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教学篇(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教学篇(重点)知识总结,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等等。
编辑于2022-08-10 10:25: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篇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
概论
教学法多种含义
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成为学科名称:外语教学法“
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听说法、交际法
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归纳法、句型替代法
指教学技巧:板书法、演示法
总结:对上述不同层次的概念,分别用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论)、教学法(流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来表示
其中一些影响较大的流派按其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分为四大派
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
语法翻译法
自觉对比法
认知法
经验法(强调习惯养成):
直接法
情景法
听说法
视听法
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
团体语言学习法
默教法
暗示法
功能法(强调交际运用):
交际法
第一节: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认知派
代表:语法翻译法(最古老的教学法)——重点
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
定义:详情P237
依靠母语、翻译手段、读写能力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填空题)
特点(重点):详情P237
主要目的: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发展智力
语法知识、演绎法
课文内容
母语教学,翻译手段
阅读文学名著
评价:详情P238
优点
第一个完整教学法体系、语法规则、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精读课(对我国)
缺点/局限性
忽略口语和语音教学和听说能力
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过深过难
最根本问题: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自觉对比派(了解)
主张:详情P247(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
是以直接法为对立面,客观上成了语法翻译法的继承和发展
特点:详情P248
(1)最重要特点: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3)先理解再模仿练习
(4)先学句子要素再学整句
(5)不重视口语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评价:详情P248
(1)考点:自觉对比法把语言对比引进第二语言教学并置于教学法体系的重要部位
(2)......过分强调翻译对比和理论知识讲解......
认知法(重点)
代表人物:卡鲁尔(美)
主张:详情P256(智力的作用;现代语法翻译法—填空)
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
特点
(1)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作用
(2)强调理解掌握语法规则基础上
(3)以学生为中心
(4)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5)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评价:详情P257(......因此认知法本身也体现了从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教学法流派中吸取有益的的成分并克服其片面性的倾向......
经验派
直接法(代表)——重点
定义:
口语教学为基础、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
推广人物代表
贝子力:1878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采用的贝力子教学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大)
古安:创造系列法
典型教材:基础英语
观点: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强调通过大量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和反应直接联结
特点:详情P239--240
直观手段、扮演角色或演习
靠直接感知,模仿、操练、记忆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
句子教学为基础
评价:详情P242
优点
缺点/局限性
情景法(重点)
生产于美国+定义:P242(口语基础+有意义情景+目的语操练)
代表人物
霍比恩
帕默
认为
有意识的学习能力
是天赋的自然学习能力
被看作是最早提出的区分语言学习和习得的理论
“英国应用语言学之父
评价:详情P244
(1)
(2)语言学理论基础:结构主义
(3)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4)特点:P244
听说法(重点)
产生于美国
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结构法——句型教学(军队法)
语言学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性教材:《英语900句》
对外基础汉语教材《汉语课本第一次编进了句型替换练习,至今句型练习仍是我国对外汉语教材中语言结构教学的重要方式
特点:详情P249-250
听说领先、口语第一
模仿、重复、记忆—习惯
句型为中心
排斥限制使用母语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过程+评价:详情P250+251
认知
模仿
重复
变换
选择
P251(1)(2)
考点:听说法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视听法/圣克卢法
50年代产生于法国
主张:强调...... P251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和古根汉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还受到完形心理学的影响,也叫整体结构法
特点:详情P253-254
视听结合
语言和情景结合
整体结构感知
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
教学过程+评价:详情P253
阅读法(了解即可)
韦斯特创立
强调阅读是基础
发表著作:《双语现象》《学习用外语阅读》
产生原因:P245
重点/考点:阅读法首次提出了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方法
自觉实践法(了解即可)
主张:P253(掌握知识基础再实践获得)
代表人物:别列亚耶夫
主张寓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P254
心理学基础:别列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
特点(了解即可):详情P255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第二节:人本派和功能派教学法
人本派
人本派概论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有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自然法等
70年底出现影响最大的教学法
交际法(受社会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团体语言学习法/咨询法
创立于美国
代表人物:柯伦
定义(考判断题):是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强调整体学习观
特点:整体学习观和重视情感因素
在语言学习中情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六个基本要素
安全感
注意力和进取心
记忆力和思考
辨别
特点和评价(优缺点)
特点:详情P260
优点:详情P260
缺点:详情P261
......(考判断题)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大纲,没有固定的教材,考试不占重要地位....
默教法
加特诺首创
要求:教师少说话,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
主要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育思想
主要特点:详情P262-P263
以学生为主体......
(重点)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最大特点,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错误......
强调学生间的交互活动......
口语领先......
......强调词汇的选择......
优缺点:详情P263
全身反应法
简称:TPR
产生于美国
创始人:阿舍尔
强调.......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重点)
依据: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依据
教学原则:详情P264-P265
(1)教学总目标:口语能力......
(2)
(3)重点:在学习者已准备好并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再让他们开始学习说话......
