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教育家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方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杨贤江、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
教育研究方法之调查研究知识梳理,包括它的特点、类型、步骤,以及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的优缺点、类型、评价指标等等,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论文分享: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个关于实验研究的思维导图,心理效应;变量控制;主要格式:X 实验处理 C实验未处理 O测试 R 随机;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现代教育家
杨贤江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中国马克思理论的奠基人
著作
《新教育大纲》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著作
《教育史abc》
1928年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世界教育的著作
教育本质
《新教育大纲》中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关于教育本质的问题做了解释
教育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社会之一
教育是劳动的生产手段之一
教育观点
批判三论 阐述教育的职能
三论
教育万能论
教育救国论
先教育后革命
批判四说 阐述教育的涵义
四说
教育神圣
教育清高
教育中正
教育独立
全人生指导和青年教育
为什么提倡全人生教育
青年期是人的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
青年期及其关键 人生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取决于此
怎样进行全人生教育
对青年进行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
文化知识
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点和疏导
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核心思想
主张青年干预政治 投身革命
对青年生活提出指导性意见
完美的青年生活包括
健康生活
劳动生活
公民生活
文化生活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青年教育是必要的
全人生指导是对青少年全方位的关心
使青年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一个完整的人
为社会所用的青年必须要学习 学习是青年的权利和义务
评价
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 对当时的教育理论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该思想比较理想化 中当时中国动荡的时局下 无法实现
晏阳初
乡村教育试验
现代史著名教育家
世界平民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
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会的干事
1929-1936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平民的教育试验
四大问题
愚 穷 弱 私
四大教育
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 卫生教育 公民教育
三大方式
学校式教育
初级平民学校
公民千字文
导生传习制
高级平民学校
传授更具体的有关四大教育的内容
家庭式教育
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帮助年长的家庭妇女减少对于青年妇女和儿童的阻挠和反对 增加学校效益
把学校课程的某部分交由家庭分担 并使家庭关心社区利益 乐于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式教育
由平民毕业生从各个方面发挥示范性作用
积极引导和帮助全村农民按照计划接受四大教育
农民化和化农民
提出“农民科学化 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
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彻底和农民打成一片 深切了解农民需要 实实在在进行乡村改造
积极
减少了文盲数量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 分多方面进行改造
在历史上是一种创新
是不彻底的资本主义改革
消极
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根本问题
否认了中国社会问题的正真根源
解决办法是改良主义的不适合解决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
梁漱溟
乡村教育建设
中国问题是什么
文化失调
西方文化入侵和中华文化的混乱
如何解决
通过乡村教育
解决文化失调的方式就是教育 教育本身的功能就是延续文化以求进步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
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 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的措施
组织
在山东邹平开办乡村教育研究院 研究乡村建设问题
作了艰苦探索
实施
设立乡农学校 进行乡农教育
分村学和乡学
教育程度分
村学
文盲半文盲
乡学
识字成年农民
行政功能分
村学是乡学的基础组织 乡学是村学的上层机构
组织原则
政教养卫合一 以教统政
学校式教育和社会教育融合回归一
乡学中成立儿童部 成人部 妇女部 高级部
最重视成人社会教育
教育内容
各校共有课程
各校根据自身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因地制宜
没有认识到根本问题
陶行知
教育实践
晓庄学校
山海工学团
育才学校
艺友制
小先生制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为核心
生活即教育
社会及学校
扩大教育范围 生活场所都是教育场所
教学做合一
反对中国旧教育 探索中国新出路
不符合中国实际 直接照搬理论行不通
教育理论更关注中国现实 全面否定中国教育 有失偏颇
黄炎培
简介
我国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
近代职业教育创始人和理论家
提倡学校采用实用主义探索职业教育
《中华职业教育宣言书》的发表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正式形成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作用
理论
谋个性之发展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
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声
地位
一贯的
整个的
正统的
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方针
社会化
科学化
原则
手脑并用 做学合一
理论与实践并行 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道德教育
敬业乐群
陈鹤琴
活教育的探索
目标
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
活教材
没有完全否定书本 书本是有用的
五指活动
教学论
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注重室外活动 着重生活的体验
以实物为对象 以书籍作为辅佐参考
活教育的步骤
实验观察
阅读参考
发表创作
批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