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空间设计语言思维导图
对于空间设计来说,寻找到明确的设计语言非常重要,统一且明确的设计语言可以加强人们对设计第一印象,并且增强设计的整体性和和谐性。 通常设计语言可以分为二维语言和空间语言两种常见类型。 二维的设计语言通常是平面上的一种几何规则的表现,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平面图和剖面图;而空间语言指的则是三维立体的空间原型,这种原型可用于建筑空间的推敲,通过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组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
编辑于2022-09-04 14:07:42 海南空间设计语言
设计推演逻辑
概述
设计就是从感性开始到理性辩证,从物境动手到情境、意境呈现的思考过程;即从设计推演——理性思考——过程辩证——感性思维——设计推演,如此反复思考的过程。这就是一个有情感有意境的设计反复推敲的思考过程。
感性部分是:情绪体验、场景联想、引发人与空间的思考;
理性部分是:功能需求,现场既定影响因素(建筑结构,周边环境和甲方需求)和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习惯等。
设计思考推演过程中,感性推演理性,理性辩证感性,如此交替辩证思考的过程;
如何推演和辩证
物境
形体、色彩、光影和材质;
具有和谐的、美的组合形式
情境
由可视要素综合影响从而给人形成的体验情绪和感受
可视要素
大小面积;虚实表达;色彩明暗;
肌理粗细;透明程度;软硬程度;
总结:大多暗繁实——小少明简虚
物境和情境共同塑造空间氛围格调——
形成某种场景空间,引发人的思考——形成意境
由场景和情景引发的深思体验过程
从形到意,即从具象到抽象的表达过程,后者是心理上的感知
图底逻辑
图的基本概念
图指的是:位于页面、画布或其他背景上的元素或形状;也称为物件、形状、元素;
底指的是:页面空间;底的其他称呼包括空间或场域;
具体图底理论可以看《鲁宾杯》
聚焦:说明人们无法同时看到两个图形,即人们在观看事物时是无法对视域中的所有对象进行聚焦;当眼睛焦点发生变化时,图底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聚焦可分为顺序聚焦、逐层聚焦;
认知:人的大脑对某些图形是具有辨识度的,而具有辨识度的图形或原形更容易形成画面的图。
设计中的图底
建筑图底
建筑本身与空间的关系
绘图时,除了图形本身之外必须把图形摆置后所形成的空间仔细考虑进去;
图形摆置后无法围合塑造出形状的空间称为负空间,反之为正空间;
平面图底
图指的是:组成空间的各个区域;即功能分区;
底指的是连接空间与空间的动线;如穿插,树状,并联动线等;即动线;
空间图底
空间元素与空间的关系
元素自身组织关系
图形认知
面积小的部分比大的部分易于成图
熟悉的形体比陌生的形体易于成图
对称部分的比非对称部分易于成图
有秩序的元素比杂乱的元素易成图
有光影的元素比平面化的元素易于成图
简洁的、连接封闭的形态比复杂的,外形散乱的形态易于成图
根据既定物质和自设物质本身的特征形态,选择适合的图底关系
图底思考逻辑
稳定的图底关系
单层的图底关系
多层的图底关系
平面中的多层图底关系
室内空间中多层图底关系
顺序聚焦
逐层聚焦
如何平衡多层图底关系
对比强度是明确还是含蓄;
多个视角下“图”的视觉平衡和体验节奏的处理
转换图底关系
常见图底转换
边界转换
结构转换
非常见图底转换
边界转换
尺度转换
在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
广告
建筑
因借逻辑
概述
因是因循、因由;利用自身条件,合理利用和改变;
借是借用、借景,强调自身与周边的关系,相互资借,相互联系;
“借”可以理解为借景,现代造园建筑空间设计上都把它视为拓展视觉空间和心理空间的通用之法;
单一空间的因
单一空间中的“因”的构成关系最直观,由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及空间的色彩、材质、光影明暗、气息等决定。它的“借”更多是给与单一空间内的人们使用;
多空间的因
重复多个空间的“因”,除了要处理单一空间的形式外还要考虑空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因为空间在使用上时相互牵制的,空间不能独立存在。它的“借”更多是不同空间之间的相互资借;
