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黄廖本《现代汉语》 语法 第1-5节 思维导图
黄廖版本 《现代汉语》语法章节第1-5节部分知识总结,包括语法概说、词类上、词类下、短语、句法成分等考试重点部分的知识总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起来观看哦。
编辑于2022-09-11 12:36:42 贵州《一起经音义》刻本用字构形分类研究,刻本用字结构类型类化:受上下文影响而同化、受俗构件影响而类推、受古构件影响而类推。
汉字的字际关系 • 1.汉字的构形关系:指处于汉字构形系统中的单个汉字之间形体结构上的关系。2.汉字的使用关系:指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在使用中由于记词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这是叶蜚声、徐通锵版本的《语言学纲要》第 5-9章节只知识思维导图的总结。 包括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和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章节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起经音义》刻本用字构形分类研究,刻本用字结构类型类化:受上下文影响而同化、受俗构件影响而类推、受古构件影响而类推。
汉字的字际关系 • 1.汉字的构形关系:指处于汉字构形系统中的单个汉字之间形体结构上的关系。2.汉字的使用关系:指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在使用中由于记词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这是叶蜚声、徐通锵版本的《语言学纲要》第 5-9章节只知识思维导图的总结。 包括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和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章节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语法 (第一到五节)
第一节 语法概说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什么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组合法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笼统来说,语法就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
语法规律
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语法学(知识或理论)
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什么 (传统)
词法
词的分类
词的构成(构词法)
形态变化 (构形法)
句法
句法结构(短语)
句子的分类
(近代)
句法
词法
词的分类
词的构成(构词法)
形态变化 (构形法)
句法
句法结构(短语)
句子的分类
语义
语义成分
语义指向
语义特征
语用
说话的语境
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
句法结构的变化
语法体系
语法系统
客观的语法体系是指一种语言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自成系统的。
语法学体系
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述语等的系统性。带有主观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
不研究个别的,而是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来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如:汉语中“看看”“学习学习”等词的重叠现象。说明有些动词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示动作的少量或短时。
稳固性
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则是最稳固的。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法有变化,但是相对稳固,比如词序和虚词一直都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总会有差异,现在的语言类型就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语法单位
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
词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的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
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
是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是若干词按语法规律组成的。
主语-谓语(陈述关系/主谓关系) 动语-宾语(支配或涉及关系/动宾关系) 定语-中心语(修饰限制关系/定中关系) 状语-中心语(修饰限制关系/状中关系) 中心语-补语(补充说明关系/中补关系)
两种析句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二分法)
第二节 词类(上)
划分词类的依据(或标准)
按词的音节的多少
单音词
复音词
按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
单纯词
复合词
按词的历史来源
新词
古语词
方言词
外来词
按词的语法分类(词性)
语法功能
词的分布功能 (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
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
这一类词能不能跟另外一类组合
用什么方式组合
组合后发生关系
“太阳”(名词)不能跟副词“不”组合; “出来”(动词)能跟副词“不”出来
虚词没有作句法的功能,但有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
即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
“的”用在偏正短语里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形态
构形形态
如 :重叠, “研究”重叠为“研究研究”;“老实”重叠为“老老实实”,这是动词和形容词在形式和语法意义两方面都不同的形态变化
构词形态
如:加词缀,“凿”这个语素可单独成为动词,加词缀就构成另一个词汇意义不同的词“凿子”,“子”就是构成名词的构词形态
意义
这里指的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和意义类别。
如: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马、牛、羊”等的词汇意义不同,但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三者是一个共同体的不同表现
同一类词里,各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
如: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但“现在、今年、东方”等词这类名词来说不起作用。 ①但是这些词能跟受数量短语修饰的名词的主要功能(作主语,做宾语)相同②跟动词形容词不同③意义又都是事物,主要或多数特征相同,所以可以归为名词
在不同大类的词之间也有共性
如:动词和形容词都有经常作谓语的功能,可以归并为谓词。
实词
名词
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
河岸、东郊、周围、里屋(新疆、北京、广东、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方位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如;"(柳树)叶子、“(河边)柳树”;名词一般不能作补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①有几个副词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例如“园子里净杂草”。“不人”、“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山不山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②还有,近年来在书面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例如“很绅士”中的“绅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特性。“很淑女”中的“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桌子”,一般是不能成立的。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及其他少数词除外,“妈妈、哥哥、星星”,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是构形的形态变化。
④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如:[用事实]讲话、[被人]发现
⑤汉语名词单复数同形。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在表示复数时,可加后缀“们”,如朋友们,家人们。加“们”之后不能再受数量短语修饰。“们”还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一般不作宾语。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
除了能作主、宾、定语外,还常作状语,表示事物发生的时间。
方位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作动词
走、停、看、宣传、保卫
心理活动动词
爱、怕、恨、羡慕、喜欢、希望、讨厌
存在、变化、消失动词
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判断动词
是
能愿动词
