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rchiMate第一部分:准备
描述了ArchiMate语言的框架、行为和结构元素、关系和连接器、动机元素。 为全面理解和学习企业架构做准备。如需配图源文件,请访问我的亿图图示主页:https://www.edrawmax.cn/templates/user/17944865/
编辑于2024-09-18 12:45:27描述了ArchiMate语言的框架、行为和结构元素、关系和连接器、动机元素。 为全面理解和学习企业架构做准备。如需配图源文件,请访问我的亿图图示主页:https://www.edrawmax.cn/templates/user/17944865/
整理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把握学习的方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或其他机器能够模仿、实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技术和方法。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能够以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这一概念最初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被提出,并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和深化。
这是一个关于公寓创业规划的思维导图,包含社会价值、 与小米之家合作、 与房东合作、 与装修公司合作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描述了ArchiMate语言的框架、行为和结构元素、关系和连接器、动机元素。 为全面理解和学习企业架构做准备。如需配图源文件,请访问我的亿图图示主页:https://www.edrawmax.cn/templates/user/17944865/
整理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把握学习的方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或其他机器能够模仿、实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技术和方法。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能够以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这一概念最初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被提出,并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和深化。
这是一个关于公寓创业规划的思维导图,包含社会价值、 与小米之家合作、 与房东合作、 与装修公司合作等。
ArchiMate
1 简介
ArchiMate 企业架构建模语言是一种可视化语言,具有一组默认图标,用于描述、分析和传达企业架构随时间变化的许多关注点。
2 定义
2.1 ArchiMate 核心框架
由三个层次layers和三个方面aspects组成
2.2 ArchiMate 核心语言
包括三个层次的概念:业务、应用和技术(包括物理)
2.3 架构视图view
从一组相关关注点的角度来表示一个系统。
架构视图是系统的一种具体表示
2.4 架构视角viewpoint
特定类型架构视图的约定规范。
架构视角是创建和解释这些视图的一套指导原则
2.5 方面layer
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所具有的特征,对各元素进行分类。
2.6 属性
与 ArchiMate 语言元素或关系相关的属性。
2.7 复合单元
由来自语言的多个方面或层次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元素。
2.8 概念Concepte
元素、关系或关系连接器。
2.9 一致性
满足指定的要求。
2.10 符合实施
满足本标准一致性条款定义的一致性要求的实现。
2.11 核心元素
ArchiMate 语言核心层之一中的结构或行为元素。
2.12 元素Element
ArchiMate元模型中的基本单元。用于定义和描述企业架构的组成部分及其独特特征集。
2.13 层
ArchiMate 框架的抽象,可用于对企业进行建模。
2.14 模型Model
ArchiMate 语言结构背景下的概念集合。
2.15 关系Relationship
源概念和目标概念之间的连接。分为结构性、依赖性、动态性或其他。
2.16 关系连接器RelationshipConnector
连接两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关系的概念。