因借的手法
远借
远借使室内空间从视觉上和意境上得以无线延展,并附有趣味性;
临借
“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用漏窗或围墙的门窗取景框来临借内外景观;这也是相互资借的手法;
仰借与俯借
在室内空间规划设计时,则体现在不同标高之间的空间与空间的视角上的互借性、穿透性;以至于产生空间在意趣上的无线延展和无穷想象;
应时而借
对应因气候或季节不同形成的景色、空中的飞鸟、水里的倒影等随机元素的动态因借组成了应时而借,不但增加了园林的表现语言,也为静态环境填入动态元素,丰富了园林的意境。
因借空间的表现形式
围合隔断
是产生因借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界面的围合产生足够的空间封闭感,才能通过视觉的流通与穿透体会到风景与空间之间的接触关系。
渗透延续
界面的限定感很弱,更关注重复,多重空间相互之间的关系,渗透延续常通过天地与自然元素的借景、人借,更注重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渗透关系。
反射光影
借助镜面反射将其他空间的环境反映在自身空间中达到虚拟扩大及丰富水平或垂直空间层次的目的,它与透视手法中镜像概念不同;
对比反差
将两种或多种具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安排在一起使其相互烘托,利用彼此之间的对比影响其自身的实际效果,达到丰富变化和趣味的目的。
重点设置
在空间轴场汇聚点、视域中心、路径行进过程设置能使视线聚焦关注的物质,利用其物质的观赏性引发观看者联想,从而在心理上拓展既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
总结
在明白空间性质及氛围诉求以后,确定要做单一空间的因借还是重复、多个空间的因借关系,再选择合适的因借方位及视野尺度,然后灵活组合表现手法;融合贯通才能做到“因”势遁导。
拼贴
界面形式拼贴
概述
利用平面设计及肌理构成的方法结合创造出较强的视觉效果。
同形异质
组成拼贴界面的元素形状相同或相似,但形态或材质及艺术创造方法则有明显的差异;
这类运用多以多数量的元素单元的“形”的重复从而形成节奏韵律,再通过材质的差异带来惊喜及丰富的层次趣味。
异形同质
组成拼贴界面的元素形状完全不同,但形态或材质及艺术创造方法则是相同或者相似的。
这类手法是以少数量不同形状的物质为了产生呼应或视觉联系从而在材质或色彩上相同或相似。
异形异质
同形异质和异质同形之间的相互融合
风格样式拼贴
不同风格软装+相同风格的硬装
不同风格硬装+相同风格软装
不同风格硬装+不同风格的软装
概述
将不同国家、民族或不同时代、地域的装饰风格并置在同一室内空间范围内,通过纷然杂陈表现深层次的世俗审美趣味。
空间结构拼贴
概述
将不同形状、尺度或类型的空间以各种立体构成或构成的方法进行组合、并置、穿插而构建出新的空间规划与体验。
具象构成空间
从外形直接模仿具象事物或能够依据完型辨别出模拟的事物。
具象构成空间中的元素物质往往都能给人带来联想,通过这种联想引发的感受与空间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成同频;但是具象物质引发的场景感受手法对于具象物质的使用“力度”有高的要求,把我不好就会俗套。
抽象构成空间
依赖几何线形或形体的空间组织方式,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空间组合手段即属于这种手法的运用;想要做好此类空间,需要有较好的构成美学基础。
形态构成
形状
二维基础上造型的一种语汇;形状更注重表达的是一个轮廓特征、外轮廓及边缘线。通常结合形体来进行表达;
形体
形体更注重的是体积感、体量感、空间感;长宽高是表达的切入点,突出特定形状的实体;形体不单是物质形体,还包括空间形体;形体更像是独立形。
形式
狭义上,形式可以指能够辨别的外观,也可以是物的一种特定状态;在艺术设计中,常表示一件作品的外形结构,即排列和协调某一整体中的各要素或组成部分的手法,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调理分明的形象。
广义上,形即是形状和形体,概况起来就是大自然自身的产物;式就是对形的一种再加工、再排列、再组织等等。形式组合在一起其实就是简单概述了设计师对于形再创造呈现出来的一种可见的集合方式,是能够表现出美感的底层认知的,也是构成形式美表达的基础。