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趋向动词
来、去、上、下、出、回、开、过、起、起来、上来
形式动词
进行、予以、加以
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核心),如“他来了”、“我们热爱祖国”
②动词能够受副词“不”的修饰,只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很怕他、很羡慕他”
③能够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看不看书”
④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见“动态助词“)
⑤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想想、说说、散散步、打打球、尝尝看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第二音节读轻声。但与“红旗飘飘、蝴蝶飞飞”中的形式和语法意义都不同,飘飘、飞飞第二音节都读原调,不读轻声,意义上表示延长,不表示短暂。
三类特殊动词
判断动词“是”
常居谓语中心,后面不能有补语和助动词“了、着、过”,也没有动词重叠式,可以有“v不v“并列提问式。
“是”字句中“是”的用法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者属于什么。甲等于乙,主宾语可以互换位置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这孩子是单眼皮”
表示事物的存在“遍地是牛羊”、“教室前面是一片菊花“,这类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词语。全句是存现句
注: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如“他的性格是变了、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我们的战士是勇士”。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不能省略。不重读时可以省略。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构成"是....的”格式,同“他是个卖粽子的“里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参看“语气词“)
能愿动词(助动词)
能用在动词语、形容词语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论作用。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 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
常作状语,如“我们[要]认真对待” 但是与作状语的副词不同
①它有“v不v”式和“不v不”式,如“他[能不能]来?”,“他[不会不]来。” ②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与一般动词也不一样
①它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语”中'要、会”是一般动词。 ②不能重叠③不能带助词“着了过“④不能带数量补语。
趋向动词
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驱动,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按带宾语的功能
及物动词
名宾动词
谓宾动词
名谓宾动词
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性质形容词
好、坏、伟大、勇敢、聪明、大、小、长、肥
状态形容词
雪白、笔直、墨绿、火红、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叭叽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①常作定语或谓语中心,如“太阳红、红太阳”,“观点模糊、模糊观点”。多数形能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如“快走、老实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要重叠或加助词“地”才能作状语,如“慢慢说”、“呆呆地望着他”、高高地翘起来、轻松地说笑”,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如“看清楚、走快(了)”。 下划线部分 → (少部分形容词可修饰动词,在动词后是补语,在动词前是状语)
常定语、谓语 少性质形修饰动词作状语 重叠或加“地”作状语 部分形作补语
②不带宾语。 A:但有些性质形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如“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纯洁队伍(使队伍纯洁),有致使义,这时叫使动词” B: “花了眼、直着身子、高过我”中“花、直、高”等是动词。这种动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后带宾语时是动词这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
③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简单、太小。性质形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如*很简简单单、*太雪白),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种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即以形态变化表示形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因重叠就表示程度加深了。
原式与重叠式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有的是把“干净”归为形容词,把“干干净净”归为状态词,等于说重叠是构成新词的手段。实际上重叠后的词是原词的另一种形式,词典是不另立词条的。
单音节重叠式:AA或AA的、AA(儿) 早早、长长的、好好儿、慢慢儿
双音节重叠:AABB、AABB的或AABB(儿) 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双音节还有A里AB式,限于少数有贬义的形容词 马虎-马里马虎、小气-小里小气、古怪-古里古怪
⑤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以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通通、亮堂堂、黑不溜秋”,不能加“很”
⑥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但它们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如“漆黑漆黑(的)、雪白雪白(的),不算构形重叠”。
固定格式:两个反义或近义的单音形容词AABB式,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红红绿绿
部分名词、动词、区别词都有这种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打打闹闹、来来往往、男男女女。这种词两个反义或近义单音词联合重叠格式都兼有繁多的意思。
名词 、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名词和谓词比较表
充当何句法成分
能否受“不”的修饰
能否用肯定式并列形式 v不v
能否重叠
概括意义
表达作用
动词和形容词比较表
否能带宾语
能否受“很”修饰
重叠方式和意义
概括意义
区别词
区别词的意义
表示人或事物的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民用:军用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②不能单独做主语、谓语、宾语。但是,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如:公私分明、看见两男两女、雌多雄少、生男生女都一样。组成“的“字短语后常做主谓宾语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如:非正式会谈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①形容词:可以充当定语,谓语,一部分形容词还能作补语和状语,能加副词“不”和“很”。 ②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单独作谓语,不能前加“不”。 ③区别词缺少谓词的主要功能,不宜归入谓语(动、形) ④有的书将区别词算作形容词中的特殊小类,叫非谓形容词,那是根据区别词能作定语,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数词
数词的意义和种类
基数词 (表示数目的多少)
数目增加可以用倍数表示,如:增加了三倍。 数目减少可用分数表示,不能用倍数。 相邻两个基数连用可以表示概数,如:一两个、三四条、三五斤
系数词(零或0、一至九) 位数词((十百千;万亿万亿兆)
可以形成复合数词
序数词 (表示次序前后)
在基数词前加词缀“第”或“初”。第一第二、初三初八 还可用“甲乙丙丁"或“子丑寅卯"等表示序数
数词的语法特征
①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如:十位老师、走一趟。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
①但古汉语“数+名”直接组合为常,“一草一木”。这种数名短语,有一部分中间不可以加量词。如“两姐妹、三兄弟、四小龙、七昼夜、五壮士、十万军民”。这种组合在语义上强调它是个整体,其中一些名词表示集体或表示成对的,也不适和加量词。 ②但有些名词,中间可以加量词,如“睁一眼闭一眼、一手拿枪拿笔、抱成一团”可见现汉语所用的数名短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遗留。 ③数词和量词之间不能加入别的词,例外是“大、小、长”几个形容词。“一大串、一长串”
②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有在数学计算或文言格式中可单用,如“二加八等于十、三头六臂” 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用量词。如“第二车间、第四餐厅”甚至不用“第”,“二车间、四餐厅”
③“倆、仨”是两个、三个的合体数词,意义功能相当于数量短语,后面不能加量词”个”,用于口语。
