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史第三章
这是一篇关于近代史第三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思考题等。
编辑于2022-07-23 09:49:04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革命的发生:因为社会矛盾加重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
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
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
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并碍于压力宣布了“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仿日,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1894年,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希望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无理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此时维新运动“公车上书”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文问题的真解决》
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这可能也是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最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他们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从内部,外部破坏革命的机会。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说的政治革命。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四、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
实质:用什么手段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
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不是国民恶劣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重大意义
①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②传播了民主的思想
③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弱点
1、“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2、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田为己有”
3、“革命会不会受到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正面回答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清王朝覆灭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波
1911年,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归为国有”,民众爆发了重大的保路风波。
立宪派本来打算将保路运动限制在“文明保路”
“屠夫”赵尔丰竟下令军警向无辜的请愿民众开枪,造成“成都血案”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907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在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又暴露出了软弱性和妥协态度。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在南京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例如想通过承认列强的不平等条约让列强承认他们的成立;面对农民土地问题,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由,去维护官僚,地主。
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五权(司法、立法、行政、检察、考试)加一个更高的机构。
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座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一场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民主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表面国会,约法,实则专制。
不惜投靠外国人寻求帮助
公然进行帝制复辟
尊孔复古
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袁世凯战败后,这也维持不住了
一、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
二、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基本将辛亥革命的所有成果付之东流
二、旧民主主义的失败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革命党人开始分化
三件大事
“二次革命”——1913年宋教仁被刺,看出袁世凯真面目,毅然发起武装革命,失败
“护国”——1915年在袁世凯登极前一周,人民反对活动,最终袁世凯忧虑而死。
“护法”——段祺瑞接手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发现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上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即便失败,依旧有后人不断传承。
思考题
1. 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的?
(1)针对改良派有关革命会招致外国干涉瓜分从而“亡国灭种”、要爱国 就不能革命的论点,革命派提出清廷是洋人的“鹰犬”,要爱国就必须革命, 只有革命才能“免 瓜分之祸”。
(2)针对改良派有关革命要“杀人流血”“破坏一切”,故不可革命的说 法,革命派指出,革命固然会有流血牺牲和破坏,但不革命“亦无和平,腐败 而已,苦痛而已”,革命反而可以“救世救人”,革命不光有破坏,还与建设 相辅而行。
(3)针对改良派有关中国“国民智力低下”、实行民主共和必导致亡国的 论点, 革命派论证中国的问题不是国民素质“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 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完全有能力建设民主 共和。
(4)针对改良派有关中国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只能导致天下 大乱的观点,革命派强调,必须通过革命,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才能避 免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2.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4)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 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 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 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 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 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 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从客观方面来说,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 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 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