3 语言结构
3.1 语言设计考量
ArchiMate 语言仅限于足以对众所周知的 80% 的实际情况进行建模的概念。
3.2 顶层语言结构
以下是抽象概念,不直接用于模型中,只是为了便于了解顶层结构。
模型
概念
元素
行为元素
结构元素
动机元素
复合元素
关系
关系连接器
顶层层次结构
3.3 ArchiMate 语言的分层
1. 业务层
描述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业务服务,这些服务在企业中通过业务参与者执行的业务流程实现。
2. 应用层
描述支持业务的应用服务以及实现这些服务的应用程序。
3. 技术层
包括信息和运营技术。例如,可以对支持应用程序和业务层的信息处理、存储和通信技术进行建模,以及对设施、物理设备、材料和分销网络的运营或物理技术进行建模。
3.4 ArchiMate 核心框架
一个由九个单元组成的框架,用于对 ArchiMate 核心语言的元素进行分类。
层Layers
业务、应用和技术
方面Aspect
Active Structure:表示结构元素(业务参与者、应用组件和显示实际行为的设备;即活动的“主体”)
Behavior:表示行为元素,即参与者执行的行为(流程、功能、事件和服务);结构元素被分配给行为元素,以表示谁(或主体)执行了什么动作。
Passive Structure:表示执行行为的对象;这些通常是业务层中的信息对象和应用层中的数据对象,但它们也可用于表示物理对象
这三个方面受到自然语言的启发,有主语(主动结构)、动词(行为)和宾语(被动结构)。通过使用人们的语言习惯,使得ArchiMate 语言更易于学习和阅读。
基于方面Aspects和层次Layers的元素分类只是一种全局分类。实际的架构元素不必严格局限于一个方面或层次,因为链接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元素在连贯的架构描述中起着核心作用。
框架的结构允许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建模,其中单元格内的位置突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ArchiMate 语言并不要求建模者使用任何特定的布局(例如此框架的结构);它只是语言元素的分类。
3.5 ArchiMate 完整框架
在核心框架的基础上添加了多个层和一个方面。
物理元素包含在技术层中,用于对物理设施和设备、分销网络和材料进行建模。因此,这些也是核心元素。
引入战略元素来对战略方向和选择进行建模。
3.6 ArchiMate 语言中的抽象
1、外部视图(黑盒)和内部视图(白盒)的区别
外部视图描述了系统必须为其环境做什么,而内部视图描述了它如何做到这一点。
2、行为结构和主动结构的区别
行为结构说明系统必须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主动结构说明做这些事情的系统组成部分(人员、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
在对新系统进行建模时,通常从系统必须执行的行为开始,而在对现有系统进行建模时,通常从组成系统的人员、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开始,然后详细分析这些主动结构执行的行为。
3、概念、逻辑和物理抽象层次的区别
这源于数据建模:概念元素代表企业认为对其业务活动具有相关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逻辑元素为这些信息提供逻辑结构,以供信息系统操作;物理元素描述这些信息的存储(例如,以文件或数据库表的形式)。在 ArchiMate 语言中,这对应于业务对象、数据对象和工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实现关系。
在TOGAF架构描述中,逻辑组件是数据或功能的实现或独立于产品的封装,而物理组件则是有形的软件组件、设备等
3.7 概念及其符号
ArchiMate 语言将语言概念(即元模型的组成部分)与其符号分开。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可能需要不同的符号来理解架构模型或视图。
第13章中介绍的视角机制提供了定义此类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可视化的方法。
3.8 嵌套的使用
将元素嵌套在其他元素中可以用作表达某些关系的替代图形符号。
3.9 颜色和符号提示的使用
在元模型图片中,使用灰色阴影来区分属于 ArchiMate 框架不同方面的元素
白色代表抽象(即不可实例化)的概念
浅灰色代表被动结构
中灰色表示行为
深灰色表示活动结构
使用颜色区分 ArchiMate 核心框架的各个层
黄色代表业务层
蓝色代表应用层
绿色代表技术层
除了颜色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符号提示来区分框架的各个层
