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推理判断
这是一个关于推理判断的思维导图。判断推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一种考试题型,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编辑于2022-08-23 18:27:59 广东推理判断1
图形推理
位置规律(元素组成相同)
平移
方向:直线(上下、左右、斜对角线)、绕圈(顺逆时针)
步数:恒定、递增(等差)、周期
路径:循环走(从头开始)、反弹走(直接弹回)
方法技巧:①个别图形少了1-2个元素,可能是位置重合 ②16宫格位置平移,优先考虑内外分开看(“回”字型) ③移动就近原则 ④空格也可以是一种元素,看位置变化
旋转、翻转
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左右翻转、上下翻转
角度:45度、90度、180度
方法技巧:9宫格或两组图,只看其中两个图
细化考法:叠加后旋转、旋转后新加
样式规律(图形组成相同)
遍历
缺啥补啥
方法技巧:①外框形状的遍历 ②内部颜色(斜线/阴影/空白)的遍历 ③涉及多个相同小元素时,注意数量遍历 ④涉及内外/上下/左右时,注意位置遍历
加减同异
图形特征:相同线条重复出现
相加、相减、求异(保留不同)、求同(保留相同)
方法技巧:①9宫格哪行简单先看哪行 ②先看选项有没有一模一样的线条,有则考虑结合位置类解题
“黑白”运算
图形特征:图形轮廓和分隔区相同,内部的颜色不同
方法技巧:①相同位置进行运算 ②确定黑白运算后,从问号处入手,边找边验证 ③相同色块,运算相同
属性规律(元素、组成不相同)
对称性
轴对称特征图:五角星、含“等腰”元素的
中心对称特征图:S、N、Z、平行四边形及其变形、两个相同元素反方向放置的
细化考法:1、多条对称轴,看数量; 2、一条对称轴,看方向、看与图形中线(重合、平行)、点的位置 3、整体不对称,拆开看对称,是否有相互垂直的对称轴
曲直性
图形特征:圆、弧等曲线图较多的
9宫格图,看图形组合规律,全是直线/曲线/曲直结合
曲线和直线的交点数
开闭性
全封闭、全开放、半封闭
平行线
是否有平行线,有多少组
特殊规律(送分)
图形间关系
图形特征:每幅图都出现两个或多个封闭图形挨着
相离、相切、相交(交于点、线、面)
细化考法:1、相交于线,看数量(条数)、看样式(长/短、整体/部分) 2、相交于面,看边数、看相交面与自身图形之间的关系(形状/面积占比)
平面拼合(七巧板)
方法技巧:①先找唯一的线条(横线、竖线、斜线)秒杀,要验证 ②确定一个基准图形(以面积较大的为准),找出平行且等长的边进行拼合,拼合之后线条抵消 ③题干形状完全相同,优先看选项进行分割
数量规律
加减运算、奇偶性
面数量
图形特征:1、图形被分割、封闭面明显(窟窿很多) 2、生活化图形、粗线条图形中留空白区域
细化考法:1、所有面的形状(几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2、有的面(相同形状、大小面)的数量 3、某个面(最大/最小面)的形状、属性、面积
线数量
图形特征:1、数直线:多边形、单一直线(每拐一弯,算一条直线) 2、数曲线:曲线图形、单一曲线、全曲线图、圆、弧
注意:直线、曲线分开数
数笔画
图形特征:五角星,“日”字、“田”字及其变形,圆相切、相交及其变形,有明显端点
一笔画(找奇点)
同时满足:①线条之间连通;②奇点数量为0或2
奇点:发射出奇数条线的点 (端点一定是奇点)
特色考法:9宫格的黑块全连在一起,考虑一笔画
多笔画
笔画数=奇点数/2(奇点数一定是偶数个)
点数量
图形特征:1、线条交叉明显 2、乱七八糟一团线 3、相切较多
线与线的交点,切点是交点
交点数之差
交点数+顶点数
细化考法:1、数切点,每幅图都有切点 2、数曲直交点,圆、弧很多,且全在曲直交点
直角数
直接数个数
元素数量
小元素
图形特征:多个独立小图,数元素个数、元素种类(形状、颜色)
细化考点:元素换算(题干中只有两种元素时,种类、个数无规律)
部分数
图形特征:生活化图形、粗线条图形
线与线连在一起的为一部分,独立开来的元素,数部分个数
空间重构
六面体(排错法)
相对面
立体图形:两个相对面且只能看到一个面
展开图形:①同行或同列相隔一个面;②Z字型两端的面(紧邻中线)
相邻面
找公共边
1、直接相邻的两个面的公共边 2、平面图中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 3、一排有4个面,两头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
方法技巧
①看相对位置(图形指向明显,三角形、箭头等)
②看公共点(三个面直接相连共有的点)
公共点在面内引出的线的条数或特征要保持不变
平面图中的三个面位于L型两头,找顺着公共边找公共点
