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基础知识梳理,主要从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方面展开。
大单元教学整本书授课思路,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下册整本书设计,采用大单元逻辑,结构化构建备课思路,框架式结构清晰明了,轻松掌握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下)思维导图式教案设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新课导入、课程标准、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入
视频《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背景
根据以上图片信息概括出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
(1)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地理位置: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3)个人才能: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4)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进程
前230年灭韩(赵、魏、楚、燕、齐)——前221年建立秦朝
秦灭六国后,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1)皇帝制度
特点: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2)三公九卿
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3)郡县官僚制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官僚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课堂探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4)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②统一车轨
③制定《秦律》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④编制户籍
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迁徙豪富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脱离乡土,破坏其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
⑥整顿社会风俗
4.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结束了战乱局面,符合历史潮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秦朝的暴政
1.政治危机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秦法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2.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持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
3.始皇之死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陈胜、吴广起义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课堂探究】分析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
《史记》注:“欲张大楚国,故称张楚也”。陈胜、吴广皆为楚国人,手下的兵士也大多为楚人,故此举有利于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
2.秦的速亡
3.楚汉战争
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