元素左上角的字母 M、S、B、A、T、P 或 I 可分别用于表示动机、策略、业务、应用程序、技术、物理或实施和迁移元素。
使用符号角形状来区分不同的元素类型
方角用于表示结构元素
使用圆角来表示行为元素
对角线用于表示动机元素
4 通用元模型
注意:元模型图中显示的关系不要与 ArchiMate 关系混淆。它们是表达语言结构的元模型关系,而不是语言中的模型。
4.1 行为和结构元素
4.1.1 主动结构元素
指可以执行行为的主体。
1、内部主动结构元素(实体):即实现此行为的业务参与者、应用程序组件、节点等。
表现形式:方角框
2、外部主动结构元素(接口);即向环境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的访问点,并隐藏其内部结构。
表现形式:
4.1.2 行为元素
1、内部行为元素:表示可由一个或多个主动结构元素执行的行为单元。
表现形式:圆角框
2、外部行为元素(服务):表示明确定义的公开行为。
表现形式:椭圆
服务是提供系统的外部可见行为;服务提供给用户的价值是服务存在的动机。对于用户来说,只有这种暴露的行为和价值以及服务质量、成本等非功能性方面才是用户关注的。这些可以在合同或服务级别协议 (SLA) 中指定。服务可通过接口访问。
3、事件:代表状态的改变。
表现形式:
事件可能具有时间属性,表示事件发生的时刻,这可用于对时间表进行建模。
4.1.3 被动结构要素
被动结构元素是不能执行行为的结构元素。主动结构元素可以对被动结构元素执行行为。被动结构元素通常是信息或数据对象,但它们也可以表示物理对象。
表现形式:
4.2 结构和行为元素的特定化
在每一层中,允许使用流程、功能和交互之间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例如,一个流程可以由其他流程、功能和/或交互组成。
流程:表示实现特定结果的一系列行为。
表现形式:
功能:表示基于特定标准(例如所需资源、能力或位置)的行为集合,并作为整体进行管理、执行或实施。
表现形式:
交互:表示必须由两个或多个内部主动结构元素执行的集体行为单位,这些元素要么直接分配,要么在协作中聚合。
表现形式:
协作:表示两个或多个内部活动结构元素的集合,共同执行某些集体行为。
表现形式:
4.3 结构元素和行为元素总结
4.4 动机元素
动机元素代表企业架构背后的背景或原因。
表现形式:
4.5 复合元素
4.5.1 分组
分组元素根据某些共同特征聚合或组合属于同一类的概念。
表现形式:
示例:“分组”元素用于聚合两个流程和一个对象,共同实现一个服务(具有嵌套和明确绘制的聚合关系)。
4.5.2 位置
位置表示概念所在的概念或物理位置(例如,结构元素)或执行的概念(例如,行为元素)。
位置元素用于对业务参与者、应用组件和设备等(主动和被动)结构元素所在的位置进行建模。即通过从位置到结构元素的聚合关系来建模。
位置还可以聚合行为元素,以指示行为执行的位置。
表现形式:
5 关系和关系连接器
结构关系:用于模拟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概念的静态构造或组合
依赖关系:用于模拟元素如何支持其他元素
动态关系:用于模拟元素之间的行为依赖关系
其他关系:不属于上述类别的其他关系
5.1 结构关系
结构关系表示架构内的“静态”一致性。
5.1.1 组成关系
组成关系表示一个元素由一个或多个其他概念组成。
组成是一种整体/部分关系,它表达了一种存在依赖关系:如果删除了一个组合,那么它的各部分(通常)也会被删除。
是源元素的全部或部分由目标元素的全部组成:
示例:展示了“财务处理”业务功能由三个子功能组成的两种表达方式。 如果删除任意一个子功能,则“财务处理”将不能完整的存在。
5.1.2 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表示一个元素结合了一个或多个其他概念。
与“组成”不同,聚合并不意味着聚合概念与被聚合概念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是源元素的全部或部分聚合了目标元素的整体:
示例:展示了“客户档案”由“保险单”和“理赔”聚合而成。 如果删除任意一个概念,其他概念仍可以完整存在。
5.1.3 分配关系
分配关系表示责任的分配、行为的履行、存储或执行。
表现形式:
示例:展示了分配关系的两种方式。"财务"应用程序组件分配给"交易处理"应用程序功能,"付款接口"分配给"付款服务"。
5.1.4 实现关系
实现关系表示一个元素在更抽象元素的创造、实现、维持或操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表现形式:
示例:"交易处理"业务功能实现了"结算服务";"结算数据"业务对象通过"纸张发票"实现。
5.1.5 结构关系的语义
结构关系可以传递地应用于源元素的(可能未建模的)部分。包括以下:
1、局部的组成和聚合关系也适用于整体
例如:业务参与者A的一部分是由业务参与者B的聚合,则A本身也被认为是B的聚合。
2、行为元素的分配关系也适用于主动结构元素
例如:业务角色A被分配给业务流程B,则A的某些部分可能执行B。相反,如果A的一部分被分配给B,A本身也被认为被分配给B。
3、与外部行为元素的实现关系也适用于内部行为元素