④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都可以表示。
量词
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量词
专用名量词
个体量词
个、只、条、架、台
集体量词
对、双、副、班、群、打
度量衡量词
丈、迟、寸、厘米、斗、升
借用名量词
借自名词
一桶水、一船人、一碗饭、一尾鱼
借自动词
一挑水、一捆拆、一堆土、一担肥
动量词
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看三天”
专用动量词
动作数
次、回、趟、遭、下、遍
动作时量
住了三年、去了两天、来了三分钟、看了一个小时
借用动量词
借自名词
踢了一脚、砍了三刀、打了几枪、画了一笔
借自动词
看了(一)看、想了一想、摸了几摸
时量词
有时不是量词而是名词来表示。住了三月,做了一个星期。
凡是能加数词,不能加数量短语的是量词。如:分、妙、周、旬 一分、一秒 (*一个分、*一个秒)→ 量词
能前加数量短语的是名词,如:中午、冬天、时期 一个冬天、一个中午 → 名词
有时既能前加数量短语,有时又能前加数词的兼属量词和名词,如:礼拜、星期、小时 一星期、一个星期 → 兼属名词和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征
①量词总是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数词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宾语等,如(一个)人、[一把]拉住,看了<一次>、看一本(宾语)
②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表示逐一、每一、多,能单独充当定状主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代代相传”(作状语,表逐一)、“歌声阵阵”(作谓语,表多) 水中(一个一个)闪亮的波纹(表数量多)、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来(表按次序地进行)、一个一个都是好样儿的(表“每一“)。
③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如:“馒头论个,油条论条"(作宾语)、“我想有(个)家、“带(份)礼物给你"中是“一个、一份”的省略,限于“一”
④量词能与哪些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有相同有不同。如普通话说“一个人、一头(口)猪”,有的方言说“一块人、一根猪”
副词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①表示程度:格外、分外、越发、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倍加、不大、比较、差不多
②表示范围:都、均、总共、仅仅、光、一齐、一概、一律、皆、通通
③表示时间、概率: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将要、就要、马上、顿时、终于、早晚、一项、向来、屡次、依然、重新、偶尔、再三
④表示处所:四处、随处
⑤表示肯定、否定:必须、的确、不、没有、未必、别、是否、不用、未尝、无须
⑥表示方式、情态:大肆、肆意、特意、猛然、忽然、脸盲、赶紧、悄悄、暗暗、阔步、单纯
⑦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索性、也许、难怪、大约、恰恰、未免、不妨、根本
⑧表示关联:使、也、又、却、再、就
共性个性的例子
①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相同。如:都、只 表示范围,但一个总括全部,前指;一个限制,后指。 ②不、没有、别 都表示否定,但语义用法也不同。
同一个词性,也可能属不同的小类。如:“就” 有表示即将发生、早已发生、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发生(相当于“立刻“)、跟前一情况相反的做法(带有一种故意语气,相当于“偏“)、表示范围(相当于“只“)
副词的语法特征
①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都能修饰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个别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作补语。“很”作补语,前必须加“得”,如“好得很”,“极"作补语,后面必须加“了”,如:“好极了”。(很前加得,极后加了)
②A:在句子中,有一些副词既可以作状语修饰谓词,也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性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如:"只这几家商店开始营业、今天就你淘气、光书就有十箱、单单这一点就够了" B: "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还可以修饰数量短语,如“用了恰好500元、一下子进来了好几个、将近30户住在山头、工作已经三年了”。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所述的事情都已经成为了事实。
③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何必、刚好、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④A : 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成对使用的,如“打的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 B : “没有(没)”是副词也是动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他没有书”,这是是谓语中心;否定动作或形状的存在时是副词,“他没来、脸没红”,这时是状语 C:“白、净、怪、老”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两个“白”只是同音字,语义和语法性质都不同,意义上已经失去了联系。并不是形容词兼副词。“怪、净、老”上同。 D : 注意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对别人的意见不能[一概]否定(副词)、他[突然]来到会场。(形容词)”。“一概”不可作谓语、定语。“突然”可作定语、补语、谓语、谓语中心,如“突然事件、来的突然、这件事很突然”。 E : 注意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相似点:都表时间又可作状语。不同: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而时间名词可以,时间名词能加介词词组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如“[从今天]起”
代词
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代名词
一般代名词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时间代词
数量代词
代谓词
动词形容词,如:怎么、这样、那样
代数词
多少、几
代副词
副词,如:这么 、那么
注:每、各、某、本、该、另、别的、其他、其余等都是指示代词。
特殊实词拟声词
拟声词可以作状语、谓语、定语、补语、独立语,也可单独成句。作状语有时后加“地”、或“一声”。
①有人把拟声词划为虚词,但拟声词能作句法成分和独立成句,虚词不行。 ②也有把它归入形容词,因跟形容词有相似的功能,但是它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能作独立语或独立成句,意义跟形容词差别大。 可见它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实词。
特殊实词叹词
常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它与依附实词表示虚词的语法意义的虚词不同,但是它一般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 可见他也是特殊的一类实词。
合称为 “声词”
体词
数词
代词(代名词)
量词(名量词)
名词及名词性短语
谓词
第三节 词类(下)
虚词
虚词的共同特点
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有例外,可以说:“ '关于'是个典型的的介词"。这是把介词“关于“事物化,当作名词,作主语;两人对话,甲说“我不想去,可是.....“乙说:“别可是了,去吧!“这是把连词借用作动词,作谓语中心。) ④不能重叠
介词
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常常充当语义成分(格)的标记。(表目的时间处所方式、施事受事、关涉对象等等)
介词短语又叫介词结构或“介宾短语”,习惯上把介词后头的“引介成分”叫做“宾语”。但介词的宾语,同动语后头的宾语不是同一个概念,它是“引介成分”的俗称。
表示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打、到、往、由、至、趁、当、当着、沿着 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按、按照、遵照、依据、靠、本着、用、通过、拿、比 表示原因、目的: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表示施事、受事:被、叫、给、归、由、把(将)、管 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跟、和、同、给、替、向、除了
介词短语常做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和定语,[在浏览室]看书、[从早上]工作到晚上、[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黄河发源<于青海>、(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在动词谓语句里。可用特定的介词标明动词与名词之间或动作与事物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或格关系 我[按要求][在晚上][用车子][把行李][给他]送<到车站>(补语) 表方式 表时间 表工具 表受事 表对象 表处所
介词大都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有的完全虚化,如“从、被、对于、关于”等,但不少介词还处于过渡阶段 如:他比我干劲大(介词)他和我比干劲(动词) 他给我买书(介词) 他给我一本书(动词) 这样的词还有“拿、到、跟、由、让、对、向、朝、往、用、靠、通过、在”等。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①是否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②是否能加动态助词、③或者重叠,如果能就是动词。