③画边法: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顺时针方向画边并标出序号,与题干对比,排除不一致
当题干是立体图形时,从题干入手
四面体
找公共边
1、构成直线的两条边 2、平行四边形两头的短边
三视图
大轮廓确定视图方向,细节看“线”或“面”跟原图是否一致
截面图
六面体:矩形、梯形、三角形(截不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梯形)
圆柱:圆、椭圆、矩形(截不出梯形、三角形)
圆锥:圆、三角形、椭圆、一条直线+弧线
圆台:圆、梯形、椭圆
能截:长方形、L形、凹形、凸形
不能截:“空心”实线、三角形连着矩形、拐弯的
立体拼合
类比推理
语义关系
题目特征:成语居多(生僻成语多)
近义词、反义词
感情色彩(褒、贬、中性)、程度递进
比喻义、象征义
常识考察
逻辑关系
全同关系
A=B
并列关系
按同一种分类标准划分,且处于同一层级
二级辨析:看同一范畴
矛盾关系(非此即彼)
A:非A、生:死、阴:阳、白天:黑夜
反对关系(还有第三种情况)
聪明:愚蠢
包容关系
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
组成关系:A是B的组成部分
交叉关系
题干特征
①后半部分相同,前半部分分类标准不同
②出现人物的身份、职业
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类事物
满足4句话: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对应关系
材料对应
构成/制作的材料
功能对应
主要/次要功能
属性对应
必然/或然属性
时间循序
二级辨析:考虑主体是否一致
因果对应
二级辨析:原因(自然/认为)、结果(好/坏)
语法关系(造句解题)
主谓关系:名词+动词
动宾关系:动词 +名词
主宾关系:名词+名词
偏正关系:……的……
解题思维——字词拆分
拆词技巧
1、成语在题干中已经拆开,拆成两个词看
2、词语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拆成单个字看
3、相同单字重复出现,拆成单个字看
常考成语
近反义关系
左邻右舍、内忧外患、南辕北辙、天南地北、喜新厌旧
并列关系
琴棋书画、经史子集、鸟兽虫鱼、虎踞龙盘、春夏秋冬、亭台楼阁、锦衣玉食
语法关系
女娲补天、叶公好龙、精卫填海、金蝉脱壳、蚍蜉撼树
因果关系
水落石出、水涨船高、春暖花开、风吹草动、天寒地冻、人去楼空、唇寒齿亡、水滴石穿、理屈词穷、鸟尽弓藏
方式目的
按图索骥、刻舟求剑、削足适履、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凿壁偷光、缘木求鱼、画饼充饥、杀鸡取卵、杀鸡儆猴
推理判断-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题目特征
题干和选项中出现比较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提问方式是“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解题思路
先翻译,后推理
翻译规则
口诀一:前推后
关键词
如果……,那么……
……就、都、一定、则、充分条件(箭头前)
口诀二:后推前
关键词
只有……才……
不……不……、除非……否则不……
等价关键词
如果不A,那么不B
B→A 或者 -A→-B
除非A否者不B
B→A
除非A否者B
否后推前 -B→A
……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是……的必要/必不可少的条件(箭头后)
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
A且B:二者同时成立,缺一不可
关键词:且、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
且关系,一假必假,全真为真
A或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包含3种可能)
关键词:或者、或者……或者……(A和B至少一个,可以同时成立)
区分:要么A,要么B(二选一,且必须选一个,不能同时成立)
或关系,一真为真,全假必假
推理规则
逆否等价
A→B=-B→-A
例子:广东人→中国人,不是中国人→不是广东人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否前、肯后都是错的)
A或B关系
否一推一,一个打×,另一个打√
德摩根定律, “-”填进去,“且”“或”互变
-(A且B)=-A或-B(A和B至多一个,不能同时成立)
-(A或B)=-A且-B
特殊翻译
A→B和-A→B,B必然成立
快速技巧: 箭头前后一样,符号相反,箭头后面为答案
推理方式题
提问方式:下列选项中的推理形式与题干中的推理结构相同/接近/类似?