例如:如果服务B是通过流程A实现的,那么服务B可能是通过流程A的某些部分实现的。相反,如果A的一部分实现B,A本身也被认为实现B。
5.2 依赖关系
依赖关系描述元素如何支持或被其他元素使用。
5.2.1 服务关系
服务关系表示一个元素向另一个元素提供其功能。
表现形式:
示例:展示了“支付接口”服务于“客户”,而“支付服务”服务于该客户的“支付发票”业务流程。
5.2.2 访问关系
访问关系表示行为和主动结构元素观察或作用于被动结构元素的能力。
访问关系表示流程、功能、交互、服务或事件对被动结构元素“执行某项操作”;例如,创建新对象、从对象读取数据、写入或修改对象数据或删除对象。
在元模型级别,关系的方向始终是从主动结构元素或行为元素到被动结构元素:
指向一个方向表示“读”访问,指向两个方向表示“读写”访问
示例:展示了“创建发票”子流程写入/创建“发票”业务对象;“发送发票”子流程读取该对象。
5.2.3 影响关系
影响关系表示某个要素影响某一激励要素的实施或实现。
属性可指示影响的符号和/或强度,例如:{++、+、0、-、--} 或 [0..10]。
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影响关系来模拟同一个要求“指派个人助理”的不同影响,即对“减少员工工作量”有强烈的积极影响,但对“降低成本”有强烈的消极影响。
5.2.4 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表示未指定的关系,或未由另一个 ArchiMate 关系表示的关系。
关联默认是无向的,但可以是有向的。
示例:展示了一个“保险单”合同及其所引用的两个业务对象之间的两个有向关联关系。它还显示了一个流关系与该合同之间的关联,以表明该合同已从“保单创建”移到“保单管理”。
5.2.5 依赖关系的语义
依赖关系描述的是目标元素的一部分对源元素的一部分具有依赖性。尽管两个元素之间存在依赖性,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依赖性适用于任何结构关系所定义的元素的所有部分。
此语义允许我们在高层次上对依赖关系进行建模(删除细节),而无需在更详细的层次上暗示特定的依赖关系。
左侧示例中:业务流程 B 的一部分由应用服务 A 的一部分提供服务。 右侧示例中:业务流程 B 的一部分访问(读取)业务对象 A 的一部分。
5.3 动态关系
动态关系描述了架构内元素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
5.3.1 触发关系
触发关系表示元素之间的时间或因果关系。用于对流程中行为元素的时间或因果优先性进行建模。
源元素的某些部分应在目标元素开始之前完成。例如:交通灯变绿也会触发汽车通过十字路口。
示例:展示了触发关系用于模拟(子)过程和/或事件之间的因果依赖关系。
5.3.2 流向关系
流向关系表示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转移。
流向关系用于对行为要素之间的信息、商品或金钱等的流动进行建模。流向关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示例:展示了“理赔评估”业务功能,该功能将有关理赔的评估结果转发给“理赔结算”业务功能。为了确定理赔评估的顺序,“理赔评估”利用了从“时间计划”业务功能收到的日程安排信息。
5.3.3 动态关系的语义
触发关系和流向关系的语义不同。
触发关系遵循与结构关系相同的语义。触发关系从A到B表示B中的所有内容都在A的一部分之后发生。例如,当A和B是业务流程时,这意味着业务流程B中的所有步骤都在A的一部分发生之后执行,但是A中的步骤可以在B中的某些或全部步骤之后发生。
流向关系遵循与依赖关系相同的语义。从 A 到 B 的流关系表示 A 的全部或部分将某些东西(例如信息)传输到 B 的全部或部分。
5.4 其他关系
5.4.1 特定化关系
特定化关系表示一个元素是另一个元素的特定类型。
示例:展示了“购买旅行保险”和“购买行李保险”业务流程是更通用的“购买保险”业务流程的特定化。
5.4.2 其他关系的语义
特化关系表明:泛型元素的所有特性都被特化元素具体化了
5.5 关系连接器
5.5.1 连接点
连接点并不是一种与本章中描述的其他关系同等意义上的实际关系,而是一种关系连接器。
连接点用于连接相同类型的关系。
连接点用于明确表示所有元素必须一起参与关系(和连接点) 或至少有一个元素参与关系(或连接点)。
示例:使用“与”连接点表示了“销售”和“财务”业务功能共同实现“发票”业务服务。
示例:或连接点用于表示选择:业务流程“评估请求”触发“接受请求”或“拒绝请求”。 (通常对两个单独的触发关系的解释是,一个从“评估请求”到“接受请求”,一个从“评估请求”到“拒绝请求”,即“评估请求”触发其他两个业务流程。)
5.6 关系总结
5.7 关系的推导
在 ArchiMate 语言中,我们可以根据已建模的关系推导出模型中元素之间的间接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不相关的中间元素中抽象出来,以显示支持影响分析的特定架构模型或视图。
