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六章 本量利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六章 本量利分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本量利的一般关系、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利润敏感分析。
注册会计师考试 会计 第二章 存货思维导图,包括:确认和初始计量、发出存货的计量、期末存货的计量、存货的清查盘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 会计 第一章 总论,包括:会计概述、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十章 业绩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财务业绩评价和非财务业绩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的一般关系
成本分类
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的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通过管理决策行动能改变数额的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产量有明确生产技术或产品结构设计的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半变动成本:在初始成本基础上随业务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阶梯式成本(半固定成本):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呈阶梯式增长的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超过特定业务量开始随业务量同比例增长的成本
非线性成本:包括变化率递增或递减的成本.
变动成本法
含义: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
作用
使管理者更加侧重市场
便于划分各部门经济责任、有利于成本控制和评价
方便企业预测前景和决策
缺点:不利于财务会计报告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假设
相关范围假设
期间假设: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是在特定期间范围内分析计算的结果
业务量假设: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计算的结果
模型线性假设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变动成本跟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销售收入与销量程完全线性关系假设,单价不变
产销平衡假设
分析的是销量,必须假设产销关系是平衡的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不变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
损益方程式
基本损益方程式:息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息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销量-(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边际贡献方程式
计算公式: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销量-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
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保本分析
保本点含义:盈亏平衡点,企业收入=成本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保本点和安全边际
保本点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保本量/正常销量=保本额/正常销售额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量-盈亏临界点销量(保本量)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保本额
安全边际率=(正常销量-保本量)/正常销量=(正常销售额-保本额)/正常销售额
安全边际和利润的关系
计算利润
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
计算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多品种情况下的保本分析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种产品的销售百分比=该产品的销售额/所以产品的销售额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某种产品的销售百分比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某种产品单价
保利分析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利润敏感分析
各参数敏感系数计算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简化公式
单价敏感系数=基期营业收入/基期息税前利润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销量敏感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利润对销量的敏感系数,即经营杠杆系数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基期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结论
敏感系数正值表明和利润同向变动,负值则反向变动
敏感系数绝对值越大越敏感,大于1为敏感因素,小于1为非敏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