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颈部肿物临床诊断
这是一篇关于颈部肿物临床诊断的有关医学方面的知识思维导图,此导图呈现的是颈部有肿物诊断为疾病,而显示的病例有肿瘤,甲状腺肿块,炎症以及先天性畸形,并且详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病例
编辑于2022-06-05 10:32:57颈部肿物临床诊断
疾病
肿瘤
原发性肿瘤
良性肿瘤
甲状腺相关
甲状腺腺瘤
①年龄&部位:20-40岁女性多见;位于颈前部生长缓慢,症状不明显,常在无意中发现;囊内出血时,可迅速增大,伴局部胀痛 ②症状%体征: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多局限在一侧腺体内;质梢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③影像学: B超:腺瘤特点(结节质地均匀,有包膜,等低回声多见,可伴晕环,实性多见 CT:低密度类圆形结节,边界清,光滑 MRI:长T1,长T2结节影,信号均匀美元性或类圆形,边界清 ④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
①年龄%部位:30-50岁女性多见;位于颈前部;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腭部小唾液腺,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 ②特点:有包膜,可不完整,极易种植转移;质地中等,结节状,可活动。向内发展侵及咽旁间隙,使鼻咽、口咽侧壁内移或软腭膨隆。 可恶变:缓慢生长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变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③影像学: B超、 CT、 MRI:腺瘤特点 ④确诊: 细针穿刺细胞学
神经源性良性肿瘤
神经鞘膜瘤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 多发于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舌咽神经 多为孤立肿块;生长缓慢;圆形或类圆形;质地中等;有完整包膜;无压痛;左右活动好,上下活动(沿神经干走形方向)较小 可囊变坏死 压迫症状: 颈动脉三角区:迷走N,声嘶;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部:颈从,Horner综合征 下颌下深处:舌下神经,伸舌偏斜 向咽侧壁突出:吞咽不畅,讲话含糊不清。
神经纤维瘤
起源于神经鞘内 可发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 多为孤立肿块;生长缓慢;圆形或类圆形;质地中等;无明显包膜; 瘤内可有轴突 临床表现与神经鞘膜瘤极其相似,诊断和治疗同神经鞘膜瘤
神经纤维瘤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与遗传相关的全身性疾病 颈部、躯干、四肢等,同时或先后出现 瘤体处皮肤粗糙,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成橡皮肿样病变,可有色素色素沉着,称为多发性咖啡牛奶斑 伴脊柱侧弯、肢体弓状畸形、假关节形成。 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确诊
脉管畸形
1)静脉畸形
2)动脉畸形
3)淋巴管畸形
脂肪瘤
颈后区; 生长缓慢,圆形, 呈分叶状,质软、基底大; 界限不清,活动度小,有假波动感,无痛 穿刺偶尔可吸得淡黄色油脂样物质颈部、躯干、四肢等,同时或先后出现
纤维瘤
颈后区; 生长缓慢,圆形, 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大,边界清,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无痛
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
恶性淋巴瘤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可同时伴有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局部表现:肿块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硬,早期可活动,后期各淋巴结相互粘连成团,不易推动; 常伴有发热、肝脾肿大、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神经源性恶性肿瘤
涎腺癌
转移性肿瘤
鼻咽癌
较早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时或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 多侵犯颈外侧上深淋巴结组,肿大的淋巴结位于下颌角后方, 逐渐增大,融合成团,质硬,活动差,无压痛; 常为单侧性,也可双侧颈淋巴结同时受累。
喉癌
颈部常见肿瘤; 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痰血、颈部淋巴结肿大; 通过喉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常有颈淋巴结转移,声门上型者尤易发生; 早期多为颈外侧上深组,颈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肿大; 晚期时转移性淋巴结癌可向下凳角或锁骨上区扩展。
肺癌
锁骨上区转移性淋巴结癌
食管癌
锁骨上区转移性淋巴结癌
