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公元907年, 朱温灭唐自立,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国家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基础知识梳理,帮你理解辽夏金元知识点,打好历史知识的基础!
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 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进程,并出现了欧洲近代前的一些特征:市民阶层形成、雇佣关系、城市化,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 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特点
思想活跃
多元特征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发展历程
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
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开始广为传播
佛教盛行,逐渐本土化
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特殊事件
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
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佛道兴盛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佛教,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追求
儒家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死亡)的缺陷
统治者借用佛教巩固自身统治
佛教兴盛的社会问题
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
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重威胁政府利益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文学艺术
文学
魏晋南北朝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南朝骈文
南北朝民歌
敕勒歌
唐朝
初唐四杰
王勃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书法
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
隋唐(颜筋柳骨)
颜真卿气势雄浑
柳公权骨力遒劲
绘画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
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
隋唐
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
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雕塑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舞蹈
胡旋舞
科技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后七位
北朝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
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医学家孙思邈完成药学名著《千金方》
其内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著作
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特点
领域广泛
世界领先
实用性强
中外文化交流
宗教
天竺、中亚高僧来华,翻译经文
东晋法显自长安出发至天竺收集大批梵文经典
唐都城长安聚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成为国际化的大都会
新罗,日本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范围广泛
领域全面
渠道众多
双向性
形成儒家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