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化学第二,六单元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化学第二,六单元思维导图,包括: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钠(Natrium)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是Na,英文名sodium。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Ⅰ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质地柔软,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化学性质较活泼。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化学新人教必修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二,六单元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用途,空气污染
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红磷燃烧
实验原理:4P+5O₂=2P₂O5(点燃)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
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误差分析:测量结果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
过早打开弹簧夹
红磷未足量
装置漏气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红磷等)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河水,大理石等)
四,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C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C=A+B+...
五,氧气
1.性质
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大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2.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磷:产生大量白烟,4P+5O₂=2P₂O5(点燃)
木炭: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₂=CO₂(点燃)
硫: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₂=SO₂(点燃)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3Fe+2O₂=Fe₃O4(点燃)
镁: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2Mg+O₂=2MgO(点燃)
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
反应原理:2H₂O₂=2H₂O+O₂↑(MnO₂)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反应原理:2KMnO4=K₂MnO4+MnO₂+O₂↑(△)
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塞棉花)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反应原理:2KClO₃=2KCl+3O₂↑(MnO₂,△)
发生装置:固固共热型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针对固固加热法制氧气)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5.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金刚石,石墨和碳六十
1.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
金刚石
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颜色:无色透明
导电性:几乎不导电
用途: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制作钻头、装饰品
石墨
颜色:深灰色
硬度:质软,有滑腻感
导电性:能导电
用途:制作铅笔芯、作电极、作润滑剂
碳六十
用途:应用于超导、材料、医学等
2.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作燃料)
①碳在空气或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②碳在空气或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3)还原性(作还原剂)
①实验现象:黑色物质逐渐变成红色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反应方程式:C+2CuO=2Cu+CO₂(高温);网罩可以集中火焰并提高温度
二,碳的氧化物
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能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
(1)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3)与石灰水反应(鉴别和检验二氧化碳):Ca(OH)₂+CO₂=CaCO₃↓+H₂O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1)毒性: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2)可燃性:2CO+O₂=2CO₂(蓝色火焰)
(3)还原性:CO+CuO=Cu+CO₂(黑色物质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鉴别与除杂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①用燃着的木条,能被点燃的是CO,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CO₂
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₂,无明显现象的是CO
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红的是CO,无明显现象的是CO₂
(2)互为杂质时的除杂方法
①CO中混有CO₂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②CO₂中混有CO杂质时,可以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实验原理:CaCO₃+2HCL=CaCl₂+H₂O+O₂↑
装置特点:长颈漏斗口需液封/分液漏斗优点:便于控制反应的反应速率
收集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宜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万能瓶收集时,气体要长进短出
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四,实验室制取气体应采用的装置
1.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1)反应物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则选择固固加热型
(2)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则选择固液不加热型
2.收集装置的选择:由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决定
(1)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用排水法收集
(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