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加行3(前行广释)52
这是一篇关于加行3(前行广释)52的思维导图,四大分说:(1)生根;(2)意根;(3)其他情况;(4)佛教徒应该关爱老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加行 第3册 第五十一节课
科判
所讲之法
共同外前行
轮回过患(六道痛苦)
人类的痛苦
老苦
衰老之苦
一、 总说:老苦的本质
(1) 轮回的本质:苦
(2) 无实质,无完结
(3) 享受中,毫无预兆的来临
二、 分说
学习老苦的目的
1. 坦然面对衰老
(1) 不以喜好改变
(2) 特点:伴随者青春,暮年易至
(3) 教证:《中观四百论》“韶华适落后,复又现于前,虽住此世间,现见入赛跑”
(4) 面对衰老的心态
没有学佛,伤心无法接受
学佛,坦然接受
2. 真正理解无常
(1) 目标人群
大城市里面的人
心灵空虚
无法接受死亡
不认识自然规律
愚痴,痛苦
(2) 正确理解
确定无常理念
明白快乐不长久
唯有佛法才有利益
生命的真正归宿
确定念佛等修行方式
教证:《劝世偈》
3. 弘扬利益他人
(1) 每个人都有弘法的责任
(2) 利益他人坦然面对衰老
(3) 避免老人因虚弱而痛苦
(4) 老年人最需要佛法
正确面对衰老
胜过金钱的供养
衰老的痛苦
1. 四大分说
(1) 身根
主要表现
1||| 体力衰退
2||| 口味消失
60岁后味蕾磨光
炒菜的老菩萨
3||| 消化减弱
胃肠菌群失调
4||| 视力模糊
新龙老喇嘛
5||| 听力消退
医院五官科就医
(2) 意根
两种情况
1||| 普通人
神志不清,健忘,昏沉
2||| 高僧大德
a. 法王如意宝:70《大圆满前行》
b. 明朗大师:70多《三戒论注疏》
c. 大德:八旬《入行论》讲解
d. 本焕老和尚:103演讲
e. 荣索班智达119,虚云老和尚120,德巴堪布《窍诀宝藏论》
启示
1||| 学佛成就长寿,思维敏捷
2||| 佛弟子多祈请大德在世
3||| 大德顺应世间,留下智慧
4||| 公案:根登群佩
(3) 其他情况
1||| 言辞吞吐
加速退化
2||| 体温失调
四大退化
3||| 心态敏感
风脉衰退
(4) 佛教徒应该关爱老人
2. 公案分说
(1) 反:世间人的衰老
1||| 米拉日巴尊者的公案
道歌内容
a. 拔出牧桩之起式,悄捉小鸟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身衰心意败;
含义
举例:学院的老年班
b. 外皮集聚诸皱纹,内失血肉现凹凸,痴哑盲聋境迷乱,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示现愤怒母;
举例:美容整容手术
c. 身著沉重褴褛衣,口食冰冷浑浊食,睡处四层皮垫褥,倘若具足此三时,人狗践踏似证士。
举例:上师的同学们
意义
a. 正视生死规律
b. 避免做无意的事情
c. 确立行持念佛等善法的功德
d. 正确观老苦的修法窍诀
养老院
体弱多病
受人欺负
心不堪忍
e. 多帮助老年人
2||| 瑜伽师地论
a. 盛色衰退
b. 气力衰退
c. 诸根衰退
d. 受用境界衰退
e. 寿量衰退
(2) 正:修行人的衰老
日本良宽禅师对外甥的引导
老禅师用一生修行感化他人
3. 无法正视衰老:麦彭仁波切《君规教言论》-恶趣众生痛苦的因
三、 小结
正视衰老,运用正法的力量,坦然面对,不要畏惧
加行 第3册 第五十二节课
病苦
死苦
一、 疾病的成因
1. 总说:四大组合,四大不调,风胆涎
2. 藏医续部:
病因:贪,嗔,痴
根本病:风,胆,涎
种类:八万四千或者四百零四
教证:《大智度论》“般若保罗米亦能除八万四千病……”《摩诃僧衹律》“病着,有四百四病……”
3. 中医理论
外因: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
内因:喜,怒,忧,思,恐,惊等七情