连词
连词 "和”与介词“和”的区别:①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②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现状语。③连词“和”有的可以省略,介词“和”不能略去或该用顿号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①在定语后面写成“的“ ②还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的”字短语,如“吃的、红色的、彩色的、这样的、先进的、打鱼的”。具有泛指性。这种短语在句子里只用作主语或宾语。
地
得
者
①组成“者”字短语,如“获得一等奖者”,相当于“获得一等奖的”,是名词性短语,有书面语色彩,可以和口语色彩的“的”字短语一样分析。 ②至于“作者、读者”中的“者”,应该算名词性语素,不是助词。
之
古汉语的结构助词,用双音节定语修饰单音节中心语时会这样用,如“光荣之家、前进之路”,“之”是现代汉语中的古汉语成分,有时相当于口语“的”,居定中短语的中间,具有文言色彩。
动态助词
不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表示的是动作或形状变化过程中的情况,也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动态。动态又叫“体”或"情貌"
着、了、过
尝试助词
助词“看”念轻声,,是尝试态,用在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示尝试。
时间助词
“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他十点钟到的北京、我昨天进的城” “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如“昨天上午你干什么来着?”
“的”和“来着”都限于表示过去的事
①但“的”偏重于强调动作的时间、处所、方式施事等。如“老王发的言,我没发言”(=是老王发的言)、“我前天进的城“(=我是前天进的城)
②“来着”偏重于肯定动作行为,如“我七点吃早饭来着”,只是肯定“吃早饭”这动作。
约数助词
把、来、多、左右、上下
比况助词
似的、一样、(一)般
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其他助词
"所"是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所见”指称看到的人或事,“所闻”指称听到的事情,“所....为”表被动
①“给”紧靠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态,偏口语色彩。 ②“房间都给我收拾好了、房间我都给收拾好了”,这种“给”既可用于主动,也可以用于被动,或删去都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
“连”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也(都)...."格式,表示隐含比较。
语气词
主要用在句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它本身念轻声 句中表达语气的手段有四种:语气词、语调、副词(难道、多等)、句法格式(如v不v式、是...,还是....”等)
语法特征
①附着在全句后面或句中词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 ②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示语气,有的语气词还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啊”。反之,有的语气可以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的区别,如陈述语气。
陈述语气
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区别
①看“的“后面能不能加上相应的名词,如“他是买菜的(人)、这本书是新出版的(书)"是结构助词,是“的“字短语,是“字句句式。②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是否改变,如果改变了就是结构助词。如果基本意思没变只是语气有别,就是语气词。③对于用“是”字的句子,还可以用否定句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上,加在“是”前,“的”是结构助词,如“他不是卖菜的“;只能加在“是”后,“的”字就是语气词,如“他是不会来的“。
虚词“了"字
虚词 “了”有两个,“了1”是动态助词 "了2"是语气词。 他掌握了1三门外语了2。 这本书我读了1三天了2。
有时“了1、了2”在句末连用,根据同音删略的原则,删了一个,剩下一个,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 自行车他骑走了。(=了1+了2) 枫叶的叶子红了。(=了1+了2)
“了”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即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也表示事态的变化。
此外,有些语气词还有成句的作用,如“了”。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句。但有时还需加上语气词才能成句,否则站不住。如"*他做完作业"只能是“他做完作业了”,其他如“花开了、春天了、也不少了、他走了好一会儿了”。
语气词还可以出现在句中、用在主语、状语后面,如“他呀,很想去”。还可以出现在并列的各项之后,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疑问语气
祈使语气
感叹语气
词类的小结
词类的划分至今仍有分歧
各家依据的标准不同
汉语词的本身没有形态依据或类的标记
汉语划分词类依据是功能,而汉语实词功能不是单一的,即词的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对用关系
词的兼类和借用
读音相同,词义有联系。
× 读音相同,意义无关:打门(动词)、打今天起(介词)(是同音同形词) × 读音不同,意义相关:水凉了(阳平,形容词)、凉了一杯水(去声,动词) ✓读音相同,意义有关:两国人民的关系很密切。(形容词)、密切了两国人民的关系(动词) 这件事很麻烦(形),不想麻烦你了(动),因为怕给你带来许多麻烦(名)
词类的误用
名词 、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数词、量词的误用
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倍数不能用于减少,只能用于增加) 今年的钢铁销售产量一下子提高到百分之二十。(提高到→提高了或提高)
副词的误用
代词的误用
介词的误用
对于、对
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对于”
关于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有提示性,需放在主语前;“对于”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在
给
于
由于、由
连词的误用
还是、或者
“还是"用于疑问句,“或者”用于陈述句。如“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改为“还是”)
助词的误用
第四节 短语
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由语法(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大于词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定义
短语是由语法(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大于词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词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分类
结构类(向内看)
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短语等结构
功能类(向外看)
进入更大短语里担任的职务的能力,即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相当于哪一类词,如名词性短语功能类
按是否凝固
固定短语
非固定短语
从意义上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按成句能力
自由短语(加句调独立成句)
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不能加句调独立成句)
按层次的多少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
多层短语(复杂短语)
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短语
主谓短语
①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②整体性质:名词性,今天国庆节 谓词性,阳光灿烂
粮食丰收、阳光灿烂、明天是星期天、明天星期天
动宾短语
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支配+被支配
想他 、盖被子、增强信心、买三碗、接受批评
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
(他)的马(谁的马?)、(江苏)人(什么地方的人?)、(昨天)的事(什么时候的事?)、(新)书、(十吨)钢材
(中国)的崛起、(文艺)演出、(他们)的估计、(动人)的笑、(嫂子)的到来、(长城)的伟大
充当这类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双音节的谓词性短语,修饰语常是名词或形容词,其间一般有助词“的”。它独立成句的能力很差,只能作主语、宾语。如“嫂子的到来好像给我们家到来了节日的快乐”。
状中短语
[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花园里]谈(在哪儿谈)、[这么]走、[绕道]走(怎样走?)、[能]来、[三尺]宽
[能]来:能愿动词与动词、形容词构成的短语,又叫能愿短语,它内部关系有的像偏正关系、有的像动宾关系,本书把它们都归入偏正关系。
中补短语
谓词+谓词
学得<好>、打<死>、看了<一次>(动+数量短语,看了多少次?)高兴<极>了(形+副、高兴的怎么样?)
