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这是一篇关于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标准的思维导图,其内容主要涉及主要变化,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编辑于2022-08-17 19:56:38 四川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思维导图(付攀制作)
主要变化
1. 课程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2. 学科课程标准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更新了教学内容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了指导性
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精神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法治意识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4.公共参与
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课程目标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
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
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
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
课程结构
设计依据
结构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与社会
政治与法治
哲学与文化
选择性必修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法律与生活
逻辑与思维
选修
财经与生活
法官与律师
历史上的哲学家
学分与选课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学分)
经济与社会(1学分)
政治与法治(2学分)
哲学与文化(2学分)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
法律与生活(2学分)
逻辑与思维(2学分)
选课
必修课程: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
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应完成的学业,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课程内容
必须课程
模块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1.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2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2.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2.4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模块2 :经济与社会
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1 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1.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 励、支 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3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2.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2.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2.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模块3 :政治与法治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引述宪法序言, 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2引述党章规定, 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3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2. 人民当家作主
2.1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2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2.3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2.4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3. 依法治国
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模块4 :哲学与文化
1.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1.3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4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2.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1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2.2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
3.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3.3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各具特色的国家
1.1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2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1.3引用实例,比较不同国家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阐明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2.世界多极化
2.1引用国家之间合作、竞争、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2引述有关资料,全面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描述世界多极化趋势;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2.3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了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
3.经济全球化
3.1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3.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3.3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国际组织
4.1阐释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2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模块2 :法律与生活
1.民事权利与义务
1.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1.2列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
1.3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 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
1.4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2.家庭与婚姻
2.1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2.2理解婚姻法律关系,阐释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3.就业与创业
3.1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解释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3.2列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登记、企业信息公示、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法律制度,评述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说明依法经营的必要性。
4.社会争议解决
4.1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不同的调解方式,明确调解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4.2列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经济仲裁等仲裁形式,明确仲裁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4.3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特点和程序,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
4.4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模块3 :逻辑与思维
1.学会科学思维
1.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1.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2.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2.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2.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2.3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2.4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3.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3.1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3.2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3.3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4.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1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想象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知道迁移、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4.2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 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4.3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4.4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
选修课程
模块1 :财经与生活
1.货币与市场
1.1描述货币形态的变迁,了解货币的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2知道影响货币供求的主要因素,解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
1.3说明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解析市场价格如何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阐释维护市场竞争与交易秩序的意义。
2.收入与支出
2.1归纳影响个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消费结构变迁的主要规律。
2.2概括影响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解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3说明政府筹集收入的途径,了解政府的主要支出,阐明依法纳税的意义。
3.投资与理财
3.1运用实例,描述主要的金融市场,分析它们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主要功能。
3.2比较各种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探讨投资理财风险的管控与规避,合理确定投资理财组合,树立正确的财富积累观念。
3.3运用实例,阐释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财务管理的根本方法。
4.企业与就业
4.1对比不同类型的企业,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理解成本、收益和利润。
4.2探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了解企业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措施,剖析企业诚信经营的价值。
4.3评述提高就业率的措施,阐发正确的就业观,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模块2 :法官与律师
1.法官的职责
1.1简述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明确法官的任职条件、主要职责, 以及义务和权利。
1.2评析法官的职业道德准则。
1.3概括法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
2.审判程序
2.1简述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2.2简述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2.3简述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
3.律师的职责
3.1简述律师的执业条件、业务范围和权利义务。
3.2了解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3.3评析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
4.辩护和代理
4.1简述律师刑事辩护的基本要求,阅读辩护词。
4.2概述律师民事代理的业务范围,阅读代理词。
模块3 :历史上的哲学家
1.百家争鸣的时代
1.1简述老子的生平和著作,了解道家哲学的思想观点。
1.2熟悉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评析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1.3概括法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
2.理学与心学的演变
2.1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2.2了解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3.西方哲学的起源
3.1简述古希腊哲学从泰勒斯到德谟克利特的发展历程。
3.2概述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发展脉络。
4.西方哲学的发展
4.1列举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4.2列举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4.3概述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4.4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