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_backup_07236c
理论缺陷:1.知识结构、经验、能力以及信息等因素的限制2.有限理论的决策者往往不能通盘考虑决策环境中的各个复杂因素3.由于理性水平的限制,最终所选方案可能是次优而非最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五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第三节 决策的方法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一)决策背景的性质分析
决策背景具有不稳定性 决策背景的决策背景特征: 1.整体性和综合性 2.复杂性 3.动荡性
(二)决策背景的不确定性模型
评估环境不确定模型:P79图 一:环境变化程度(静态:稳定—— 动态:不稳定) 二:环境复杂性程度(简单——复杂)
(三)决策背景的分析步骤
1.明确决策主题 2.提出假设 3.收集资料 4.整理资料 5.趋势预测和评估
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
(一)活动方案生成方法
1.5W2H
由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
2.头脑风暴法(面对面交流)
奥斯本
规模:10-15人 会议时间:40-60分钟
四条原则: 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做评论 2.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3.建议不必深思熟虑,提出的方案越多越好 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不足之处:1.专家人数受限,代表性可能不充分 2.受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 3.受群体思维的影响,随大流,为权威所左右
3.德尔菲法(背对背发表意见)
不足之处: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特征:匿名性、反馈性和收敛性
4.强迫联系法
将固定目标和随机选择的目标联系起来
(二)活动方案评价方法
1.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
2.财务评价方法与非财务评价方法
3.动态评价方法与静态评价方法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又称:波士顿法(BCG矩阵)
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分析图:P81 Y轴:业务增长率 X轴:相对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
1.“瘦狗”型:都低 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
2.“幼童”型:业务增长率较高,市场占有率较低 a: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明星”型 b:如果判断不能转化成“明星”型,应忍痛割爱,及时放弃该领域
3.“金牛”型:市场占有率较高,业务增长率较低(市场饱和) 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稳定)
4.“明星”型: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 企业应该不失时机地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三、选择活动方案地评价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
1.线性规划方法
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学规划
2.量本利分析法 (产量、成本、利润)
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变动成本
求保本量:总成本=总收入→固定成本+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单价 →保本量(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求达到目标利润地产量: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利润=销量*单价-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达到目标利润的产量=(利润+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二)风险型决策
决策树:P82-83
(三)不确定型决策
1.大中取大法(乐观原则)
2.小中取大法(悲观原则)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后悔值原则)
(1)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2)找出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3)选择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方案
4.等概率法
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为1/n,然后再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
第二节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一、理性决策
(一)理论决策的基础
理论决策也称:科学决策 决策的目的:组织利益最大化
该理论提出了有关人类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 经济领域:求得最大利润 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化选择
针对古典理论的缺陷, 西蒙等人提出了以“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
理论缺陷: 1.知识结构、经验、能力以及信息等因素的限制 2.有限理论的决策者往往不能通盘考虑决策环境中的各个复杂因素 3.由于理性水平的限制,最终所选方案可能是次优而非最优
(二)理论决策的基本内容
理论决策模式的要点:6个 理论决策的主要环节:6步
二、行为决策
西蒙和马奇
(一)决策中的行为基础
从是否参与决策出发, 两位学者按照人的假设对管理理论做了分类
第一,机械人模式
古典决策理论
第二,动机人模式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第三决策人模式(管理人模式)
社会系统理论——巴纳德 决策理论——西蒙
决策者把学习、记忆、习惯等心理学因素作为决策的行为基础
(二)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
(三)行为决策代表型模型
1.DHS模型
丹尼尔、赫什利弗尔和苏布拉马尼亚姆
更强调过度自信和有偏差的自我归因
2.HS模型(统一理论模型)
宏和斯坦
“观察消息者”:完全不依赖当前或过去的价格
“动量交易者”:完全依赖于过去的变化
3.BHS模型
巴伯瑞斯、黄和森托斯
直觉偏差
三、非理性决策
(一)渐进决策模型
林德布洛姆
在以往的政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策, 新政策是对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与修改。
(二)政治协调决策模型
实质:把公共政策看成利益集团斗争的产物。 广泛的通过对话、协商、讨论,协调利益关系, 在达成妥协、谅解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三)领导集体决策模型
建立在领导者优秀的素质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
马克斯.韦伯
工具理性:着重考虑手段对达成特定目的的能力或可能性 价值理性:关注权力本身是否符合绝对价值
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一、环境分类
(一)一般或宏观环境
指任何时期对所有组织均能产生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最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和教育
4.技术环境
5.自然资源
(二)具体或微观环境
指那些对组织的影响更频繁、更直接的外部环境因素
1.顾客
顾客是一个企业的基础
2.供应商
3.竞争者
非盈利组织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4.管制机构
一类:能够直接影响和控制企业行为的机构(房管局)
另一类:一些社会公众机构(房地产经济协会)
5.战略同盟伙伴
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科研院校
企业与政府部门
(三)组织内部环境
指那些对组织影响最频繁、最直接的环境因素
1.物质环境
资源环境
1.人力资源环境
2.物力资源环境
3.财力资源环境
2.文化环境
(四)环境个层次间的关系
5个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一般环境分析方法
PEST分析法
P:政治与法律环境 E:经济环境 S:社会与文化环境 T:技术环境
(二)具体环境分析方法
五种力量模型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之父”
潜在进入者
进入障碍影响因素: 1.规模经济(显著) 2.产品差别化(小) 3.转移购买成本(高) 4.资本需求(高) 5.在位优势(明显) 6.政府政策(不利)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产品
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
买方和卖方议价实力
买方或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行业竞争者
现有企业的竞争
(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
安德鲁斯
SWOT分析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SO战略:增长型战略 ST战略:多种经营型战略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
脚本法(情景分析法)
定量脚本法
定性脚本法
优点:开阔企业管理者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 提高他们对环境威胁的警惕,企业的战略更具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