联合短语
名词性:今天和明天、一个或两个 谓词性:质朴而伟大、讨论并且通过、 勤快、和气、不怕苦
“来不来、好不好”有人认为是正反重叠短语,本书认为是正反联合短语,又“飞呀飞呀、很多很多、你瞧你瞧、你你你”有人认为是重叠短语或联合短语,本书认为是修辞的反复格。
其他短语
连谓短语
上山采药、出去闲逛、看了心烦、听了很高兴、怀着一丝希望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兼语短语
①请他进来、派你去、有人不赞成、称老李为球迷、使你快乐、祝你幸福 ②既作宾语又作主语
同位短语
前后两项共作一个成分,语法地位相同。 又前后项有互相说明的复指关系,又叫“复指短语”
首都北京、孙中山总理、我们大家、春秋两季、“美丽”这个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摔跤这种运动、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同位短语和联合短语的区别
①同位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同物,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人或事物;联合短语前后项是异名物 ②同位短语中间不能插入虚词,联合短语可以 ③同位短语是名词性的,联合短语有名词性和其他词性的。
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具有名词性。如“[喝酒以后]不要开车”
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 和定中短语的区别
①用能否插入“的”来鉴定。“桌子上”的“桌子“和“上”中间不能插入“的”,是方位短语,“上”是方位词;“桌子上面”能插入“的”,说成“桌子的上面”,是定中短语。② “上面”和“下面、左边、南方、东部、中间”都是处所名词,他们还可以作定语,后面加“的”,如“上面的东西”。③ 单音方位词单独作定语时后面不能加“的”,如“*上的东西”。这也说明有些方位词和处所词虽然意义上很接近,但性质不同。处所词一般能回答“哪儿”,方位词一般表示“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量词短语
数量短语
数词+量词:(两个)人、[一拳]打击、拉<三次>、最好的一个
指量短语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数)量词:这件好、[那次]他没去、(哪件)衣服
实词+实词
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用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或语义格。
[用大碗]盛汤、[比前几年]好的多、[为健康]而锻炼、[被巨浪]撕成碎片、[向英雄模范]学习、[对谈恋爱]不感兴趣
少数可以作补语,如“来<自遥远的边疆>、生<于1936年>” 有些还可作定语,这时一定要后加助词“的”,如“(对嫦娥奔)的神话”、(对曹操)的评价、(朝东)的侧门”
助词短语
“的”字短语
属于名词性短语,能作主语、宾语。如,“大的要照顾小的、该来的不该来、他听到的是海浪的声音、少不了吃的”
“的”字短语可以前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的”字短语有时后面可以添加上相应的名词,成为偏正短语。不过这样意义会有较大的变化,由概括性较强的指称意义变成具体意义,而且有的也不能添加相应的中心语,如“人和车都是铁打的”。
比况短语
由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附在名词后面组成,表示比喻,有时也表推测,可作定语、状语、补语、属形容词性短语。
(暴风雨般的)掌声、(死一般)的寂静、[木头似的]站着、[触电一样]哆嗦了一下、浇得<落汤鸡似的>
这种短语因为主要是用来描写类似点,前面很容易用上动词“像、好像”等词,引进比喻的对象或表推测。[好像火一样]灼热(表比喻)、天气燥热,好像要下雨似的(谓语,表推测)
“所”字短语
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如“所想、所需要、所认识”。“答非所问、各尽所能"都是文言成分。
许多 “所”字短语需要借助"的"字还组成“的”字短语,才有可能单说,“*所陈述”,但可以单说“所陈述的”。
实词+虚词
短语的功能类
短语的功能
作句法成分
成句
大部分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但"所"字短语除外
短语的功能凭借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
功能相当于名词的叫名词性短语
功能相当于谓词的叫谓词性短语
主谓短语的功能凭借该短语谓语中心的词性而定
多义短语
结构层次不同的短语
老教师休息室(都是定中,教室休息室是老的、休息室是老师教的) 三个工人的意见(都是定中,工人的意见是三个,三个工人提的意见) 新的职工宿舍(都是定中,职工宿舍是新的,宿舍是新来的职工的)
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学习文件(动宾、定中) 进口机电产品(动宾、定中) 他和你的同学(定中、联合)
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母亲的回忆(①“母亲"是施事,意指母亲想往事②“母亲“是受事,意指儿女想母亲) 他谁都认识(①“他"是施事,意指他认识的人多②“他“是受事,意指很多人都认识他)
语义指向分析
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