形式的两个核心即是组织和架构;也是表达主次虚实,对比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的基本方法;
形态
狭义
狭义上是指物体的功能属性、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呈现出来的一种质的界定和势态表情,有形必有态,态依附于形两者不可分离。
形态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物形的识别性,另一方面是指对态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往往对于形态的认知有客观存在的一面,又有主观认识的一面,既有逻辑规律又有约定成俗。
广义
广义上,形就是物体外在的形状形体包括形式中一切形都是源于大自然本体通过人为的加工简化和提炼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其实就是物体蕴含的神态;
即外形的这种美感形式与我们的观察者,即观察这个形态的人产生了一种心理特征的两者相结合的感受结果;而与观察者的心理感受相结合就会产生一个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社会属性是影响观察者主观偏差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包括观察者所知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具象的物体它相对于不同人对其的认知态度是没有太大的差异,因为它的解读成本很低,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啥表达啥;越是抽象的物体它的一种认知的解读偏差就越大,因为它的解读成本高,它就会受到这种社会背景和不同的人对它的功能属性以及物流属性的理解不同所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形态简而言之就是由这种形,具体的、客观的一种形展示给观察者,由于观察者因为不同的一种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年龄性别等导致对于这个形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感受的差异。越是具象的物体这种感受差异就越小,越是抽象的物体,这种感受差异就越大。
分类
按构成分类
人工形体
自然形态
按形式分类
具象形态
抽象形态
意向形态:是以具象形态某个形通过抽象的形态呈现出来的形态
按对象分类
物质形态
空间形态
共性和联系
四种形的共性
形状、形体、形式和形态它们都是一个直接可以用视觉观察到的实体的外部特征的一种视觉感受;外部的可见的实体特征它也通过社会属性、物理属性和功能属性配合表达反映了一个情感因素,它能够引发人们的一个联想和思考。
四种形的联系
建筑
实的部分——
形体
虚的部分——
空间
形态
形——
形式——形状、结构等
态——
属性
物理属性
色彩、材质和光影
功能属性
形态所属的功能用途
社会属性
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年龄大小等
情感
具象的物质的感受
抽象的物质感受
空间“过渡”逻辑
“过渡”形式
铺垫:造势、烘托、承上启下;用于表达简洁、抽象。
连贯:一致的统一性,弱化独特性;用于表达延续相邻空间元素。
调节:体验上节奏,调节情绪;用于表达与相邻空间的对比。
升华:释放情绪,反思;用于非线性叙事的高潮。
表达逻辑
既定因素
空间的形和空间轴向
空间尺度和空间虚实
界面虚实
利用界面围合而成的界面形、色彩、材质和光影。
结合四种形态对比和四种形式对比,进行因势利导的强化对比或弱化对比以求得平衡。
怎么表达
过渡形式和四种形态形式这些要素的表达在过渡空间中式怎么组织界面形、色彩、材质和光影对过渡空间的结果呈现。
以如恩设计的苏州教堂为案例分析
外部入口
通过深色、粗肌理、硬质感受的青砖结合造型、动线制造一种夹持(收)感神秘感;一直到一楼的进口视野突然放大,给人一种松弛感(放);
一楼进出口为过渡空间,多出口,内外视角互相以虚实因借外景,通过色彩材质塑造内外空间的同频;使一楼和外部空间(连贯)起来;
一楼到二楼的空间界面上通过繁简对比、疏密对比和虚实对比形成过渡调节空间,过渡空间(调节)低复杂处理突出含蓄的光影;
二楼也是通过繁简疏密虚实对比形成空间上的统一,过渡空间(升华)到二楼,通过因借远借外景,俯瞰一层,光影表达直接明了,给人一种释放的情感;
设定因素
强化表达还是弱化平衡