(4)
教学过程(考过):详情P265
优缺点:详情P265-P266
暗示法(针对中小学教育)
罗扎诺夫(保加利亚)
强调:详情P266
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
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
“恐学症”“学校神经症”
三个基本原则
学习活动应由整个大脑组织组成
教学中的分析和综合应同时进行
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不可分割地进行
正确暗示采取的手段(考客观题)
(1)威信
(2)稚化
(3)P268
特点(重点:考判断题)
P268--P269:(1)(2)(3)(4)
暗示法的优缺点
优点:P269
缺点:P270
自然法
倡导者:特雷尔(美)和克拉申(美)
内容:P270
理论基础:语言交际理论和克拉申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输入”的五个假说
课堂教学应该以习得为主,也就是进行注重内容而不是结构形式的交际活动
特点:P272
三个阶段:P272
优缺点:
优点:P272--P273
缺点/争论:P273
功能派
交际法
创始人:威尔金斯(英)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威多森、——英、范埃迪(荷兰)
产生于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
最有名的教材:《跟我学》(填空题)
内容: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形成原因:P274
提出以功能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交际行为
意念:普通意念+特殊意念
交际的三大要素
功能、普通意念、特殊意念
语体或语域在语言形式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一般分为严肃体、正式体、中性体、非正式体、亲昵体
特点(总结:一切为话语服务):详情P276
交际法VS听说法(考过):详情P277--P278
步骤:P278
优缺点
优点:P278--P279
缺点:P279--P280
第三节: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应用(上)
概况
吕必松认为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四大环节(考填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教育类型:详情P293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一、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目的
应针对其特点、在不强加于人仍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应归纳为: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础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目的:详情P296-297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础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能力(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
重点:语言交际能力包括
语法(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
话语能力
策略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
(3)掌握语言的文化因素......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记)
语言要素
言语技能
言语交际技能
相关文化知识
课程设计
定义:制定课程......
基础阶段课程分三类
汉语技能课
汉语言知识课
中国文化知识课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以课程设置为主要内容而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一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教学计划
对具体课程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一纲要形式制定......
教学大纲通常分为说明、文本和附录三部分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一、确立教学原则的指导思想(了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10个):P307--P311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
5、精讲多练......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
10、加强直观性......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一、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体现语言教学最根本的两方面:教什么和如何教
教材的定义
狭义:教科书
广义:
二、教材的依据:1、2、3、4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重点)
针对性
实用性
科学性
趣味性
系统性
总结:
四、教材设计的类型
按教材的体例分(重点)
综合型:《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
分科型:《初级汉语课本》《现代汉语教程》《科技汉语教材》
单课制和单元制
直线式和螺旋式
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了解)
五、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1、结构法教学时期(50~70年底)
汉语教科书: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我国结构法教材的特点。最大功绩在于......(P323)
《汉语课本》最大的特点是用句型代替了范句——句型教学出现
基础汉语课本
结构法教材时期的集大成者
2、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套贯彻结构、情景及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教材,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基础汉语教材之一
六、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2、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3、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多,教材缺乏多样性
4、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不够
第九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
概论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与测试
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
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主要教学方法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现
课堂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辅助)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教师、学生和教材(填空题)
1、教学与师生的互动关系
2、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背诵:考过)
感知阶段
理解阶段
巩固阶段
运用阶段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重点)
1、对外汉语课堂的地位和目标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语言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组织教学(3~5mins)
复习检查(10~15mins)
讲练新内容(50~60mins)
巩固新内容(15~20mins)
布置课外作业
汉语课外活动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1、备课与写教案(了解)
2、课堂组织管理(了解)
3、教师的语言
概念(P350——考名解题)
“保姆式语言”“对外国人讲话的语言”
三大特点(重点)
慢
简化
详细化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建议(重点:详情P351)
不允许错误存在
简练
语速
用词浅显易懂
运用目的语
克服口头禅和过多重复
4、教师的提问(了解)
类型
方式
难度
对答案的反馈
三话步: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反馈(重点)
板书
3/5书写新课内容+1/5临时性板书+1/5记录学生病错句(重点)
课堂教学的评估(记):详情P354
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时间安排
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
第二节: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
一、语音教学
1、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正确流利的发音,为口语交际打基础
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2、语音教学原则(重点)
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声韵调结合教学结合
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以模仿练习为主
机械性练习和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3、语音教学的方法
教具演示
夸张发音
手势摹拟
对比听辨
以旧换新
声调组合
二、词汇教学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词汇量的控制和词汇的选择
3、词汇教学原则(重点)
掌握具体意义和用法
词和句子教学结合
利用词聚合和组合关系系统学习词
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和字教学结合
不同言语技能对词掌握有不同要求
词汇分为积极掌握词汇(表达性词汇)和消极掌握词汇(接收性词汇)——填空题
加强词汇重现与复习(6~8次重现)
4、词汇教学的方法(考得较少):详情P364
三、语法教学
1、任务和意义(了解)
2、建立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体系(了解)
3、语法教学的原则(重点:P366~368)
语言对比
句型入手
句子扩大到话语
结构
精讲多练
练习三类型(重点)
机械性练习
有意义的练习
复述(重点)
缩简复述
扩展复述
分角色复述
交际性练习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重视纠正语法错误
4、语法教学的方法
归纳法
演绎法
演绎和归纳结合
四、汉字教学
1、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了解)
2、高频率常用字的选择(了解)
3、汉字教学原则(重点:简答题)
语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强化汉字教学,字词教学结合
把握汉字构成规律合基本理论
按笔画、部件、整体三个层次
重视对比,加强复习......
第三节:语言测试(重点)
测试是教育评估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
一、语言测试的作用
1、什么是语言测试:
定义:P377
影响因素
间接性
片面性
主观性
偶然性
2、语言测试的作用
二、语言测试的种类(重点)
1、按用途分
学能测试(入学考试)
成绩测试(语文考试)
水平考试(六级)
诊断测试(期末)
2、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
客观性测试
主观性测试
3、按命题方法分
分立式测试(填空、完成句子、多项选择)
综合性测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
交际性测试(写作)
4、按分数解释方法分
标准参照测试
常模参照测试
5、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
标准化测试
非标准化测试
三、语言测试的评析标准(重点)
效度
表面效度
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
信度
测量标准
测试的稳定性
测试的等值性
测试的内部一致性
影响因素
区分性
可行性
后效作用
四、标准化语言测试过程(了解)
五、语言测试的内容与主要题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