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镜头语言——第二章
这是一篇关于镜头语言——第二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运动镜头、场面调度、长镜头、固定镜头等。
编辑于2022-07-31 11:18:35镜头语言
拍摄形式——运动、固定; 场面调度形式——机位、人物调度、人和摄影机的关系; 镜头视轴的垂直角度——高、低、水平; 镜头视轴的水平位置——高、低、水平; 镜头的焦距选择——长焦、短焦、标准焦距、变焦
运动镜头
空间意义
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完整连贯的空间,不仅给画面增添动感,还有别于其他平面造型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摆脱了二维空间的局限
时间意义
视觉引导
观众跟随镜头运动有强烈的代入感、伴随感;越长的运动镜头对于观众进入影像、故事越有代入和建立幻觉的作用
建立悬念
运动中视觉内容徐徐展开,观众产生心理介入,猜测预估画面内容之间的联系,越是精心调度,与观众互动越明显
运动镜头的音乐性
运动镜头的时间性和流动性从而具有“音乐性”,律动感和节奏感
运动镜头的分类
摇(pan & tilt)、轨道车(tracking \ dolly shot)、斯坦尼康稳定器(Steadicam)、手持(hand-held)、升降机(crane)、模拟镜头推拉(zoom & reverse zoom)
摇镜头
概念
摄影机机位不做位移运动,让机身做上下、左右方向的变动
模拟人眼在固定位置观察、打量、搜索、跟踪运动物体的视线
分类
环境空间摇摄和人物摇摄
环境空间摇摄
以大全景、全景为主来展现场面的宏伟(可表示战争中对峙双方或针对室内小环境),带有强力主观试点,常表现人物对环境的观察、搜索
人物摇摄
常用于对话之间(三镜头法)、场景内呈现逻辑关系;摇摄对话场景往往交流感强烈
揭示场景的戏剧性是摇镜头的拿手好戏,有效展开叙事,观众卷入剧情,心理上介入对镜头内容的理解
快摇摄和缓摇摄
快摇
只有画面起幅和落幅是稳定画面,中间的影像模糊;强调起幅、落幅画面的内在关系
视觉上的跳跃感、节奏强烈
缓摇
镜头所掠过的被摄物具有某些相似性质时,可营造积累与升华的情绪
常用于描绘场景规模和呈现空间的细节
横摇摄和垂直摇摄
横摇
除了展示空间广度和规模之外,还可以模仿人的主观视线
垂直摇摄
画面上展示空间的高度和深度(空间经典手法---与横摇或横移结合)
也适合表现人在垂直方向上观察与打量的视线
拍摄要点
起幅和落幅平稳
画面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效的摇镜头的画面内容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画面节奏与画面内容的节奏保持一致
镜头形式为画面内容服务,镜头运动越不易察觉越是有效、优秀
推、拉镜头与变焦镜头
推镜头
概念
沿摄影机光轴方向向前移动的接近式拍摄方法,画面包容范围越来越小
特征
符合一个运动中的人物对环境中景物关注的试点
符合一个人物在固定位置下对某一物体的视觉关注
符合导演、摄影师想要强调的某个注意中心、表现中心的试点特征
具有从整体到局部、环境到细节、突出局部细节的作用;突破平面状态,增添动态、有深度的第三度空间感
用法
从广阔范围内进入某一场景或景物
使观众进入故事的心理引导,也是一种导演的叙事视角
强调重要的细节,推进叙事
推的过程等于给观众时间去发现故事中的因果关系,表现逐渐发现和揭示
强调人物情绪,“推”的速度不同,画面效果、表现功能不同
快推
造成视觉的强力冲击力,产生急促、匆忙、震撼和生机勃勃、紧张有力的性质
慢推
渗透和情绪渲染,产生悄悄接近的感觉
移动推拉镜头和变焦推拉镜头
移动推拉镜头
是摄影机实际上靠近被摄体,背景无虚实强烈的变化,画面本身动感强烈、明显
变焦推拉镜头
改变长焦镜头的焦距实现,随着推拉背景开始虚实变化,变焦完成时背景完全虚实化,被摄主体占大部分画面面积或占小部分画面面积
