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总
这是一篇关于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克服拖延症style、高效会议管理、战胜最后期限、时间去哪里了:时间日志分析、减轻例行工作的秘诀。
编辑于2022-08-07 09:22:00 江苏省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
克服拖延症style
1.立即执行
2.时间管理
2.摆脱分心
断掉网络
4.建立奖励机制
按时完成工作时给自己一个奖励
5.化整为零
将一个任务分成一个个小任务
6.停止多任务
每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
7、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留到最后
先苦后甜
先甜后苦
高效会议管理
1.避免不必要的会议
2会议时间控制
3有明确的议程和目标
4提前发送会议邀请
3天前
5严禁带笔记本和手机,带上笔和纸
6.会议主持人随时终止岔开主题的讨论
7.会后发出会议纪要,跟踪会议达成的共识和行动计划
战胜最后期限
时间管理五大秘诀秘诀
秘诀1:建立一份清单
秘诀2:提前做好工作安排
1任务内容2沟通3调查工作
秘诀3:沟通协调时间
为了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你可以提前找相关的同事协商一下,因为很多“最后期限”并非一成不变
提出合理的理由,总能找到协商的空间,也有不少“最后期限”真的无法延后就需要寻求他人帮助
秘诀4:寻求他人帮助
当束手无策时,不要像蛇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
应该在发现时间不够用时第一时间向明白人请教求助
秘诀5:学会拒绝
当无法按照对方要求的时间完成时,与其委屈求全,不如一开始就直裁了当的拒绝并道明拒绝的理由,人们根本记不住借口有多完美,但一定会记住某人没能完成自己答应的事情
时间去哪里了:时间日志分析
管理时间的三个步骤
1、记录时间日志
2、分析时间日志
3、对症下药
减轻例行工作的秘诀
01利用范例,省下一半时间
02建立信息库,减少寻找时间
03制作工作指南,新手也能迅速上手
工作效率不只是少花时间
使用三段式效率管理目标、成果、时间
产出活动--与成果达成「直接相关」的动作
确认每个动作都有意义,大部分时间
预产出活动--与成果达成「间接相关]的资料搜集与准备
一部分时间
做白工--所作所为和成果「无关」
不断减少时间
组合式工作完成法
依据「目标→成果→时间」的层次,再反向推算架构中每个部分各需要多少内容,需要搜集哪些数据以及得花多少时间,就能只做必要的事
设定区块时间,保留独处的专心时刻
时间管理的四大误区
时间管理就是管理时间
时间管理与时间本身无关,而跟工作效率有关
高效往往意味着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从整体掌控自己的工作
比如决定要做的事以及处理的方式
只需要找到正确的理论体系或方法
工作性质不同对时间管理的需求会不一样
适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不断尝试和花时间验证,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你需要投入时间来促成改变
小小的改变也可以带来很大的不同
从一些小事情做起
能够每天多出一点点时间用于反省思考
时间管理是个人的事,不应受别人影响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能负责,这是毋容置疑的
但身处组织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各种阻碍
比如流程的问题
来自同事的影响
建立起自己的工作节奏,去影响身边的人也是时间管理需要考虑的
设置每天免受打扰的时间段并告知相关的人员
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加法+看到碎片时间在哪里
就是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的碎片时间在哪里,然后知道自己的碎片知道该怎么用
建议写时间日志,建议把每一天时间的花费都记录下来进行整理观察,要知道这些时间打算怎么去用,提前做一个列表,写好在空隙时间可以做的事
减法-批次处理
利用碎片时间的方法就是减法也叫批次处理
批次处理就是批次做完同一类型的事后,再去做下一个情景要做的事,减少时间碎片
乘法x碎片时间思考,大块时间执行
做每件事都分为两部分,想清楚怎么做和执行
应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思考
比如利用刷牙的时候想一想这个策划方案怎么做比较好,坐车去公司或是中间倒水的时候再想一下,利用这种碎片时间思考,想清楚后真正有了大块时间,直接去执行就可以了
除法/精力管理,消除压力
什么时候效率最低
心情不好
精力下降
除法就是消除掉我们的一些压力和焦虑,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
有效的精力恢复的方法
切换情境
长时间对着电脑,比如到办公室外面的走廊走一走
改变状态
坐着工作,休息的时候就站起来
制定不办事项,提升工作专注-
提升专注力不办事项(not to-do list)
别在谈话中看手机
一对一的交流在推进工作时非常有意义,如果过程被打断,会影响谈话的顺利进行造成时间浪费
小心被贴上不尊重他人的标签哦我
别在会议中分心
会议是与他人建立共识、参与决策的机会,专注其中不仅能够帮助推进事情的进展,还能展现你的积极态度
别设定多重通知讯息
把精力专注在手边的工作上
别把工作的主动性交给信息提示声
为自己设定休息与集中查看信息的时间
别等到确定能成功再去做
面对新事物,没人能确保成功,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只会影响心情,分散专注力,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自己会竭尽全力
即使失败了,也离正确的方向更近了一步
行动起来,每一次尝试花费的精力都会获得回报
别把日程安排得很紧
把更有创造性的事情做好
尝试在日程表上留出空白,每周甚至每天留出一段时间,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也有助于恢复精力,大脑如同肌肉可以被锻炼,如果经常分心,大脑会迅速适应,久而久之成为习惯
遵循不办事项,抛开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从专注5分钟的练习开始,慢慢加长时间,大脑也会习惯专注的状态
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能
抢救你的专注力
1、赶走焦虑的情绪
影响专注最重要因素是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与大脑的运作模式有关,超出原有的负荷能力时,人会变得急躁,影响大脑执行功能的运作
用心呼吸,深吸气大约5秒钟,想象气息从心脏进入体内,再深呼气大约5秒钟,想像负面情绪伴随着气息排出体外,想象美好的事物,将注意力集中在使自己感觉愉快的画面,冥想 会增加大脑内的灰质
