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表现部分常见征象
影像表现部分常见征象:包含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乳腺、泌尿系统的常见征(骨骼肌肉系统暂未包括)
编辑于2022-09-06 16:27:18 江苏省影像表现常见征象
中枢神经系统
“融冰征”:脑出血亚急性期,血肿周边吸收,中央呈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呈“靶征”
“白靶征”
“黑靶征”
脑囊虫病:T2上囊肿内囊液及周围水肿呈高信号,囊壁和囊内模糊不清的头节呈低信号;T1中囊肿内附有一点状高信号外,均为低信号
“盔甲脑”:慢性硬膜下血肿,大脑由广泛的钙化壳包绕,少见
“落日征”:先天性脑积水,临床表现两眼下视
“颅底凹陷征”: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MRI失状位显示小脑扁桃体呈舌状
“哑铃征”:神经鞘瘤,CT骨窗可见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椎管扩大,肿瘤穿过神经孔向硬膜外生长
“脑膜尾征”:脑膜瘤,MRI注射Gd-DTPA,肿瘤出现明显强化,60%肿瘤邻近脑膜发生尾状强化(脊膜瘤同)
“束腰征”:垂体腺瘤,MRI示肿瘤向鞍上生长受鞍隔束缚致冠状面肿瘤呈葫芦状
“熊猫脸征”:肝豆状核变性,MRI示中脑顶盖高信号,红核低信号构成“眼睛”,中脑导水管(长2)、周围灰质核团(短T2)构成“脸”
“直角脱髓鞘征”:多发性硬化,MRI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矢状面呈条状,可垂直于侧脑室
“帽征”:椎管内肿瘤,长T1长T2,由于水肿呈高信号,难以与肿瘤区分,在肿瘤一侧或者两侧可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的低信号
呼吸系统
“云絮状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哑铃状”——原发综合征、肺结核 “斑片状、云絮状,边缘模糊”——继发型肺结核(渗出浸润为主)X线 “树芽征”——继发型肺结核(空洞为主)CT “晕圈征”——肺曲菌病 CT “晕征”——肺隐球菌病 “分叶征”、“毛刺征”——周围型肺癌 “分叶征”、“毛刺征”伴“小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或薄壁囊腔——肺腺癌 “肺内孤立结节影”、“爆米花样钙化”——肺错构瘤(良)
“轨道征”: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与CT平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征
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呈“刀削状”
“印戒征”: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共同表现为印戒征
支气管扩张
囊状扩张——葡萄串样,液平
静脉曲张型扩张——粗细不均念珠状
“肺动脉高压征象”:肺血管纹理近肺门处增粗,外围分支细小
“空气支气管征”:由于实变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其内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
“碎石路征”:磨玻璃样密度影内出现较为广泛的网状影
“原发综合症”:肺部原发灶、局部淋巴管炎和所属淋巴结炎三者合称
“卫星灶”:结核球邻近肺肺野可见散在的增殖性和纤维性病灶
“空气半月征”:由于曲菌球不侵及空洞壁,体积又小于空洞的内腔,在曲菌球与空洞壁之间可见新月形空隙,称空气半月征。(肺曲菌病)
“水上浮莲征”:肺包虫病,当内外囊完全分离时,内囊陷落于液平面上,致液平面凹凸不平。(肺棘球蚴病)
“蜂窝肺”:特发性纤维化中晚期患者结节状影最增大,同时伴有广泛厚壁囊状影,形成似蜂窝状。
中央型肺癌的三阻征象: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反S征”:右上叶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水平叶间裂随之上移,呈凹面向下,与其肺门肿块向下隆起的下缘相连,形成反置的S状
“手套征”:阻塞性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带状或条状致密影,当相邻的支气管扩张呈手套状
“胸膜凹陷征”:表现为肿瘤与胸膜间的线性或幕状影(周围型肺癌)
“血管造影征”:CT增强检查时在肺叶及肺段实变中出现血管增化影。(弥漫性肺癌,空气支气管征)
“晕轮征”:有略高密度影环绕结节,病变边缘模糊。(肺转移瘤)
“袖口征”:肺水肿时支气管壁和周围结缔组织内有液体积存,使支气管环形壁影增厚
“蝶翼征”:肺水肿时对称性双侧肺门周围的大片状影
“白肺”:广泛的肺实变使两肺密度普遍明显增高,两肺肺野呈白色
“韦斯特马克征”:肺缺血表现
消化系统、腹膜腔
“龛影”;充钡的胃肠轮廓某局部向外突出的含钡影像
食管、胃肠均可出现龛影
不规则龛影——溃疡型食管癌(胃癌)
胃溃疡直接征象
“憩室”: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
“环形征”:当钡剂大部分通过后,肿瘤上下方食管收缩,肿瘤处食管似被撑开,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其上下缘呈弓形或环形。(食管平滑肌瘤)