不内外因:饮食,意外事故,猛兽伤害等
教证:《金光明经》“四大诸根,衰损代谢,而得诸病”
4. 各类医学说的分析
气候变化
四大紊乱
前世恶业因果
5. 治疗方式
能治
医药
佛菩萨明咒
不能治
调整心态
治疗心态
无需苦恼
总观疫病
世界卫生组织:已知疾病30000,能治疗三分之一
病的消失
远因:数劫三毒的业,留存阿赖耶识,疾病的形式表现
近因:风胆涎过度,损挠身心
二、 面对疾病的修行
1. 总说
观察思维因果关系
2. 修行的意义
正确面对痛苦,违缘,困苦-安之若素
正确面对佛菩萨的加持--业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病后的情况
1. 不同身份的角度
普通人
壮年小病
比喻:石头集中鸟雀
状态:无精打次啊
内心:力气和勇气没有
重病久病
无法回复,奄奄一息
长期卧床,夜不成眠
心脆弱
添油加醋,小病呻吟
成都老人手术
对身体期望过大
大德示现-修行人
生老病死
上师治疗之痛
修苦乐道用
2. 佛经的角度
食欲不振
药食之苦
针灸之痛
3. 心理角度
死亡:心惊胆战
魔障恶缘:迷乱
结果:痛苦,自杀
教证:《因果经》:短命-杀害众生;多病-伤害众生
4. 教证角度:
《正法念处经》“病苦害人命,病为死亡使,众生受斯苦,此苦不可说
公案:佛陀救护重病人
重病者可怜-慈悲心
照顾他们-有功德
遇到病者:与自己有缘,修行的助缘
5. 病护关系角度
重病者:身心煎熬,脾气暴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护理者:有耐心,有慈悲心,不要厌烦
6. 病苦场所:医院
四、 启示
1. 净障:避免自己生病,忏悔前世恶业
2. 积资:帮助重病患者,积累修行功德
3. 示范
法王如意宝1986年为麻风病人做佛事
上师为艾滋病患者做善法
五、 修行人面对疫病的态度
如噶当派大德
发愿:代受众病苦
观修疾病
一、 死苦总的状态
1. 临终时,死亡摧残,寡欢,迷乱
2. 面对死亡的表现
有勇气面对
讳疾忌医
3. 总体来说
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大苦
《正法念处经》:人为死所执,从此至他世,是死为大苦
4. 身份角度
世间人
一般人
亲友无用:气息分散,自己受之
教证《入行论》: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无量寿经》: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地位权势无用:带不走一分一仆
领导生病
名誉无用:阿拉法特得奖,有妻子
教证:《地藏经》无常大鬼,不期而至
罪孽之人
恐惧异常
教证:米拉日巴“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
无依怙,身不由己,孤苦伶仃
修行人
学院肝癌的老喇嘛
各宗派情况
密宗:临终之时,忆念上师,中阴窍诀,获得解脱
净土:阿弥陀佛,但是迷乱了,不一定现前
大成就者:生死自在
公案:保福禅师
二、 如何对治死苦
1. 重视胎教
无常随时会到
佛法的教育从母胎开始
怀孕期间多做善法,亲近寺院
教证:“念法始从母胎生,出生之时忆死法
2. 唯有布施善法才能对抗死魔
教证:《杂阿含经》:老死之所坏,身及所受灭,唯有惠施福,为随己资粮
教证:寂天论师: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3. 不要再忙于琐事
教证:《法句经》: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
4. 重视闻法机会
懂得取舍
5. 依止善知识引导
三、 修行人的境界:
过去我虽然早了不少恶业,但在后半生中,还是修吃过一些善法,该醒悟的时候已经醒悟乐,所以现在离开也无所谓,什么时候走都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