空间中“体”设计逻辑
室内空间中“体”的存在方式
独立体空间
空间要求: 高度相对较低,面积相对较大。
分类
独特形体空间
空间外表的材质和色彩上与整体空间有一定的对比,能够区分出来,强调它的一种空间量级,它表现出一种体具有的稳定感、力量感和独特性;
它在体空间中的界面是相对封闭的,在这个空间中能感受到围合性是比较强的,而在整体空间中去看这个体空间,由于它的界面相对实的部分较多,界面装饰应用上比较完整,且能够大面积呈现,所以它的视觉重心也是相对比较重的。
易于形成焦点和主角,因为它的体量感强,因此要考虑其在整体空间中的平衡中心,平衡重心和视觉上的平衡。
渗透型体空间
空间外表上相对开敞和通透的处理方式。具有空间渗透感,
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亲和力比较强,视线较好;它独特性空间相比它更注重与整体空间的一个亲密关系,所以它的内部功能和使用者的地位是与整体空间是平等关系,因此它在功能上能够有一定的延伸性。
它与整体空间的融合度高;界面虚体占比多,它与整体空间的造型可穿插相结合。
组合运用
当一个空间中,这两种空间型同时出现时,假设它们的界面都是同材质同颜色时,人的视觉焦点会聚焦到右虚实部门的界面体块上。
当一个空间中同时出现这两种体空间时,如果它们的界面材质和色彩上不相同时,如果想要实体部门聚焦,则实体部分在色彩和材质上做对比,让虚体部份跟整体空间同频弱化对比;
依附体空间
空间形要求
层高相对较低,面积相对较小;通常都是依附于垂直界面,且整体通高的一种呈现方式。依附体空间是为了整合空间,避免零散混乱,使空间得以简化,易于形成图与底的梳理。
利用这种简单的几何体空间本身具有的概括性和包容性,能将空间中繁琐的空间物质隐藏在体空间内,使整个空间趋向一种简洁秩序和理性。这种体空间依附于垂直的界面,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面积,提升空间使用效率。
分类
强调型空间
它在整个空间表达上能够形成图底关系中图的部分,且在界面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开敞性,即虚的部门占一定的比例;体内部细节可以采取逐层聚焦的方式进行展示性收纳,也可以是有概括性和包容性收纳。
由于它本身就与空间形成了对比,所以它在整体空间上就形成了明显的心理分区。它具备独特形体空间的聚焦性和渗透性型体空间的延伸性;聚焦性是因为其色彩材质与整体空间形成差异性对比;而延续性是因为它虚的部分比较多,功能安排和分区上能与整体建立一定的连续性。
消隐型体空间
与整体空间呈现融合状态,或用软质材料、细腻肌理、镜面反射等方式弱化其体量感;让它与整体空间融合呈现一种消隐状态。私密性要求高,不需要展示性空间物质;
界面以实体占比居多,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入口处理相对隐蔽;
与独立体空间的区别
依附界面、垂直通高
悬浮体空间
空间形要求
场景面积相对较大,层高相对较高;空间限度小自由度比较高;
它可以结合独立型和依附型的各种特点综合进行表达;
分类
独立悬浮体空间
它根据功能需求看做成渗透型或私密型,即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外界依附;在整体空间中易于形成空间的主导,与整体空间形成对比聚焦;
组合悬浮体空间
就是多个独立悬浮体空间的横线或纵向空间排布形成错落有序的节奏感,可独立可依附,且多个独立体的空间可以是完全封闭的排布(像积木),也可以是多个悬浮体空间相互渗透、相互穿插、相互交融;色彩和材质相互呼应的一种状态。
一个是独立形成聚焦,一个组合建立融合
体在空间中的构成状态
空间中只有一个体的情况
不考虑色彩和材质的情况下单独体会略显孤立隔绝;较强的强调性,传达理智、纯粹但略显高冷;
空间中的体在视觉重力的平衡、秤杆式均衡与整体空间的融合
空间中多个简单体块分散排布
概述
这种体表达的是低调、稳重、理性的空间氛围;但注意多个体分散排布时,多个个体之间的视觉构图平衡,保持体与体之间的间距留白;
各个体之间的构图平衡关系要考虑体与体之间的大小、形状、高矮以及体的薄厚之间的协调(特定需求除外);要考虑多个体之间形体上的平衡关系;
组合
高矮胖瘦这个形体组合其实就是为了形体在某个特定视角下的构图平衡关系;其本质目的就是让形体与整体空间协调的同时制造一种熟悉中增添一点意外的惊喜感受;
创造意外的切入点无论是大小形体、高矮胖瘦,材质色彩的变化或形体之间虚实的对比都可以作为切入点;当材质色彩发生变化后,视觉重力感受也发生改变,这时候通过大小面积,高矮胖瘦进行协调,既能产生变化也让形体与形体之间的构图关系达到平衡;