示例:展示了如何从功能、子功能和服务中进行抽象。即从“财务应用程序”到“发票和收款”业务流程(派生链条是:分配>组成>实现>服务)派生出间接服务关系(左侧粗红色箭头)。
6 动机元素
6.1 动机元素的元模型
6.2 利益相关者、驱动力和评估
6.2.1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表示个人、团队或组织(或其它群体)的角色,代表其在架构效果中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及其企业架构有一个或多个利益关注点。利益相关者会改变、设定和强调目标。利益相关者之间也可能相互影响。
利益相关者的例子包括首席执行官(CEO)、董事会成员、股东、客户、业务和应用程序架构师,还包括立法机构等等。
6.2.2 驱动力
驱动力代表一种外部或内部条件,激励组织定义其目的、并实施必要的变革以实现之。
与利益相关者相关的驱动力通常称为该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6.2.3 评估
评估表示对企业在某些驱动力方面的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
评估可能会揭示某些领域的优势、劣势、机会或威胁。需要通过调整现有目标或设定新目标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可能会引发企业架构的变革。
6.2.4 示例
利益相关者“首席营销官 (CMO)”关注的是“市场份额”驱动力,“首席执行官 (CEO)”关注的是“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驱动力,“首席财务官 (CFO)”关注的是“盈利能力”驱动力。“盈利能力”驱动力由另外两个驱动力组成:“收入”和“成本”。这些驱动力与多项评估相关(例如,“市场份额正在下降”的评估与“市场份额”驱动力相关),评估可能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相互影响(例如,“市场份额正在下降”导致“收入正在下降”,进而导致“盈利能力正在下降”)。
6.3 目的、成果、原则、需求和约束
6.3.1 目的
目的表示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意图、方向或所期望最终状态的高阶声明。
6.3.2 成果
成果表示某种状态的最终结果、效果或后果。
6.3.3 原则
原则表示意图声明,定义了应用于架构特定上下文中任一系统的通用属性。
6.3.4 需求
需求表示需求声明,定义了应用于架构所描述的特定系统的属性。
6.3.5 约束
约束表示对架构、其实施过程或其实现的各个方面的某一限制。
6.3.6 示例
“提高服务产品的盈利能力”这一目标是通过“下一财年利润增加10%”这一结果实现的。这一结果受到“下一财年收入增加 20%”和“客户获取成本降低 25%”这两个结果的积极影响。“下一财年收入增加20%”这一结果受到“下一财年市场份额增加10%”这一结果的积极影响。还有一个消极结果:“技术支出增加10%”。这些结果是通过两个原则的组合实现的:“无论客户身在何处,我们都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无论何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都为他们提供服务”。这两个原则都是通过两个要求的组合实现的:“移动应用程序应在所有流行的移动平台上运行”和“服务应可通过移动浏览器访问”。“降低25%的客户获取成本”这一成果是通过“快速有效地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偏好和期望”这一原则实现的,而这一原则又是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必须采用跨平台框架构建”这一约束实现的。
6.4 意义和价值
6.4.1 意义
意义表示某一概念在特定上下文中所呈现的知识或专业、或给出的阐释。
6.4.2 价值
价值表示某一概念的相对价值、效用或重要性。
6.4.3 示例
发送推送通知对于利益相关者“保险公司”来说具有“成本效益”的价值,而对于利益相关者“客户”来说则具有“知情”和“安心”的价值(部分归因于“确定性”的价值)。可以为不同特定类型的通知消息分配不同的含义。“收据确认消息”的含义是“索赔已收到”,“审核完成消息”的含义是“索赔审核完成”,“付款完成消息”的含义是“索赔已支付”。
6.5 动机元素总结
6.6 与核心元素的关系
动机元素的目的是模拟企业架构中核心元素背后的动机。因此,应该能够将动机元素与核心元素联系起来。
需求(以及间接的原则、成果和目地)可以通过实现关系直接与结构或行为元素相关联。此外,这些元素之间允许较弱的影响关系。含义和价值可以与任何结构或行为元素相关联。
此外,可以将业务内部活动结构元素(即业务参与者、角色或协作)分配给利益相关者,以表达企业内具有运营职位的人也是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