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史第二章
这是一篇关于近代史第二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编辑于2022-07-23 09:48:24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入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原因
1、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2.清政府为了弥补鸦片战争巨额赔款的亏空,加重了赋税,官员还从中抽取
3、鸦片贸易在战后更加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轻的现象更加严重,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1843年,洪秀全从农民斗争的需求出发,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位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太平军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实际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1.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3、设立“圣库制度”
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它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很大程度上属于不切实际的空想。
《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灭亡
1、资本主义的方案不切实际,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很难生存了
2、内部缺点弱点,爆发自相残杀的内战——天京事变
3、洪秀全本人的保守和迷信思想也越来越严重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发动的规模空前巨大。
3、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4、也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维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太平天国后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3、军事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4、是以宗教来发动群众的,但拜上帝教教义不仅不能正确引导战争,反而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梦想以虚幻的力量来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
5、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6、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能把侵略者和西方人民群众分开来看
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时代的局限才是真正的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与捻军起义的过程中兴起的。
兴起原因:内忧外患
目的
1、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为购买和制作洋枪洋炮来镇压农民起义。
2、借此加强海防、边境,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经济和政治势力。
洋务派:奕䜣、曾国藩、李鸿章(“汉族地方实力派”)、左宗棠、张之洞等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一)兴办近代工业
军用工业,官办,最早创办的是1861年的安庆军械所
民用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唐山胥格庄铁路”中国自建的首条铁路
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首个)、开平矿务局(首个)、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首个)(都是李鸿章筹办或者控制的)
1860-1870强国 1870-1880求富 1880中-1890中示威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从19世纪70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1888-甲午1895 主力军,由李鸿章管辖)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詹天佑-京张铁路-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原因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2、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运动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一)【公车上书】
(二)著书立说
(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四)办学会
(五)设学堂
(六)办报纸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 要不要变法
第二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背景: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附有爱国心,想要有所作为但又无实权的年轻的光绪皇帝也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救亡图存,并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大权。
1898年6月11日,此后的103天,戊戌政变,百日维新
创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活动,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方案。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维新变法的政变叫戊戌政变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以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局限性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 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 统权威,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 势力;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时间最久、 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 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 社会改革方案。 2.太平天国后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
生,领导集团的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3.太平天国军 事战略上岀现了重大失误。 4.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 拜上帝教教义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5.太平天 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6.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 这是很正 确的。但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 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 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 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一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二是洋务运动对列 强具有依赖性;三是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洋务运动的教训: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资本‒帝国主义 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是行不通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 政治改良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以及慈禧太 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的局限性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 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3)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 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