解题要点:重结构,轻内容
解题技巧
有逻辑关联词的,可优先考虑借助翻译推理解题
有相同概念重复出现,用字母标记文字解题
常见推理方式(积累)
组合排列
题目特征
出现一组对象和相关信息,再给对象和信息进行匹配
排除法
题型特征:题干信息确定的
读一句,排一句
比较大小的题,“最大”与“最小”往往是破题点
代入法
题型特征
确信不确定(有真有假):猜中了一半……
提问方式为“补充条件的”
提问方式为“可能”“不可能”
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
代入与题干信息最密切相关的一项
推理技巧
最大/最小信息(题目条件中出现最多的词,作为推理起点)
假设法(题干没有明确推理起点,且代入复杂,考虑假设)
“3+2”题型
5个人……,3个……,2个……
技巧:找相同,做排除,剩下的为答案
辅助工具
题型特征:排序类、两类信息做匹配的
列表格,优先填入确定信息
原因解释
题型特征
提问方式问“最能解释/最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技巧
找题干现象的矛盾点,找转折词,注意转折前后区别
比较选项,找出最能合理、直接解释此矛盾的一项
逻辑论证
做题步骤
读提问——读题干——做预设——读选项
论证基础知识
找论点
1、典型提示词
因此、所以、结论是、这表明/说明、这意味着、由此、可知、据此认为
2、首尾句原则
3、结合提问方式,问啥找啥
找论据
1、典型提示词
由于、因为、鉴于、根据等
原因、数据、事例、实验或点差内容等
2、就近原则
优先看挨近论点的语句
可略读内容
下定义、说现象、提问题等,可略读
如何看话题是否一致?
将论点、论据分别简化为两者之间的关系
削弱题型
提问方式
最能质疑/反驳/削弱/反对上述论断的是?
最不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
选支持的
题干特征
只有论点,没有论据、论点论据话题一致
方法技巧
解题步骤
找论点→想出削弱→寻找选项
削弱论点
否定论点(力度最强、最常考)
选择与论点表述意思相反的
特殊论点表述
论点:不是1,而是2导致某结果
首选是1导致2的选项,削弱论点
论点有比较关系的,优选涉及比较双方的选项
特殊削弱论点
论点中存在逻辑关联词,可以写成A→B的形式
找矛盾,论点A→B,削弱论点A且-B
削弱论证(拆桥)
拆证: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正确答案一般包含论点和论据的不同关键词
特殊拆桥
论据:某物质中的一些元素好 论点:某些物质好 答案:这些元素含量很小
常见表述
……无必然联系
并非……意味着/唯一原因
只是……一个方面/……是很片面的
削弱论据
否定现有论据、否定前提、增加反向论据
结论是推测或者建议时,经常采用否定论据来削弱
削弱之因果倒置/他因削弱
题型特征
论点中包含因果关系(导致、引起、有助于、增加、降低……)
因果倒置
预设选项,将因果位置互换(力度更强)
他因削弱
预设选项,同一主体、同时存在新原因去导致结果发生
选项中有与题干一致的时间节点,可考虑他因削弱
加强题型
提问方式
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以上论断的是?
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成立的前提/假设/必要条件?
方法技巧
加强论证(力度最强搭桥)
题型特征
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
建立论点与论据的联系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
优先选择论据→论点
必要条件
题型特征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没搭桥,考虑必要条件
没它不行
没有这个选项,论点无法成立的
可行性分析
论点是做法、措施等,选项是做法、措施有操作性和可行
选项提示词
能、可以、可用性、适用于、有资格、有能力……
补充论据
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
(力度更强)解释原因: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比较选项择优
整体>部分
选项的表意要紧扣题干
论证缺陷
题干特征
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A(论据)→B(论点)
论点与论据话题一致,论点中包含了完整的条件关系
选项设置
假设/默认了/暗含了/暗示了——加强
A是B的(有效/主要/根本)原因/方式、A和B有关(搭桥)
忽略/忽视了——削弱
A推不出B/A和B无关(拆桥)
B推出A(因果倒置)
还有其他因素影响B(他因削弱)
易错点
无关选项一定不选:主体不一致、话题不一致
对策类一般不选:建议、应该
不明确的一般不选:不知道什么情况、尚不清楚
副作用类的一般不选:带来负面影响
真假推理
解题思路
找关系
找矛盾关系
“A是B”和“A不是B”
“所有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
“所有A不是B”和“有的A是B”
“A且B”和“-A或-B”
“A或B”和“-A且-B”
“A→B”和“A且-B”
找反对关系
除了A、B两种情况,还有其他情况存在
“所有A都是B”和“所有A都不是B”
“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也可以同假;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也可以同真
看其余
集合推理
1≤有的≤全部
“有的是”推不出“有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