拉镜头
概念
沿摄像机光轴方向向后移动的远离式拍摄方法,画面包容范围越来越大
特征
被摄体从单一变为多元,内容从单纯到复杂,同一被摄体由近及远,占据画面变小
给人逐渐远离被摄体的感觉,有逐渐交代全局的功能
可作幽默的镜头,也常用于悬疑片、恐怖片中
通过摄像机的后退展示以前未知、令人吃惊的东西,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用法
缓拉
场面空间缓缓扩大,画面更为复杂,出现新的空间关系
使观众渐渐进入故事,产生不徐不疾的画面风格
急拉
有一种突然跳出的感觉,适合表现强力的戏剧性场景和人物激烈的情绪变化
移动镜头
手持跟踪运动拍摄
前跟
摄影机在运动主体前方,强调运动状态
后跟
运动主体背对机器,强化跟踪的视点感
侧跟
机器在运动主体一侧,画面动感最强
跟镜头距离较近时画面内容较单调,前跟、后跟中空间环境信息相对被忽略,主体形象突出;手持晃动现象带来纪实感或表现人面对陌生环境时茫然、凌乱的主观感受;手持还能创造动感的画面风格,和人物运动相反的跟拍加上快节奏剪辑,造出晃动跳跃的视觉效果;跟随拍摄暗示观众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强烈引导观众注意力
轨道车水平移动拍摄
摄像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水平横向移动拍摄,造成拍摄画面内容的变化
带来角度、方向、景别、构图的不断变化,视觉内容逐渐丰富
当经过的画面具有相似性质时,积累成一组蒙太奇句子,呈现场面气氛
移动镜头和场面调度结合表现特定情节、人物关系,呈现场面戏剧性
摄像机综合运动和摇臂摄影
摄像机综合运动
指一个镜头内包含了垂直、水平、纵深三个方向的运动,用来交代复杂剧情
摇臂拍摄
在一个镜头里表现出整体和局部的悬念关系,非常轻松地拍摄对角线画面构图
视觉流畅感远超水平移动镜头
高空摄影系统
电脑控制的运动镜头系统,实现全景俯瞰拍摄
在一个镜头内展现从细节到远景的景别以及丰富的三维空间关系
意义
作为叙事手段的运动镜头
可交代空间变化(人物和空间、不同人物之间的空间),记录人物视点(模仿人的视线特征,强烈主观性)和运动主体的运动(揭示场面戏剧性的运动,新人物新因果心理)
风格化的运动镜头
既是世界的存在状态,也是我们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现实与想象的世界感受方式;能调节和建立视觉节奏感、流畅感、旋律感、视觉快感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场面调度
基本概念
广义
布景、灯光、人物服装、化妆造型、镜头运动、时空等与电影场面叙事相关的技巧
狭义
单场戏中人物的表演、位置移动、关系变化、镜头运动以及人物和镜头相对关系变化有关的处理手段
电影
在场景内安排人物的位置和动作路线以及摄影机的位置和变化
基本功能
描述场景的空间关系,强调演员表演
引导和强调戏剧性,变化必然带来新的叙事信息
基本类型
人物调度
演员在场景中通过运动发生位移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变化
横向调度
人物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方向的运动,能在相对封闭空间展开叙事
纵深调度
从景深处向镜头前景方向运动或反向运动,产生人物景别变化扩展空间深度
垂直调度
人物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运动,造成人物间俯仰角度,具备隐喻功能制造空间疏离感
对角调度
人物在画面中做斜线穿越,增强画面纵深感和延长人物在镜头内运动时间
环形调度
演员在场景内做环形运动,停留的时间和轨迹长于水平、垂直方向调度,强烈戏剧张力
综合调度
结合两种方向以上的调度方式,人物调度中比较常见
镜头调度