咬死了农民的狗(①“狗“是受事,意指“农民的狗被咬死了“②“狗“是施事,“农民“是受事,意指“狗咬死了农 咬坏孩子的狗(①咬坏了孩子的狗②狗咬的是坏孩子③孩子的狗被咬坏了④把坏孩子的狗咬了)
消除歧义的方法
增加实词
“厂长的问题"说成“厂长存在的问题”或“厂长提出的问题”
增加虚词或改变结构
“演好戏”说成“把戏演好”或“演了好戏”
短语分析小结 (注意整理各学派的观点)
短语的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二分法(切分、定性 )
注:在“状动宾”结构中,采用“先状后宾”。在“不看电影”先宾后状可以(动宾关系),先状后宾也可以(偏正关系),遇到“很有道理”就必须先状后宾,因为“很有”是一个黏着结构,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虚词中的结构助词或连词起粘合作用,不算在某一句法成分之内。“的、地、得、和”只是状语、补语、定语和联合结构的标记,不算是句法成分,也不能和前面词语合成一个成分。例外是“的”字结构中的“的”、介词短语里的介词。
短语和词的区分
注:“理发、洗澡”是离合词,合起来算一个词,在扩展之后算两个词(短语),这种词不宜用扩展法。还有“戒什么烟、朋什么友、美什么丽”也不是扩展法,它是词内插入“什么”用来提问,以表示对该概念的否定或不同意。
第五节 句法成分
主语、谓语
主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主语
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
①如果谓语是带宾动词为核心时,要考虑动词所陈述的对象是不是必有成分,是不是施事、受事。 ②拿句首表示时间和处所的词语来说,有时它可以作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如“明天是周一、前面围着一圈人”;有时动词前还有表施事受事的名词作陈述对象,那么时间、处所词语就成为状语了。如“[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树林里],鸟儿叫得正欢”
谓词性主语
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看看 || 好不好?(动词重叠)、苦||变甜(形容词)、生男生女||都一样(动词联合短语)、他不参加 || 也好(主谓短语)、认真地学习||是对的(状中短语)、学得认真 || 是应该的(中补短语)......
主语和话题的不同
①主语是句法概念,话题是语用概念。话题与“说明”配对共存,“说明”是对话题的陈述,指明一句话中的重点信息。话题又叫“主题”,说明又叫“述题”②话题与主语相似而不等同。话题往往在句首,可以由时间、处所状语充当,更多是由句中主语充当,这时二者重合,说明也就与谓语重合③语用方面不同,话题带有强调语气。
谓语的构成材料
通常由谓词性成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动词一般不单独作谓语,动词性词语经常作谓语。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条件:①用在对话里,如“你瞅!"②用在复句的分句里,特别是在先行句和后续句里,如“你来,我就走!"③用在对比、排比句里,如“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④常常要加上一定的语气词或动态助词,如“春天来了”。
形容词性词语也常作谓语,形容词单独作谓语要受到限制①在对话里,提问句和回答句都可以这样用,如“哪个地方凉快?"②用在复句的分句里,主要是对比句或者是先行句、后续句里,如“道远,你多走一会儿不就得了!"、“多穿点衣服再出去,外头冷。“③有时在句末要有语气词,如“我累了”、“天晚了”。
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有汉语特色的一大类型,如“他 || 头脑清醒”、“人生 || 谁不爱惜青春”。详见主谓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作谓语比较少见,有条件限制,如“明天清明节”、“鲁迅,浙江绍兴人”。详见“名词谓语句”
数量短语既属名词性谓语句,又带有谓词性;既有指称性,又有述谓性,后者如“他的体温三十七度、祖国万岁、这孩子快五个月了”
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主语的分类
谓语表示动作时
主语是施事
主语是受事
谓语不表动作时
主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是中性的。
施事主语
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叫施事主语。语义结构是“施事+动作”
狼||把小羊咬死了、演员的表情||抓住了每个观众的视线(都是施事主语句,也是主动句)
受事主语
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叫受事主语。语义结构“受事+动作”
羊|| 被狼咬死了(被动句)、这孩子||我也疼他(受事主语句)、这样好的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受事主语句)
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含义比一般宽泛,只要从意义上看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都是受事
中性主语
主语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叫中性主语,又叫非施事主语。
①小妹||只掉了几滴眼泪、②我们||跑丢了一只猫、这件事||不能怪他、③这个买卖||你是怎么当家的?
