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文字的发生与时间阻隔
时间阻隔的分类
个人的今昔之隔
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记忆
产生原因:在人群中生活,累积经验,消除时间阻隔
特性
选择性
依生活需要而决定
范围性
与现代都市不同
大多在父母之邦
社会的世代之隔
文化和历史的形成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维护的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
历史:实用的、不可或缺的
文字的产生原因
人的记忆力不够时创造的外在象征→打破时间阻隔
文字的性质
庙堂性
并不在基层上发生
原因
乡土社会生活安定,历世不移
祖先的个别经验构成世代的经验
定型生活不怕遗忘,无需常态曲线
历世不移的结果
词
词的作用
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个别情景:从特殊到普遍的桥梁
具体情境:从当前到今后的桥梁
是个人的今昔之间及社会的世代之间的最主要的桥梁
与文字的关系
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但不一定有文字
结论
文字是出于人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
乡土社会有语言而无文字,无用字需要
只有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变化(定型→不定型),文字才能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