2、转移目标
当你发现自己昭在洞里就不要继续控下去---威尔·罗杰斯
如果你越是强迫自己要专心,越会得到反效果,你应该转移自己的专注力,做一些不花脑筋,无关紧要的工作,例如:涂鸦、整理桌面、吐槽
3、放松身体
当你觉得精神无法集中,不妨起身做些运动或是出去走走,放松身体,坐太久血液循环速度变慢,阻碍大脑的运作
规律的运动也非常重要,定期的运动,有助于脑细胞的健康与发展
4、把专注力用在对的地方
我们要做的是控制所能控制的,减少不确定性
当感觉自己无法专心时,先想一想,是不是因为某些不确定的情况干扰你,让你觉得不安,我们把不确定因素写下来,然后仔细思考,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时间的拖延,如果发生这些情况,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当你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就不会因为焦虑而干扰自己的思绪
你已经做了该做的,至于其他无法控制的因素,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担心了
对浪费你时间的人说“不”
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日程
表明可与你沟通的方式
如果你觉得打电话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你可以提前告知你的同事,要他们换一种方式与你沟通,例如:邮件、短信等,这样你就可以保持心平气和的回复状态,或者避免信息太多而受到骚扰
查看会议议程
在参加任何会议之前,你可以先查看会议议程,如果是你主持的会议,那么你要为会议写好议程,并主动和参与会议的人员进行共享,让参与会议的人员明白本次会议主要目的是什么,而不是大家漫无目的的讨论
强制他人提前做好准备
在你主持的会议开始之前,你要让参加会议的人提前做好准备,并且是强制性的,“强制”听起来是一个很刺耳的词,但是它能有效地约束那些不负责任的人,避免有些人利用会议的时间讨论无关的话题
查看参加会议人员名单
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的受邀人名单是随意定下的
里面有很多不相关的人
看你这个会议你是不是非去不可
确认会议的决策者有没有参加会议
如果没有,那就别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优化时间让你告别加班烦恼-
指定时间预算
想了解自己究竟能处理多少事情,首先要计算自己每周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花费
一旦了解了自己每天的时间预算额,就可以着手估算每天各种事项的时间量,如果你倾向于在工作上多分配一些时间,那么可以采取反向计算法,例如: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24-睡觉时间-自我保养时间-上下班时间-私生活时间-锻炼时间
将每天的工作事项列举出来,然后写下预计要花的时间或所占时间比例,例如:工作时间规划工作时间100%-回邮件20%+做项目50%+开发类活动30%
能省就省
在计划好的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有时会少于预期的量
这时候就需要你认真的审视自己的时间安排,尽量的节省时间,譬如从不重要的会议中脱身,和同事在一对一的面谈中商议事情,关闭邮箱的提醒功能
在即便追求完美也不会增加价值的事情上减少时间投入
对比事实与预期
一旦你接受了时间有限这一事实,并充分利用了快速见效的方法,你还需要对比实际与预期的时间分配情况,进一步完善预估
例如:原本预估回复邮件只需要一个小时,但实际上用了两个小时,这时候你就要评估自己是否可以写更简短的邮件,或采取其他写电邮的攻略,以节省时间
若以上办法无法解决,可以用二八法则,但是利用这个法则就要接受你不能完成所有事情,不能取悦所有人的现实,婉拒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活动是明智之举,尽管你在做决定时会使他人感到不舒服,但是改变常规带来的短期不适可以带来巨大的长期收益
寻求帮助
没有人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当你的时间预算透支时,主动去寻求他人帮助吧,不要担心会被批判能力不足
反复平衡
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了变数,因此你不能简单的设定日程表,期望能够用它十年
你需要每天或每周重新衡量和制定你的时间表
如果你是那个万事不求人的完美主义者,以上调整或许会令你对于自己的身份感到有些迷茫
这时你需要重新定义自我,做到时刻保持冷静,同时能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人
而不是经常神经紧张,能在短得离谱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从不说不的队员
时间管理神器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如何使用
1.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停止,做与任务无关的事--失败
2.坚持到底,直到番茄时钟响起才可停止,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比如伸个懒腰
3.每完成一个番茄就立即给自己激励反馈,例如吃个冰淇淋,怕胖的就吃个苹果吧
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例如散个步
番茄工作法的本质就是戴明循环--即PDCA
P指的是工作计划即今日待办
D即番茄钟实施
C则是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预估
A重复循环持续改进
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
番茄工作法时间设置可是有科学根据的,一个人注意力时长有限
一般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在25分钟后达到上限点,并开始呈现疲倦状态,在精神身体全神贯注之下,人难免会紧绷疲惫,休息可以更好地为下一个集中注意力做准备,
番茄工作法究竟有什么魔力呢,用番茄钟管理时间,在于以番茄为计量单位,不再关注事情本身,意思就是在做时间管理的过程中,不关注事情,而是为了养成一种习惯,在工作和休息中交替并持续进行,集中的时候高效完成
简单易行
遇到被打扰该怎么破呢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一个自己工作日内的番茄时间段
将重要的工作放在头脑高效且不会被人打扰的时段
我们不一定要把所有工作都要纳入时间段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才是真理
甚至你还可以是在番茄时间段中预留出一些处理打断的时间
学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