
4)散体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散体结构岩体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十分破碎, 岩石手捏即碎, 属于碎石土类, 可按碎石土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