人物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调度摄影机的位置,从而改变观众视点的拍着方法
呈现和强调重点
镜头运动产生的时间感对于被调度的人物或时间具有修辞意味
是画面视觉内容变化的明显要素
导演的主题暗示性和引导性很强,一定要让观众解读出目的或意味调度才有意义
综合调度
摄像机和人物都运动,两者保持相对性则观众不会特别留意运动造成的变化
有利于保持观众对场景真实感的幻觉
这种调度需根据剧情需要,交代展示清晰叙事信息,提供人物与镜头运动依据
还要考虑调度后的画面造型效果
电视文艺晚会中的调度
基本形式
外部调度
有舞台外部表演空间时,用镜头切换实现转场
内部调度
固定表演空间里,用主持人走位串联、镜头运动、人物上下场实现
现采用打破戏剧艺术“第四堵墙”,如和观众互动等
主要任务
转场
演员如何出场、退场以及主持人位置,减少冗余时间
视点
切换镜头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丰富视点,产生新奇刺激性,结合空间特征安排调度
长镜头
基本概念
长镜头:多长时间的镜头是长镜头尚无确切的说法;不打乱场景的时空顺序,用一个镜头完整记录一个独立的场景的拍摄方式
巴赞的“长镜头”美学观念:可以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长镜头段落:由几个长镜头组成的一个故事段落;拍摄的是导演选择和控制的场景,不是完全真实的生活;多义性体现在观众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理解场景
拍摄设备:手提摄影机/摄像机、斯坦尼康、带三脚架的轻便摄影机/摄像机
美学表现
纪录式长镜头
强调时间的真实性和事件的同步性,再现时空的完整性,具有客观性和观察者的视点
画面控制上,充满不可预知的视觉元素,镜头运动方式与轨迹带有一定随机性和偶然性
该长镜头让故事在虚构和真实间产生微妙平衡,创造出一种冷冽、含蓄的电影美学形式
叙事性长镜头
体现时空的统一性,即镜头运动和人物调度有明确意图,视觉内容变化呈戏剧关系
该长镜头揭示复杂人物行动、空间关系和人物位置的变化,具有流畅感和完整的呈现
时间长镜头
该长镜头不呈现强烈的戏剧冲突,不介入场面中发生的事件,远远记录
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保留打量“冗余”时间,观众需要等待和银幕上的人一起生活
镜头的运动非常节制,仿佛不希望观众意识到镜头的存在,保持静观、凝视的姿态
需要创作者对生活的复杂性与诗意有很高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观众对场景韵味有情感共鸣进入审美观赏层面,否则会产生疏离感(例:侯孝贤,体现中国特有审美方式:中国文化更追求意境和整体性的有节制的表达
固定镜头
基本概念
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动时拍摄的画面
长固定镜头:对一个场景和人物动作过程的完整记录
短固定镜头:更多强调重要细节和人物动作细节、情感状态
美学特点
短固定镜头用来描述或强调物件、动作细节,是功能性很强的镜头
短固定镜头时间短,画面内信息集中、明确,常采用近景系列的景别
短固定镜头便于控制画面内的视觉元素,获得平衡优美构图
短固定镜头常可以建立镜头的节奏感,是节奏蒙太奇的主要分镜头形式
固定镜头能建立稳定、客观的视觉效果。创作者的介入比运动镜头少,以长固定镜头为主构成的影片的视觉风格会较为平缓,与生活本身节奏更吻合,是反戏剧性、反高潮的
适用场景
好的固定镜头的画面内容的意趣在于编导对生活氛围的观察和把握
固定镜头常出现在观察式纪录片,当编导对一场景非常熟悉且能预判人物动作时,这种镜头能有力地呈现人物,减低镜头存在感,让画面内部人物主体形象更突出
固定镜头适合拍摄场景内部人物调度变化较为丰富,信息量足够大,常用观察式的全景镜头渐渐呈现出场景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