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绪论1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汉语—绪论1的思维导图。客家方言: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现代汉语:语法(六、七、八、九):七、单句的语病的检查和修改:常见的句法失误、检查语病的方法、修改语病的原则。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汉语:语法(四、五)的思维导图,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限制性定语(哪一类/种,多少,何时何地)、描写性定语(什么样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绪论
现代汉语概说
什么是现代汉语(简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全称)
广义:方言+民族共同语
狭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补充: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并非是要消灭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自觉使用普通话,以消除交际障碍
汉语具有言语的共同属性
从结构上看
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三方面)
人与人的关系(交流)
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知世界)
人与文化的关系
形式
口语
定义:口头应用的语言
特点: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书面语
定义: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形成
特点: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文学语言(汉语高级表达)
定义: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区分文学语言和文艺作品语言
文艺作品语言是文艺作品表达手段的总体
文学语言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语言
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文艺作品的语言要广泛丰富
以书面语的产生与演进为先决条件但不局限于书面语
书面形式
口头形式
科学报告、新闻广播、口头声明、答记者问、优秀文艺作品朗读、戏剧和电影台词、相声和说书等形式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
定义
是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有些方言是形成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基础方言
在一种方言上形成,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形成过程
春秋:雅言
汉代:通语
明代:官话
现代(辛亥革命后):国语
新中国成立: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
俗称地方话,仅通行于一定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形成因素
社会、历史、地理因素
如长期小农经济、社会分裂割据、人口迁徙、山川阻隔
语言本身因素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
同民族地方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特点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73%(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四个次方言
华北—东北方言
北京、天津两省,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西北方言
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的汉族也使用
西南方言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和湖北大部分地区(除东南角咸宁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等
江淮方言
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吴方言
典型的以苏州话为代表,后面也认为上海话作为代表,7.2%
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3.2%
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3.3%
江西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3.6%
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闽方言
分为闽东(福州话)、闽南(厦门话)、闽北、闽中、蒲仙五个次方言,5.7%
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最大)
分布广州中部、西南部合广西东部、南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4%
附录:现代汉语七大方言语音主要特点表
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方面
没有复辅音
元音占优势
音节整齐简洁
有声调
词汇方面
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同音语素多
语法方面
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
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汉语的地位
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都吸收过大量汉语词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常识—其他五种: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全球以及逐步形成的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不断升温,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汉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附录: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位置
思考和练习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PS:并非消灭方言)
国家重视语言工作
表现
20C50年代初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
根据会议精神决定以“促进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汉语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同时决定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
重点:2000.10《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1.1起实施
现代汉语规范化
推行某一语言应用的统一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对其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1955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了现汉的标准是......
推广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必要性
20C50年代确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重新制定的推广普通话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
成为工作语言
1997年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周
思考与练习二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重点:语音、词汇、语法(难点)
其他:绪论、文字、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