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以总论与分述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从“教育领导”“学校管理”和“领域教育管理”三个层面,阐述了陶行知的校长领导、道德领导、学校民主法治、学生自治、教学管理
编辑于2022-09-11 21:40:32《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以总论与分述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从“教育领导”“学校管理”和“领域教育管理”三个层面,阐述了陶行知的校长领导、道德领导、学校民主法治、学生自治、教学管理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社会工作与管理”是一门培养职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事务高级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是一个在社会进化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倡导和实践“助人自助”的职业。从西方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是在工业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以总论与分述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从“教育领导”“学校管理”和“领域教育管理”三个层面,阐述了陶行知的校长领导、道德领导、学校民主法治、学生自治、教学管理
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分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社会工作与管理”是一门培养职业社会工作者和社会事务高级管理人才的新兴专业,是一个在社会进化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倡导和实践“助人自助”的职业。从西方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是在工业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等.
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中国
稷下学宫
背景:战国时期,齐桓公为发展国力,网罗天下贤才和培养新一代贤士。
办学体制:官方出自、私家主持 官方出资是指学宫乃君主出于养士目的而办,一切费用由国家承包; 私家主持是指学校实行门户开放,教者可自由讲学择徒,学者可自由求学选师。
教学管理形式:将讲学、著述、育才融合于一体,三合一的教学管理形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教师管理制度:学术不干涉,生活待遇优厚。
《学记》
学制与学年
学制: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
学年:把学校教育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前一段为七年四级,完成后谓之“小成”。后一段为二年一级,完成后谓之“大成”。
教学管理
1.重视入学教育。
2.教学过程中需有一定训诫仪式。
3.君主每年夏季要到校视察,以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4.教学安排多样化,有课堂授课,也有课外活动和自习,张弛有节,劳逸结合。
5.教学要针对学生年龄,学习安排不逾越等级。
6.坚持必要的考试制度,从第一年完毕时起隔年考查,由主管学校的官员亲临主持。
教师管理
教师必须有真才实学,必须教学有方,要有进取心。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
孟子:管理不是对人的强加和制约,而是发掘、顺应其内在的自觉的过程。
荀子:更看重制度、法令对管理的重要影响。
墨家:倡导天下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的人际关系原则。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的管理原则,管理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的思想。
法家:主张管理要采取“信赏必罚”的方法,看中法治教育,倡导“以法为教”思想。
隋唐
教育管理体制
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的政府机构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性质不同的学校,实行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中央设国子监统一管理教育事业,专科性的学校则划归到各个对口的部门。
学校管理
学生从14到19岁开始入学; 学校每年要举行三种形式的考试:旬考、岁考、毕业考; 放假规定有旬假、长假等。
考核教师一般是一年小考、四年大考考核成绩分上中下三级九等,写有考评,当众宣读,考核结果与晋升、奖惩结合。
朱熹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前者为8-15岁,后者从15岁开始,前后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小学阶段学洒扫应对之事,大学阶段则明理修心。
德育管理方面,主张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提倡教育中既要坚持正面教育,又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两相配合,才能获得最佳教育效果。
对于教学管理,主张严立课程,循序渐进。
书院
书院有私立、官办、官司合办三种形式,学业程度可区分为高等和中等两类,前者相当于大学性质,后者相当于中学性质。
在教学上,书院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在管理上,书院带有自治色彩,表现在经费自筹、管理自主、办学方针自立、课程设置自定等方面。
洋务运动和维新时期
教育管理:新式学堂
招生范围扩大,凡符合条件者,不受门第出身限制,都可报考新式学堂。
学堂正式录取前,须对考生进行入学考试和入校甄别。
部分新式学堂还设有在职培训课程。
实行担保人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新式学堂在学生的入学、转学、退学、升留级、课程设置、考试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教师管理方面,教师大都实行聘任制,录用前须签订合同,规定聘期。
近代督导制度创设
教育管理体制:中央设学部,省设学务公所,县设劝学所。
监督机制:中央设中央视学,省设省视学,县设县视学。
蔡元培
积极提倡教育立法。
反对专制式学校管理,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
对于学生管理,主张学生自治。
核心主张是民主和法治。
陶行知
建立学校董事会,校董会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下设其他校务机构,如指导委员会、学生自治会、校风校纪委员会等,形成一套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的学校管理系统。
提倡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西方
古希腊
斯巴达实行国家集权式教育管理制度,政府完全控制教育,教育行政高度从属于普通行政,专职教师和督学则从高级行政管理中选拔,政府安排德高望重的长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并实施完全免费的教育政策,绝对禁止私立学校。表现出国家对教育的高度垄断权。
雅典实行依法治教。国家执政者颁布了有关教育的法令,但是不主张国家对教育干预过多,在法令中对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方法不作任何规定。政府提倡多种形式办学,绝大部分的初等学校为私立学校,学校内部管理的环境比较宽松。
古代贤哲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应由国家来管理;国家的执政者必须认真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统一管辖全国的教育事业。
把教育看作理想国家或理想政治的一部分。
两人都提出在教学管理中要重视教材的选择,认为教材的内容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巨大。
都重视被教育者的身体训练和理智发展。
昆体良
教师管理:应该让德才兼备的人当教师。
教学管理: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个学科教学也不该某一门单科独进,应交替进行,教学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学生管理:他认为对孩子的体罚是一种耻辱的教育方式,只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儿童的学习不能过度疲劳,要做到劳逸结合。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学生自治,减少惩戒,禁止体罚。改革课程,扩大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教师管理:主张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系统训练。
夸美纽斯
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国家应普遍设立学校,选择合适的人担任国家督学,督学职责包括对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检查校长教师的工作、了解学校教学情况等。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设想每个家庭有母育学校,每个村庄有国语学校,每个城市有高等学校,每个省有大学。
学年制和学日制:学校应该有基本固定的开学日和结束时间,这一时间可放在每年的秋季。每个学年还可分成若干阶段,其中可以有4次较长的休假日。学生每天的学习也要合理安排,每日可安排4小时上课,每上课1小时休息半小时,每周三、六的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
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班,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每个班配备一位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
考试制度:设想依学时、学日、学周、学月、学季、学年而建立不同的考查形式。
学校人事管理:学校应有三部分人组成,即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
学校纪律:非常重视纪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他提出,维护纪律的办法有三种,及时监督、谴责、惩罚,惩罚既要严格,又要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
赫尔巴特
学生管理:提倡生动的讲课教学方法;认为对学生应严加管束。
杜威
学生管理:学生不按年龄分年级,而是按学生发展阶段分为若干小组;学校没有考试,没有升留级;教学围绕不同形式的主动作业展开;课本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核心来编写;儿童的管理实行充分的民主化。
欧美新教育运动
学校设置方面,新学校大多建在风景宜人的乡村或市郊,并采用寄宿制。
教学管理方面,学校不硬性规定课程,不强制灌输知识,不单纯强调智力成绩。课程设置力求切合现代生活需要,特别倡导开设体育、手工、社会教育、艺术等科目。教学方法也力求灵活,着重培养学生兴趣、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生管理方面,呼吁尊重儿童,围棋活动和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现代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