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审计相关专业知识思维导图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概念: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十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合
地位: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地位
理解:
是流量(时期指标)而不是存量(时点指标)
地域概念
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市场经济活动
GDP种类
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的现期价格计算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
缺陷:未将环境资源损耗计算在内,绿色GDP作为改进
国民产总值GNP
含义: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与GDP关系:GNP=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外国同时期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国内要素收入+本国国民国外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GNP-资本折旧=国内生产净值+来自外国的原始收入-付给外国的原始收入(国内生产净值:生产概念;国民生产净值:收入概念)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政府给企业补助金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利息和红利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保=消费+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收入法——成本法
含义:通过计算一定时期整个社会所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用企业的生产成本计算GDP)
公式: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我国统计部门按收入法计算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
支出法
含义:通过计算一定时期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用最终物品和劳务的总卖价计算GDP)
公式:GDP=消费C+投资T+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生产法
含义:从产出视角计算GDP
公式:部门增加值总和
第二节 国民收入决定
地位: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收入——支出模型
假定前提:经济只有产品市场,不考虑货币因素(供给=需求),讨论储蓄和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
两部门:家庭及企业
公式:I=S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投资恒等
三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
公式:I=S+(T-G)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和政府储蓄)和投资恒等
四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
公式:I=S+(T-G)+(M-X+Kr)其中,(M-X+Kr)可看作国外对本国的储蓄。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恒等
IS-LM曲线含义及形状
含义: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图形:
IS模型——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模型,国民收入与利率反向变动
LM模型——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国民收入与利率正向变动
AD_AS曲线
概念:反映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
总需求
概念:AD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计算公式:Y=C+I+G+NX
曲线形状:向右下方倾斜,价格水平与总需求呈反向变动
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因素
消费者支出
增加,向右移动:减税、股市高涨
减少:增税、股市低迷
企业投资
增加:利率下降
减少:利率上升
政府购买
增加:增加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支出
减少
净出口
增加:汇率下降
减少:汇率上升
总供给
影响因素:劳动力、生产性资本、技术因素
3种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古典(长期):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供给不受价格影响
凯恩斯:短期情况,价格工资不变,一条水平线
常规:向上直线
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因素
劳动供给
资本变动
技术进步
自然资源变动
预期价格水平
投入品或名义工资
自然和人为灾祸
风险承担意愿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失业类型(4%-6%失业率为正常)
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裸辞
结构性失业:不匹配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随经济衰退而上升,经济扩张而下降
自愿失业: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形成失业
三种价格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居民个人消费物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生产物价指数(PPI):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一切物品和劳务价格变化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
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配数量及方向直接影响
财税政策引导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履行分配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途径
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
财政支出政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公共支出项目
政府管制:最低工资、同工同酬、消费品价格上限、房租管制
财政平衡社会需求总量的主要工具
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数量
改变政府购买数量
调整税率或税种
货币政策与目标
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中介指标:市场利率水平、货币存量增长率
最终目标
单一目标论:稳定物价和汇率
双重目标论: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多重目标论:四种:汇率稳定、利率稳定
收入政策与目标
最低工资制度
税收调节
工资-物价指导线
收入指数化措施
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
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