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元代的工艺美术
元代的工艺美术,详细的总结了大气雄浑的陶瓷工艺,服饰工艺,金属工艺。承上启下的家居与印刷工艺,技艺高超的漆器工艺。
唐代工艺美术类型思维导图,隋唐五代,建筑艺术,自然工艺,服饰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的内容点总结。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宋辽金的工艺美术,宋陶瓷工艺,辽金陶瓷工艺,纺织服饰工艺,漆器工艺,家具工艺,两股清流,宋瓷的特色内容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元代的工艺美术
大气雄浑的陶瓷工艺
概述:元代开始,景德镇逐渐兴起,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元世祖建立浮梁瓷局,中央在地方设立瓷业管理机构的首创举措
陶瓷
卵白釉
一种高温釉,为明代永乐薄胎甜白瓷的前身
特征:釉层较厚,白中微泛青色,有如鹅蛋色泽,故称卵白
装饰花卉间有的印有”枢府“二字,又俗称”枢府器“
此类为宫廷官府定烧
代表作:枢府款印花白釉折腰碗
青瓷
南方的龙泉窑和北方的耀州窑
元代龙泉窑制瓷胎质细腻坚硬,釉色大多清澈透明,玻璃质感较强,与南宋龙泉窑粉青,梅子青釉色不同
露胎贴花是元代龙泉窑的独创
青白瓷
又称影青,映青,釉色白中闪青,宛如青白玉,光照见影
制作方法: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
作用:使胎制更坚实,产品变形率明显减少
装饰上:继承宋代青白瓷的刻花与印花技术,流行褐色点彩,贴花,堆贴,串珠纹,沥粉起线等装饰技法
造型上:由宋代的轻巧挺秀变为厚重饱满
对明代德化窑的瓷塑产生影响
代表作青白釉观音坐像
青花瓷
制作方法:用中东进口钴料(苏麻离青)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
日本人称为”染付“
特点:色彩鲜明素雅,经久耐看,装饰性强/颜色有釉层保护永不脱落,既卫生又易于洗涤(适用于釉下彩)/原料便于开采,工艺流程便于操作/表现力强,可粗可细,能把中国画技法吸收进来,丰富瓷器审美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青花风首扁壶
釉里红
以铜为呈色剂,难度较大,初创阶段釉里红发色多不纯正,后创两种技法
釉里红拔白
绘红前现在胎上刻花轮廓线及细部,后用铜红料涂在纹饰周围空地,烧成后形成红地白花效果
釉里红涂抹
将铜红料成片块地涂绘成一定图案,形成白地红花效果
青花釉里红
釉下彩青花和釉里红两种技法的结合
高温铜红釉/蓝釉/低温孔雀绿釉
高温铜红釉是罕见品种
高温蓝釉瓷是元代首创成功的
孔雀绿釉是铜料在氧化气氛中低温烧成的,在继承汉代烧制浅绿釉陶的经验技术上,烧制成功的新品种
瓷彩
五彩
在高温烧制成的青白釉,卵白釉和白釉上再用红绿色等色勾绘图案,再次入窑以800℃左右低温烧成,因以红绿色为主,故又称红绿彩瓷
法华
窑变釉
位于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场的钧窑系
胎质粗松,釉面多棕眼和气泡,色泽较差
元代瓷器纹样装饰技法
刻花,画花,印花,贴花,堆雕,镂雕及部分绘花,绘花已经称为装饰的主流
纹花装饰特点:纹饰繁密,主辅结合,绘制精美
元代陶瓷器形
以硕大厚重的大件器为主,如大罐,大盆,大瓶,大碗
大多销往中东地区,是为了适应当地饮食习惯而特制
元代纹花主题纹饰
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人物故事
动物纹,龙凤居多
植物纹,以缠枝牡丹和缠枝莲,缠枝菊花最多
琉璃器
一种铅釉陶,生产在山西地区,元代永乐宫建筑群,还保留着完好的许多琉璃建筑构件。以三清殿的琉璃最为光彩
织染刺绣
丝织
品种:织金,织锦,缎,缂丝等
特点
材料上多使用金线
由于中外交通发展,外国染织品传入国内,使我国染织工艺多采用西法
织金最有名,又称为”纳石失“,蒙古族最流行的加金丝织品
织金锦发展的原因
元朝掠夺了大量黄金,为织金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宋代以来,棉花生产迅速普及,棉织品逐渐替代麻制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衣料
武力手段将西域金绮工匠大批迁入内地,促进中国传统丝织工艺与西域金绮工艺的交流,客观上造成了织金技艺的空前发展
