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财政支出规模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二、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三、世界各国的财政支出实践 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财政支出概论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
从静态来看,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形式安排,支配的资金量
从动态来看,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持续分配预算资金的活动过程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
消耗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指政府为开展政务活动的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发生的支付活动
消费支出
诸如国防支出,行政支出
投资支出
如各级政府公共投资支出
转移性支出
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不相应的获得商品和服务
社会保障支出
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向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财政补贴支出
只通过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税式支出
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按政府职能分类
按行政级次分类
中央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
预算支出规模
政府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支出的预算要素测出的年度支出数据
决算支出规模
指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实际完成的支出总量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的衡量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
无论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看,财政支出规模都呈现出一定的上涨趋势
国际经验表明,一般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的规模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规模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主要原因是:一是总量上,我国预算管理总体实行的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政支出规模。二是结构上,发达国家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较多,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目前还处于建立和完善阶段,没有单独的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支出也相对较少
财政支出规模都直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分析
政府活动的扩张理论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非平衡增长理论
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
财政支出的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财政支出会增加企业或者居民的收入水平
如对企业的补贴支出,或者说是支出对居民的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财政支出的替代效应
财政支出的替代效应是指财政支出会相应降低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消费者就可以花更少的钱用于该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进而将增加对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也就是通过价格的相对变化将财政支出的影响传导到其他产品的和服务上,通过增加对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替代了对受补贴产品或者劳务的消费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合起来也被称为激励效应,一项财政支出可能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
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指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成倍增长,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通过乘数效应来实现
按照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不同,分为购买性支出乘数和转移性支出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要大于转移性支出乘数,当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购买性支出,促进经济较快恢复
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
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指财政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的财政支出会通过税收机制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从而使私人消费的支出被挤掉了
二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通过借债会使债券市场上的资金利率提高,从而导致私人部门的投资减少甚至退出
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
指政府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利益转移的现象,从而使财政支出带来的利益产生再分配
也就是说,一项财政支出可能不会使目标群体受益,而使非目标群体受益了,如住房补贴支出的目的在于补助穷人,但其在短期内会造成住房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致房价的上涨,以致真正获益的是富人,而不是穷人
财政支出的绩效
财政支出的绩效的内涵
财政支出绩效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财政支出安排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产出或者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效率,效益及效果情况
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社会经济组织与政府,财政都对其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的二者存在许多差别
二者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社会经济组织衡量某项支出是否有效益及标准很简单,就是经济效益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衡量某项支出是否有效益,要考虑支出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支出的社会效益
计算所得与所费的范围不同
社会经济组织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只计算自身的各项成本,费用与效益,不考虑其他人为之付出的成本费用及从中获取的利益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则不仅要计算自身的成本费用与收益,而且必须将外部性计算在内,站在全社会的高度来核算各项支出的成本效益
择优的标准不同
社会经济组织在进行效益分析,确定某项支出是否应该进行时,择优标准很简单,即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
财政的择优标准却不是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比较法
因素分析法
最低成本法
公众评判法
财政支出改革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理清政府与市场间资源配置的职责边界
越位—政府过度干预
缺位—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不足
政府失灵—政府无效干预
理清政府与社会的职责边界
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分开
调整和规范政府管理的事项
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
灵活运用监督融资和生产的三种角色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从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上看,并目前我国经济事务支出仍然较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仍有压缩空间,而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略显不足
教育支出
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进一步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医疗卫生支出
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
优化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支出差距
持续改进财政支出方式
分类甄选财政支出方式
一是对于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等纯公共产品,政府应选择足额无偿的财政支出方式
二是对于基础设施中的农村道路,城市道路一般选择足额支出的方式,对于高速公路等存在收费的可能的道路,可选择有偿或者部分的支出方式
三是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方式选择,要根据不同阶段教育而有所区分
四是对于具有外溢性文化等准公共产品,应根据其外溢程度的高低,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五是对于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如地方一般戏剧团等,应适度采取有偿支出的方式给予支持
六是对于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对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和税收弹性明显的领域,适宜选择隐性支出方式中的税式支出方式
优化财政拨款方式
健全地方各级分税制财政体制,减少财政拨款环节
扩大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增加财政拨款的透明度
推进财政补贴改革
清理整顿现行的补贴项目,合理确定补贴范围
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逐步减少补贴数额
改进补贴方式变暗补为明补,增加补贴的透明度
改善财政贴息的实施效果
明确税是支出的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