主宾之间语义上有领属关系。这种主语有时像施事、如①。其实,主语只是跟谓语有关联,宾语才是施事,如②,也因此,有的句子的宾语可以移到动词前作主语或主语中心,如“我们的猫跑丢了”。但是不能删去宾语而只用主语,否则句子不能成立或者改变了原义。
表动作结果“大楼盖好了”、表工具“钝刀割肉” 表原因“外伤容易感染”、表处所“汤里搁上点松肉”
也都归入中性主语大类
“远近高低||各不同"、“天生一个孩子||好" “大丫头,||水灵灵的一朵花"、“他||刚三岁"、“山上||没树"
谓语中心不用动作动词而用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 和非动作动词“是、有”,主语也都属于中性主语
谓语的语义类型 (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
着重叙述,"做什么、怎么样"又叫叙述句
着重描写,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怎么样“,又叫描写句
着重描写判断说明,“鲁迅,浙江人“、“荷叶,是小青蛙的摇篮”,又叫判断句
注:由“是、有、像”等非动作动词组成的谓语只是用来判断说明主语的情况。例如“知识就是力量”“你啊,真有本事”、 “她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她的眼光好像一把利剑”,这些句子只是作出解释、肯定具有、表示比喻,等等,而不是叙述一个活动、一件事情。
动语、宾语
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语和宾语是共现共存的两个成分,句内有宾语,就必有动语,无宾语就没有动语。动语又叫述语。
①动语可以由单个动词充当,更常见的是动词+补语或+动态助词构成。“露出笑容、打破茶杯、好学汉语”。②有时,某些不及物动词必须带上补语后才能共同带宾语,因为这里的宾语只跟补语发生某种语义关系,如“他走肿了脚” (走是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兼属动词的形容词能带宾语,如“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知识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宾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宾语
这间客厅有二十平方米(数量短语)、海棠已经有红的了,梨还是青的(“的“字短语)、给你一个惊喜(双宾语)详见第六节
谓词性宾语
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边。
参军就是奉献、有成就的人理应受到尊重,但她却受到伤害。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类似复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宾语的语义类型
受事宾语
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割麦子、打落水狗)、动作的对象(告诉大家、感谢你)
施事宾语
施事宾语比受事宾语少见,多用于少数特定句型中。如“来了一位客人、走漏了消息、出太阳了、荷叶上滚着水珠、天上飘着白云、一锅饭吃十个人”
中性宾语
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宾语,非施事非受事宾语
可以借助不同的变换式或介词标记来辨认
结果宾语:盖房子、挖坑(盖成房子) 处所宾语:回南方、坐车上(回到.....、在.....上坐) 时间宾语:熬夜、过中秋节(在....里熬着、在.....时过) 工具宾语:编柳条、喝小杯、吃大碗(用.....编) 方式宾语:存活期、寄快递(用....的方式存) 原因宾语:避雨、缩水(因...而躲避) 目的宾语:交涉过财产问题(为....而交涉) 类别宾语:他当班长,我是学生(他是班长) 存在宾语:那里有鱼(鱼在那里) 其他宾语:上年纪、出风头
带宾语的情况
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按带宾语的性质
名宾动词
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
敲、砍、摇、打扫、修理、收割、采购等
谓宾动词
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真谓宾动词
能带谓词和动宾、状中等动词短语作宾语的谓宾动词,但不能带以谓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
打算、估计、计划、认为、主张、准备、省得
如:值得认真地学习,不能换成 值得认真的学习
准谓宾动词
可以带以谓语为中心的定中短语,不能带动宾、状中等短语
给予、加以、予以、致以、进行
如:进行认真的调查,不能是 进行认真地调查
真准渭宾动词
能带名宾又能带谓宾的动词
开始、失悔、痛感、意味着、有助于
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开始了新的变化
名谓宾动词
名真谓宾动词
既能带名宾,又能带真准渭宾动词
指出、看见、说、表明、抱怨、埋怨
如:指出了他的缺点、指出了他有很多缺点
名准谓宾动词
既能带名宾又能带谓宾动词的名谓宾动词
得到、有、作等
如 :得到了大家的帮助
名真准谓宾动词
可以带上述两种宾语的的名谓宾动词
形象、保证、称赞、担心、赞成、反对
想象将来的美好景象、想象自己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大家正在想象美好的感受
定语
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限制性定语
一般能回答“哪一种或哪一类的、多少、何时何地”
限制性定语是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加以限制,给事物分类。定语越多,所指的范围也就越小。
同一性定语和中心语是同一关系。所指内容一致。 把结构助词“的”换成“这个”,整个偏正短语就转化为同位语短语。 如“(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
描写性定语
回答“什么样的”
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种特性,使语言增加形象性、生动性
语义指向
多数描写性定语和所有限制性定语的语义指向是“顺向指向”,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少数描写性定语的语义指向是“逆向指向”,指向中心语前头的人,而不是中心语 如“他终于熬过了这个苦闷的夜晚。(他←苦闷) 他又做了一件蠢事(他←蠢) 他在困难时期只吃了一顿饱饭(他←饱)
出现定语逆行指向的语用原因是为了追求语言经济性和特殊表达的需要
定语和助词“的”
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是否加“的”,涉及定语的词类、定语或中心语的音节多少以及其间的语义关系。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加“的”起强调作用
多层定语
多层定语是定中短语
一只大白鸡
定语是偏正短语
我的同学的父亲的朋友
定语是联合短语
红的黄的白的菊花
状语
状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别和位置
构成材料
状语不只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动词(能愿动词)、形容词(表示状态的);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充当。 如“上午来了,拼命地跑、头也不回地走了、应该做、认真考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一遍地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像姐妹一样亲热”
①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一般名词、动词是少数,限于能用来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如“电话购票、笑脸迎人、公费出国留学、现金支付、现钱交易、现场直播、综合治理、摸索前进”。 ②动词常组成短语来作状语,如“他[一动不动地]蹲在地上、老木匠[不眨眼儿地]等在车门旁”
分类
限制性
描写性
语义类别
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语义上指向描写动作状态, 有些是描写动作的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 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不都是一致的