元代加金丝织物,可分为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制作方法
元代以泉州出产的缎最有名
缂丝工艺在南宋时基本完善,元代继承宋缂丝传统,并在西域织金技术的影响下,在缂丝中掺织金线,用作皇帝御服,缂丝帝像和佛像
棉织
松江女艺人黄道婆在推广棉织技术上起到重要作用,对我国棉织工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黄道婆贡献
1.改进纺织工具
2.提高生产技术
意义:棉织业的发展进步不仅给染织工艺增添了一个新的门类,丰富了染织工艺的材料品种,更对改变中国人民的穿衣习惯有重大意义
毛织
毡毯业极为发达
印染
是纺织品装饰加工最简便的方法
元代流行染缬方法有九种:檀缬、蜀缬、撮缬、 锦缬、茧儿缬、浆水缬、三套缬、哲缬、鹿胎缬
刺绣
刺绣在宋代分化为欣赏性画绣与实用性画绣两大支系
元代实用性刺绣大量用于宫廷礼服,朝服及大驾卤薄
服饰工艺
男子
男女上下区别不大,通名为袍
”质孙服“是元代服用面最广的一种服饰
”比肩“是便于骑射的衣裳
女子
贵族妇女一般都载一种高高上耸的帽子,名”姑姑“或”罟罟“
金属工艺
在工部总管府下设有镔铁局,专管冶炼钢铁等金属产品
元代金属工艺最有成就的当推金银器和珐琅器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银质酒具”槎杯“是著名金银器艺人朱碧山的传世精品
制作方法:失蜡法
珐琅
又称”佛森“”佛郎“”发蓝“
实际上是珐琅器工艺与金属工艺的复合工艺
特点:既有金属的坚固性又有玻璃的光滑性,耐蚀性,美观而实用
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件珐琅工艺品珍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
元代是中华民族珐琅器工艺奠基和成熟的时代
小结
时代风格:精丽华贵
工艺美术风格:厚重粗犷豪放刚劲
制作上,宗教内容的装饰题材和为宗教所用的器皿都很常见
蒙古族穿金戴银的习俗,成就了元代纳石失的富丽辉煌,金银器的精工巧作,绚丽多姿
蒙古族统治,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同本民族文化相交融,形成元朝时期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承上启下的家具与印刷工艺
家具
元代家具与宋明家具相比,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制造业特点:在原有的高足家具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注意到人起居坐卧的舒适性,使家具结构更加合理
家具装饰保持传统漆木家具的特色,追求华丽繁缛的效果,开始讲究木质纹理的装饰选择,为明代以硬木和优质柴木为代表的家具样式打下基础
印刷
元代刻书分为官刻,私刻,坊刻
元朝王祯改用木活字印刷术
我国发现最早的套印本书,使湖北江陵县资福寺无闻和尚印的《金刚经注》,经文用红色,注文用黑色
改本是继辽代漏印套色版画之后最早雕版彩色套印版刻,比欧洲最早的一本带色的雕版书《梅因兹圣诗篇》早170年
技艺高超的漆器工艺
生产地主要以嘉兴府西塘杨汇和杭州
雕漆
剔红
先在漆胎上涂数十道朱色漆,再雕镂花纹,达到浮雕效果
代表人物作品:张成《剔红栀子花圆盘》 杨茂《剔红观瀑图八方盘》
剔犀
在漆器底胎上,髹涂朱漆黑漆相间,反复重叠,达到所要的厚度在进行雕镂,雕法深峻,露出朱黑相间的纹彩
代表人物作品:张成《云纹剔犀漆盒》
剔彩(明代出现)
在彩色漆层上雕刻出如浮雕的纹样
特点:刀痕不漏,磨工大于雕工
戗金
又名创金,日本人称为”沉金“
制作方法:一般以黑漆或朱漆作地用针或刀刻画出纤细花纹,纹内填金漆胶,扫金粉
螺钿
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的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代表人物:黄生
简率大气的玉雕工艺
元代宫办手工业玉作坊以元大都为主,有金代的琢玉基础
另外一处设在杭州,有南宋良好的琢玉传统
中国玉雕史上第一件最早的,真正的巨型玉雕作品,元代琢制的”渎山大玉海“
功能:巨型贮酒器
形态生动,气势磅礴
元代最大贡献是青花的成熟;瓷器最为突出的成就是釉里红和釉下彩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