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那识主要是指意根。在《八识规矩领》里讲“恒审思量我相随”,它的思量在时间上是不间断的。阿赖耶识是属于现量,不具有思量的功能。它也不像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虽然具有思惟功能,但是有间断的。唯有未那识它即有思惟又没有间断。但未那识的思惟,它的定向是非常的明确,就是把阿赖耶识执以为是我。
未那识是生命染汅的源头。它主要有两个伙伴:一是恒行不共无明(无始无明),二是俱生我执。这两种心是成为凡夫的其础。唯识宗不讲众生具有佛性,而如来藏体系思想来说,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那为什么会成为凡夫呢?事实上,凡夫一方面具有佛性,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具有无始无明,无始无明跟佛性无始以来它是同时存在的。所以,众生无始以来一直都是在无明的状态中。不管我们有知觉、在清楚的时候,还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都是凡夫。原因就是无始无明和俱生我执。人为什么是自私的,为什么说自私是人的本性,就是根源于俱生我执。众生之所以不能见到空性,我们生命虽然具有像佛这样能够证得空性的智慧,为什么空性的智慧不能够显现出来?原因就是被无始无明给遮蔽。被俱生我执给遮蔽住了。
未那识跟无始无明和俱生我执相应了之后,直接影响到前六识的活动。前六识在活动的时候,都会带有无明和我执的色彩。所以,修行就是如何要实破无明,突破俱生我执,然后直接进入阿赖耶识的净分的状态,阿赖耶识的无漏种子的状态。未那识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执著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所以这是我执的根源,无明的根源。
阿赖耶识就像一个大仓库,能够容纳我们无始以来所有的生命经验。同时它又为我们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心理活动提供了心理基础。它的重点就是能储藏、含藏,含藏无始以来我们生命的信息。藏包含着能藏和所藏。能藏就是能够执持这些种子,它不会失去。所藏就是所有的生命信息。而唯识宗里的说法,还有一层意识叫执藏,主要突显第八识和第七未那时的关系。未那识把第八阿赖耶识执以为我,无始以来都没有间断过。所以,这个执藏又叫作我爱执藏,就是未那识是深深地爱着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虽然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但在三藏里边,因为我爱执藏它对整个有情生命的过失特别严重,所以它是造成有情生死流转的根源。
第八识的成立,它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作为生命的果报休。印度的其它宗教也都讲灵魂,会成立一个“我”,这个我相当于灵魂,作为轮回的主体。就是这个灵魂在造业,造业之后,灵魂去受报。灵魂去带着你去受报。一生死了之后进入来生,灵魂在无尽的生命中生生不已。这个灵魂是固定不变的。
而佛教不一样,佛教讲无我,否定灵魂,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受报主体。佛教的缘起法讲的是没有我,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但是善恶之业也不会丧失。生命就是惑业苦的人生,在惑业苦的人生里边没有一个主体,但生命的延续也有它的一贯性,表现出来是相似相继、不常不断的。它即没有固定不变的主体,可是它又有连贯性。在缘起观的生命里边,它没有建立一个载体。
阿赖耶识是具有灵魂这样的一个作用,可是它又不同于灵魂。具有灵魂的作用是什么?它具有载体的作用,可以作业、受报、储藏生命经验,带着你生生不已。但是它本身又是一个像流水一样,像灯焰一样,它是刹那生灭,相似相续,不是恒常不变,但是也不会断灭。
佛陀在唯识的教法里边,关于阿赖耶识在有情生命中所具备的功能开显出来,但在阿含的教法里边,佛陀是没有开显的。因为阿赖耶识是属于潜意识的范畴,非常地深奥,非常地微细,它不在我们意识所认识的范畴。佛陀说,我对凡夫、二乘人讲怕他们听了之后,当作是我,是灵魂。所以,佛陀到了解深密会上,才把阿赖耶识教法给亮出来,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生命里边,我们的心灵世界里边关于阿赖耶识的作用。
在伦理的属性上,对八识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像孟子讲人性是善;荀子讲人性是恶。那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在佛法看来都有问题。你说人性要善的话,那恶从哪里来?如果说人性是不善的,那道德又是怎么产生的?所以唯识宗就提出了“性无记”。阿赖耶识它是属于无记性,它即不是善,也不是恶,它本身不具有鲜明的善和恶的属性,所以善和恶它都能接收,同时它也能为善和恶提供心理的基础。正是因为它是无记的,所以它才能善能恶。前七识往里扔什么,就接收什么。关键是具有轮理倾向的,主要是第六意识,倾向于善,生命的储藏室里就收集善的东西,就张扬生命中善的力量,人性就会倾向于善的一面。如果倾向于不善,那么就会收集不善的种子,张扬生命中不善的力量。
阿赖耶识虽然是无记,但是生命在活动中随着意识不断地选择的结果,将会使生命逐步地形成不同的习性,这种不同的习性就是代表着我们生命无尽的积累。所以,如果我们没有通过强烈的止观、戒定慧的修行,没有坚强的意志力,生命就很难从不良状态里边走出来。伦理属性是无记,但是每一个生命还是有倾向的,但这种倾向是每一个人自己培养起来的。
第一点,作为我们各种心理活动生起的心理基础。每一个心理活动,每一个起心动念,它都是来源于阿赖耶识。
第二点,它能够帮助我们收集各种生命的经验,并且能够很好地保存它,让它不会失去。
第三点、阿赖耶识是我们轮回的果报体。在生命无尽地轮回中,由阿赖耶识扮演着主体的角色。
第四点,就是根身的执行者。我们活着,睡着了还活着,原因就是有阿赖耶识在执持着。我们生命有三种东西:寿、暖、识,形成我们现有的一期生命的延续。
前五识的作用它离不开意识的配合,因为有了意识的配合,前五识它才能够明了五尘境界。同时前五识又是意识认识世界的窗口,但同时也是意识表现它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平台。
意识的生起是以未那识作为俱有依,未那识是生命染污的源头,它在无始以来一直不断地在影响着意识的活动,使它的整个活动也笼罩在无明和俱生我执之中。
未那识从无始以来一直爱着阿赖耶识,一直要爱到第八地,它们才结束关系。
阿赖耶识和前七识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前七识它的整千活动为阿赖耶识收集生命的信息,最后都会变成种子储存在阿赖耶识里边,阿赖耶识它又为前七识的活动提供所有的种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