当分散的多个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后,它会比相对密集组合在一起的体显得更为雅致;分散的多个体排列的疏密感受取决于这些体本身的实体感受强度,如各个体之间实体感受强,尽可能将它们的排列间距拉开进行稀疏排列;如遇功能和一些既定因素必须密集排列时,可用材质色彩对体量感进行削减;
空间中体的叠加、消减与整合
叠加
做加法,复制叠加,空间活泼不高冷。
削减
做减法,体形成焦点,细节元素有呼应。
整合
叠加+削减结合,紧密联系,统一整体。
空间中多个体的排列组合
概述
是以整体空间为背景,将多个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去思考;
体的排列组合
重复、起伏、交错和渐变
在色彩、形状、大小、方向和材质的结合进行变化,从而形成单一节奏或组合节奏。
因势利导(强化);逆势而为(平衡)
体贯穿整个空间进行表达
概述
即功能使用与体或体空间进行同构后的再生长出来的这种贯穿表达的结果感受;
这种原本将功能上的使用,通过体这个载体与空间建立很好的联系;这种常用于在体验类的空间;
体贯穿整个空间的推导要点
功能使用的需求怎么与体进行同构
参与同构的各个体之间怎么样保持一种形式美感
功能使用与体或体空间同构后的结果怎么样与空间中的界面进行融合
体与空间界面的关系
与顶面结合
这种空间一般顶面都比较开敞的大空间;功能分区呈现渗透状态;
多个体排列的这种与顶面结合的方式,能够形成比较强的连续性,完整的连续性带来的这种统一感能形成空间中主导视觉冲击力的来源;同时也扩大了空间的纵深感;
与垂直界面结合
加厚结构构建
如加厚空间的某片墙或结构部分的墙体柱体,以一种界面装饰的方式加厚形成体的感受,能够给人带来刚直有力,可靠静穆的空间性格。
这种方式需要注意体界面装饰的虚实变化,避免生硬或死板的感觉。因此可以在加厚的部份去结合功能上的使用或展示性的收纳配合灯光融入到这个体里面。
有功能需求要分割界面以便形成体
因势利导进行加厚,让界面由面变成体。
建立联系形成体的感受
整合收纳功能形成体的感觉;整合界面需求和收纳及功能相结合成为体 的表达;
与地面结合
即以低矮的方式作为家具,在功能使用性质上的一种体现;常用于空间比较大,功能集合相对较多的空间。
这种体在材质色彩上进来与地面接近,在形体的表达上避免过度的夸张和复杂。尽可能的弱化体自己的一个独特性或者地面与相邻的垂直界面进行结合表达。跟体贯穿整个空间的表达类似,呈现空间化简为繁化零为整的处理方式;
不同形态的体对室内空间视觉影像
体的形体特征
三大形体
方体
本身组织性很强,易于匹配到形式对位。它传递一种稳定沉稳,规整理智的感受;但如果对比度把控不到位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严肃顽固生硬的感受
弧线体或弧状体
以球形体作为原形,延伸出很多变化方式;它体现出来一种包容圆滑,同时伴有弱方向性,无重点的特征;
在其内部空间观察,它能表达出一种绝对的向心性,人在弧形空间内部比较容易感受到完形的强烈特征,也较容易形成安静柔和、恒定安全的空间氛围。
尖角体
它能表现出一种动荡、集结不安理性,还有动感锋利和坚韧的感觉;这种体更多运用于造型。
从形体到形体
对比和平衡
空间中形体参与建构,要么就是以对比的方式,强调它的视觉重力感受,把它塑造成主角,并与其他空间的其他线面建立形式对位关系,将整体空间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格式塔;
要么就是弱化其形体表达,让形体参与整体空间的平衡,让整体空间呈现出一种融合状态;或者通过这些要素特征弱化其形体,让整体空间在视觉上达成一种平衡;
要素特征
大小面积;虚实表达;色彩明暗;
肌理粗细;透明程度;软硬程度;
总结:大多暗繁实——小少明简虚
空间形体设计思维推进顺序和辩证方法
由空间预期想要的氛围格调作为引导,结合现场条件考虑与哪个界面进行结合,是否可以将一些功能空间融合形体变化成“体空间”进行表达;而这些形体或者“体空间”通过切丝切片切块后组合排列贯穿表达,让最终形体的设计与整体空间的建构表达,呈现一种内部具有变化,整体和谐的状态
体的加工方式
切丝、切片和切块
体的虚实表达和重力感受
空间中体的造型设计过程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考虑人的需求、空间的需求和空间主题的需求
体的变化切入点:形体、材质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