状语和助词“地”
多层状语
状中短语+状语
<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流>
补语
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结果补语前面不加助词“得”。“她放跑了罪犯、这个字写错了、他被打肿了眼睛(这句的动词要带上补语才能带宾语,即不是动词带宾语,是中补短语带宾语)”
语义指向:结果补语的并不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指向主语或宾语。 我们打赢了球(指向主语“我们“)→我们打球,我们赢了 我们打破了球(指向宾语“球“)→我们打球,球破了 我们打完了球(指向谓语中心“完“)我们打球,打完了(这句,汉语的中补结构是汉语结构凝练这一特点的表现)
①甲队打胜了乙队 ②甲队打败了乙队 两句补语意义相反,可是两句的意思相同,关键在于补语语义指向不同①“胜“指主语甲队,宾语乙队可以省略②“败”指宾语乙队,乙队不能省略,主语甲队也不能省略。
情态补语
补语前有时用“个”、“得个”,如“雨下个不停、他说个没完、、打了个稀巴烂、闹得个鸡犬不宁”。 用“个”字,中心语后面可能加上“了”。用“得”字的,补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去,如“把你美得、看你那头发乱得、看你急得呀!” 这种句子表示的是:或者有无需或无法形容的意味,让对话者自己体会。
趋向补语
他跳<上>车子,一阵风似的扑<来>、人们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此外。趋向动词“起来、下去、下来、上、下”,有时有引申义,如“笑起来”的“起来”表示开始,“笑下去”的“下去”表示继续,这种用法的趋向动词已经虚化成了动态助词,虚词不划分句法成分,不算补语。
数量补语
动量补语
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如“看了几遍、走了一趟、看上几眼、打了我一下”。
时量补语
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住了三天、等了一个钟头”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 或者动作实现后持续的时间,如“成立了五年了、挂了一天”
特例:“来了三个星期(月)”中的“星期、月”也可表示时段,但它们不是量词,而是时间名词。
补语一般不用名词性成分充当,或名词性成分一般不能做补语
时地补语(介词短语补语)
可能补语
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用“得”或“不得”充当
这种 东西晒<得>晒<不得>? 眼下这事儿再耽搁<不得>了。得立刻解决。 这事大意<不得>
表示有无可能进行
程度补语
限用于“极、很”和虚词“透、慌、死、坏、多”,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用“一点、一些”表示很轻的程度。
补语与宾语的辨认
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还是宾语,主要看标记、关系和词性
①看标记。看有无助词“得”,有就是补语。可插入助词“得”也是补语。而某些动词含语素“得”,像“获得丰收、取得胜利、觉得好看、心情显得沉重”,中间的“得”字是构词成分,不是助词。
②看关系。可用提问法,看动词后面的词语能回答什么。能回答“V什么?”的是宾语,能回答“V得<怎么样>?”的是补语如“爱干净和扫干净”
③看词性。宾语可由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成分充当,以名词性为主。补语限于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例外就是表时间(时段)的名词性,如“我等了你<三个小时>了、我浪费了三个小时了”二者比较,用“把”字提宾法来鉴别,能用“把”字提宾语提到动词前的是宾语,否则是补语。 动词后面是量词短语的话,如'看了三次和看了三本”,有动量词的就是补语,有名量词的就是宾语。遇到“”看书看了三个小时”,这里有表时间的名词性偏正短语,就可用变化法。“看书把三个小时看了”不合原意,“三个小时”是补语。
补语和宾语的顺序及多层补语
顺序
动+补+宾:打破砂锅、走出教堂 动+宾+补:去昆明两次、回家去、拿纸只笔来 动+补+宾+补:拿出书来、走进教室去(双层补语 动+宾+补+宾:给他三次钱(双层宾语)
双层补语
结果+动量:叫醒三次、打晕两次、走散半年 趋向+补语:踏上一脚、看上两眼、寄来一年了 趋向+趋向:拿出书来、露出笑容来、跑回老家去 (“出“和“来“、“回“和“去“中间有宾语时是两个补语,没有宾语时是一个补语。“出来“算离合词)
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也可以是谓词性词语。“经济的振兴要靠科学技术“、“要重视智力的开发” 动词或动词短语进入“定+的+x”这个名词性框架中获得指称性,即名词性,成为借用名词或短语。 “振兴、开发”本是动词,他们被放进定名框架中,又处于主语中心或宾语中心这些名词常驻的位置,也就成为定语中心。
正如“两船人”的“船”,是名词,进入“数+x+名”框架的量词位置中,临时获得计量功能,成为借用量词
状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
独立语
独立语独立于八种配对成分之外,它是句子的特殊成分。所谓独立和特殊,在于它身在句内又与句内中的其他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没有配对的成分。独立语是由于语用或表达的需要才出现在句内的,在表意上有其特定的重要作用。
插入语
使句子表意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
称呼语
用来互换对方,引起注意
感叹语
用叹词表示感谢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情感和对应等。
拟声语
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
句法成分小结及理解
句子成分与句法成分
①句子成分分析法流行的初期,人们认为句子是由词构成的,即“用词造句”,短语不能充当句子六大成分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流行,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出来的句子往往是左一个短语右一个短语,短语里还可再逐层分出短语,最后再分出词。研究发现,句子大都由短语加句调构成。句子成分里有六大成分,短语里也有六大成分。句子里有句法结构,短语里也是句法结构,所以把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名为句法成分,就用了一个术语来代替或不使用句子成分和短语成分两个术语了。
怎样辨别句法成分
主语、宾语经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条件限制。 (限制:谓词性主语后面的谓语总是由非动作性谓语(含判断动词、形容词等)充当。)
谓词经常充当谓词性词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条件限制 (明天清明节、鲁迅,浙江绍兴人。详见“名词谓语句“)书p87
名词性词语不能作谓语,充当谓语有条件限制:①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②只能是短句,不是是长句③一般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④限于说明是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它与前两种无条件限制的句型不同,属于特殊句型。 从它表示否定时必须加动词来看,实际上应该看成动词谓语句的变体或省略形式。
补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个别个例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如“来了<一个月>”,它的条件限于表时段的时间的词,前面必须有数量词修饰
怎样辨别不同析句法及其句法成分的差异
①1980年以前,我国早就流行着"句子成分分析法(成分分析法)"早期代表作是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规定一个句子成分由一个实词充当,短语不让以整体整体充当充当句子成分,要分解成若干成分。
成分分析法 :凡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不能作主语、宾语的,或动词性短语不能作谓语的,都是成分分析法的一种,绝不是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