甲状腺肿块
甲状腺功能亢进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临床表现:早期弥漫性增大形成弥漫性甲状腺肿(可继发囊内出血);随后结节性增大,形成多个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
炎症
急性炎性肿块(平均病程约7天,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严重可出现脓肿)
急性淋巴结炎
局部红、肿、热、痛,起病快,常伴发热、局部压痛,抗炎治疗后肿块消退
蜂窝组织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①诱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②临床表现:颈前突然肿胀伴疼痛,颈前区明显压痛 ③甲功检查:基础代谢率↑,摄碘率↓
慢性炎性肿块(病程长达1-7月无痛性肿块、无明显发热)
桥本甲状腺炎
①病理:自身免疫病 ②症状:无痛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质地硬,后期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
慢性淋巴结炎
病程长,症状轻,常位于下颌下区,淋巴结较小,可活动,压痛不明显
颈部蜂窝织炎
浅部:局部明显红肿热痛,病变迅速扩大,与周围无分界,病变中央可发生缺血坏死
深部: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全身症状较明显,严重时可导致喉水肿,压迫气管食管等,向下扩展可引起纵隔炎或纵膈脓肿,需紧急处理
慢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涎石病及慢性颌下腺炎
①体征:肿大之腺体可有压痛,颌下腺导管口常有红肿,挤压腺体有时可有脓性或粘稠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口底扪诊可触及呈条索状的导管,或可扪及导管内的结石。 ②影像学表现: X线检查或碘油造影:阳性结石X线咬合片可显影,阴性结石在碘油造影时可见导管充盈缺损或造影剂不连续。 慢性颌下腺炎时碘油造影常表现为导管外形不整齐,扩张或狭窄,分支导管扩张,形成所谓雪花状或葡萄状的影像
淋巴结结核
①起源:原发性,或继发于肺、腹腔等处的结核病灶; ②症状: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③临床表现: 病情轻者,仅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呈串状,质中等,活动可,无压痛; 病情重者,数个淋巴结互相粘连融合,干酷样坏死溃破后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④检查:PPD皮试,结核抗体,T-spot,ESR等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颈部B超,CT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先天性畸形
甲状腺舌管囊肿或瘘
①年龄&部位:多见于1~10岁儿童,囊肿多在颈正中线舌骨上下部,以舌骨上区为多,一般无自觉症状。若为颈部中线囊性肿块,位于舌骨水平上下。 ②临床症状:肿块质软,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连,但可随吞咽活动,伸舌试验阳性。 ③穿刺:穿刺液为黄色,透明微混浊或粘稠。易继发感染,感染后内容物即为脓性液体 ④CT表现:光滑薄壁肿块,液体CT值10~18HU,CT值高反映蛋白含量高和伴有感染。囊肿常不分叶,偶见分隔,增强后常有环状强化。
鳃裂囊肿
①多见于青年人; ② 位于颈侧中上部; ③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定; ④感染溃破后形成瘘口,常有粘脓性分泌物流出。
胸腺咽管囊肿或瘘
囊状淋巴管瘤(囊状水瘤)
①发病率:占儿童良性肿瘤的5%,是最常见的淋巴管瘤。 ②年龄:80-90%在2岁前发病,成人少见。 ③病因:起源于胚胎淋巴管的残留组织。 ④部位:75~80%的淋巴水瘤累及颌面下部和颈部,儿童最常见的位置是颈后间隙和口腔,成人可延伸至舌下腺、颌下腺和腮腺间隙,其他部位有腋下、纵隔和腹腔。 ⑤生长方式:生长缓慢,呈葡行性,不超过筋膜间隙,病变向下经颈后三角向腋下和纵隔或向前向口底生长,如果肿块很大,可跨过中线。 ⑥临床症状:无痛性、柔软或半实性颈部肿块,大小变化大;无肿大压迫时没有临床上任何自觉症状,体积过大时视囊性淋巴瘤生长部位而产生相关的症状。巨大的肿块可压迫气管。并发出血、感染或外伤时可突然肿大。继发感染,弥漫性肿可加剧压迫症状。 ⑦CT特征:缺乏边界、多灶性、低密度肿块,典型者是水样密度,感染后密度可增高。肿块常位于颈后三角和颌下区。
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
①年龄&部位: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尤以颏下区多见。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②临床症状肿块质地中等,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连,触诊呈典型的坚韧而有弹性的所谓面团样感觉。 ③穿刺:可抽得乳白色豆渣样物质。 ④病理切片:皮样囊肿:囊腔内有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件; 表皮样囊肿:囊腔中只有上皮细胞而无皮肤附件
喉气囊肿
非疾病(肥胖、脂肪堆积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