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生管理思维导图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
编辑于2022-09-04 13:37:38《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以总论与分述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从“教育领导”“学校管理”和“领域教育管理”三个层面,阐述了陶行知的校长领导、道德领导、学校民主法治、学生自治、教学管理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社会工作与管理”是一门培养职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事务高级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是一个在社会进化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倡导和实践“助人自助”的职业。从西方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是在工业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以总论与分述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从“教育领导”“学校管理”和“领域教育管理”三个层面,阐述了陶行知的校长领导、道德领导、学校民主法治、学生自治、教学管理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社会工作与管理”是一门培养职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事务高级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是一个在社会进化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倡导和实践“助人自助”的职业。从西方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是在工业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等.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概述
学生管理的价值
个体价值: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促使学生个体健康成长。
社会价值: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学生管理关系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工具性价值: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本体性价值: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管理能够为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管理目标
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学生; 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管理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把握学生的总体状况,发现学生管理中的普遍问题,研究与指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起间接管理学生的作用。
学校的任务: 1.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统一交职工的思想和教育行为,开辟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 2.制定并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常规和管理措施。 3.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组织系统,建立健全年级管理组织,健全以教导处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指挥系统。
管理内容
学生常规管理:包括学习常规管理、生活常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组织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生组织管理和学生社团管理
实践
英国 学舍制
特点:教师在课内是任课教师,在课外是学生的辅导员。 目的:便于在课外对学生进行管理。
管理:每个学舍设舍长1名,向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负责,统管本学舍的学生管理工作。舍长领导若干名辅导员,每名辅导员负责一个辅导小组,承担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入学时,被编入其中一个学舍的某一个辅导小组。
日本 生活指导
在日本,学生管理中的许多内容是通过生活指导来完成的,内容包括五方面:修学指导、职业指导、余暇生活的指导、健康指导、性格指导。由于生活指导涉及面广、头绪繁多,为此日本建立了完备的教师指导体制,教师人人承担生活直到责任;设置了健全有效的生活指导机构,学生指导部是负责此事的专门机构,并且配备了专门的生活指导员和教育咨询员;以班主任为生活指导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推动者,并且注重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美国 家长参与
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解释学校的工作计划,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使学生家长随时配合、参与对学生的管理。
法国 教师监护制度
取消班主任,建立教师监护制度。每名监护教师负责12至15名学生,监护时间至少为一年。
科学化
建立科学的观念
完整的观念体系包括学生观、管理观、师生关系观等,其中学生观是核心。观念具有先导作用,能否形成正确的观念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管理活动的成败。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管理好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介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感知他们的所思所想。
机构与制度建设
考虑两方面: 一是纵向组织机构的设置,即设立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学校的学生管理的垂直管理系统,形成通畅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指挥系统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系统; 二是横向组织机构的设立,即建立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横向联系的组织机构,以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社会的联络,吸纳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学生管理。
学生常规管理
学习常规管理
开端管理
招生和编班 招生应提高透明度,严格执行既定的程序,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现象。 编班需要注意:1.班级规模适中;2.编班方式以平行编班为主,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分设重点班和普通班。
过程管理
主要包括对学生出勤与纪律情况的考察、课堂学习常规与课外学习常规的执行、作业与考核的管理。
终端管理
对于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并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学校应准许其结束学业,发放毕业证书。
生活常规管理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
为提高行为规范养成的有效性,应当注意: 1.注重实际训练; 2.加强经常性检查; 3.开展评比,树立典型。
生活技能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服务的,它是面向全体
心理辅导内容: 1.学习辅导,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生活辅导,主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 3.职业辅导,旨在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专业与职业选择,做好升学与就业的心理准备。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学生组织管理
管理对象
班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正式组建的师生群体。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 要注意将团队会的活动计划与班级计划、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协调起来;协调好团队会三者的关系,使之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组织职能。
学生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愿原则自由组成的课外群众组织的总称。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争取有关教师的指导。
非正式群体:指自然形成的群体。对于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在管理上要区别对待,引导他们积极发展。
班级经营
含义:教师或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通过计划、组织、安排、督导和预期等活动,适当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项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完成教育目标的历程。
理念:1.平等,以学生为出发点; 2.扎根,为学生寻找方向; 3.包容,体谅学生的差异; 4.关爱,接纳学生的不同; 5.引导,提供正确的方式; 6.同理,给予真诚的关怀; 7.温暖,营造温馨的环境; 8.接纳,了解个体的差异。
内容: 1.行政经营,如班级常规的制定、学生座位的安排、班级目标的设定等 2.班级环境经营,包括物理环境的经营和心理环境的经营 3.课程与教学经营,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作业的指导等 4.班级常规辅导,包括课堂礼节、教室秩序、集体公约等 5.自治活动经营,自治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自治组织,从事自我管理活动。教师应其积极辅导的作用,给学生以充分的协助。 6.偏差行为应对,教育管理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寻求有效对策,帮助行为偏差学生回归正途。
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特征: 在目标上,班集体具有定向统一的特征;在价值观念上,班集体崇尚集体主义取向;在行为上,班集体倡导令行禁止;在情感上,班集体具有彼此相悦的特征。
一、选派合适的人选担任班主任。班主任的胜任力因素: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职业道德、情感、知识结构、成就动机、人际关系、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技能。
二、确定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班集体目标是维系班级全体成员的纽带,是促进班集体发展的驱动力。确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将目标的激励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起来。
三、建立强有力的班级集体的核心。建立班集体核心的关键是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
四、健全规章制度,培育良好班风。规章制度对班级成员具有规范和导向的作用,使班级的各项活动保持正常有序的状态。
学生自我管理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知情意行方面实现自觉、自律、自强、自理。
认知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在情感方面,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意志品质方面,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使自我和环境协调一致。
行为习惯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计划、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修养和自我调节,实现自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