“粘膜线”: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c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
“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似狭长的颈
良性胃溃疡
“皮革胃”:癌累计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缩窄。(全胃癌)
“半月综合征”:进展期胃癌II型的X线常表现为不规则龛影,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且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外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但锐利,其中常见结节状或指压状充盈缺损
“激惹征”/“跳跃征”:钡剂显影时不易停留而迅速派出。(回盲部肠结核)
“卵石征”:为纵横交错的裂隙状溃疡围绕水肿的黏膜形成,弥漫分布于病变肠段。(小肠克罗恩病—X线)
“线样征”:肠管由于水肿及痉挛而狭窄,长短不一、宽窄不等的线状
“双晕征”/“靶征”:分层现象。(急性期小肠克罗恩病—CT)
“梳样征”:增强扫描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扭曲,直小动脉拉长、间隔增宽,沿肠壁梳妆排列。(小肠克罗恩病肠系膜改变)
“苹果核征”:浸润型大肠癌
贲门失弛缓症——“漏斗状/鸟嘴状” 食管静脉曲张——串珠状/蚯蚓状充盈缺损 十二指肠溃疡——龛影乳头状改变、假性憩室、十二脂肠球星畸形、激惹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十二指肠水平部“笔杆”样压迹 溃疡性结肠炎——“纽扣状/T字型溃疡” 胃窦癌——“肩胛征、袖口征” 胃淋巴瘤——“腔内不规则龛影及菜花样充盈缺损” 胃息肉——“乳头状或葡萄状边缘光整的充盈缺损”
“双环征”/“三环征”:肝脓肿在动脉期,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双环征;若两者间有一强化的脓肿壁外存层环则称三环征。
“抱球征”: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弧形移位。
“树上挂果征”:早期动脉相肿瘤边缘出现斑点、棉花团状显影。
“早出晚归”:肿瘤染色维持到肝实质后期不退
“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中T2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下,肿瘤表现边缘锐利的明显高信号灶
肝海绵状血管瘤
“牛眼征”:少数肿瘤中央见无强化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肝转移瘤)
“中心点征”:肿瘤包绕伴行的门静脉小分支;CT增强检查可出现囊内强化的小圆点影。
“靶环征/半月征”:胆总管结石时上部胆管扩张,结石部位的层面,扩张的胆管突然消失,于充满低密度胆汁的扩张胆管中央或后部可见高密度的结石。
“软藤征”:从肝门至肝外围由大到小的胆管扩张,呈枯树枝状。(胆管癌(腺癌))
“双管征”:胰头癌累及胰管和胆总管扩张。
“双泡征”:胃和十二指肠球表现为明显胀气扩大,器质性狭窄在立位时的表现。
“假肿瘤征”:在绞窄性肠梗阻中,两端闭锁的绞窄肠段中充满大量的液体,在周围充气肠管的衬托下形成类似于肿瘤样的征象。
“咖啡豆征”:闭袢性肠梗阻时,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成为“假肿瘤”征。如充气闭袢肠管呈"U"形,由于在形态上类似咖啡豆,则称“咖啡豆"征。
“长液面征”:在立位腹部平片上,扩大的小肠内可见几个长的液平面,其上气柱低而扁。
“区、回肠换位征”:小肠扭转表现为回肠移位到左上腹,空肠移位于右下腹。
“脾曲截断征”:脾曲以上的大小肠积气、积液和扩张,结肠脾曲以下之大肠无积气、积液。
肝细胞癌——“快进快出”
“花环征”——胆囊腺肌增生病
“反3字征”——胰头癌侵犯十二指肠
循环系统
“肺门舞蹈征”:在透视下,可见两肺门的粗大肺动脉扩张并有比较明显的波动
“卢腾巴赫综合征”:房缺同时伴有二尖瓣狭窄
“艾森曼格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使得原来的左向右分流出现右向左分流,皮肤黏膜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漏斗征”:主动脉在动脉导管附着处呈局部漏斗状膨出,其下方主动脉骤然细小而内收
乳腺
“导管征”:表现为乳头状下一或数支乳导管增粗、密度增高、边缘粗糙。可见于乳腺恶性病变,但非特异
“晕圈征”:表现为肿块周围一薄的环形透亮带,有时仅显示一部分,为肿块推压周围脂肪组织。如:纤维腺瘤
“酒窝征”:增厚的皮肤向肿块方向回缩形成。如:癌肿侵犯cooper韧带
“漏斗征”:乳头后方的癌瘤与乳头间有浸润时,可导致乳头回缩、内陷
泌尿生殖系统、腹膜后间隙
“肾自截”:全肾钙化
“蛇头影”:病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处有一囊肿,即扩张、膨出的末段输尿管,囊肿与扩张的输尿管相连犹如伸入膀胱的蛇影
骨骼肌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