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蛋白质分子基础第二章 蛋白质的制备
蛋白质分子基础第二章 蛋白质的制备思维导图,本图知识梳理清楚,欢迎有需要的同学下载使用。
鱼类学第十章 感觉系统,这张思维导图讲所有涉及到的内容做了整理,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都可以用。
鱼类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思维导图,这张思维导图讲所有涉及到的内容做了整理,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都可以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二章: 蛋白质的制备
第一节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1.生物组织的机械破碎
研磨法
超声波法
冻融法
酶解法
(细胞外分泌物无需破碎)
2.根据蛋白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溶剂进行抽提
水溶性蛋白用中性缓冲溶液抽提,
酸性蛋白用稀碱性溶液抽提,
脂溶性蛋白用表面活性剂抽提
3.离心
去亚细胞颗粒、细胞碎片
4.粗提
沉淀法、超滤法、萃取法
得到蛋白质粗制品
5.精制
可用层析法、电泳法等进行精制
6.结晶
取得蛋白质晶体并测定蛋白质的性质
第二节 蛋白质的粗分离
材料的选择
目的蛋白质的含量要高
容易获得
不同种属和个体会有差别(时空表达)
动物:性别、年龄、季节、生理条件不同,蛋白质在质和量上会有区别
植物:不同组织、器官、不同发育阶段、有外来病理侵袭时各不相同
注意:取材后立即使用或置-20−-80℃保存备用
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尽量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
20~5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PBS),pH7.0~7.5;
0.1 mol/L Tris-HCl ,pH 7.5-8.5;
缓冲液中可加入EDTA(1~5 mmol/L)或者蛋白质稳定剂(DTT,PMSF,protease inhibitor)等。
其他注意事项
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
制备植物细胞时,在缓冲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啉酮(PVP)可以减少褐变, 它可以吸附多酚化合物。
革兰氏阳性菌可用溶菌酶消化,37摄氏度处理15分钟即可溶解细胞壁。
革兰氏阴性菌较难消化。可先用非离子去污剂(如Triton X-100)、巯基乙醇或甘油处理细胞。在溶液中还可加入脱氧核糖核酸酶I(10 ug/mL),可以使溶液的黏度降低,可以提高抽提液的质量。
膜蛋白的释放
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各种细胞器当中
叶绿体
线粒体
内质网
或细胞核
外周蛋白的分离
外周蛋白
通过静电力或共价键和外膜脂质的极性头部螯合在一起。
与膜的内、外表面弱结合的膜蛋白
占膜蛋白的20~30%
改变离子强度/提高温度
利用含金属螯合剂(EDTA)的适当缓冲液可将其抽提出来
膜内在蛋白的提取
内在蛋白(固有/整合蛋白)
嵌合在膜脂双层结构中。
大部分膜蛋白是固有蛋白
原则
抽提膜蛋白时,首先削弱膜蛋白和膜脂的疏水结合,同时保持疏水基暴露在外的天然状态。此过程叫做增溶作用。
常用的增溶剂是去污剂,它可以使膜蛋白疏水部分与膜分离,同时保留住膜蛋白表面的疏水结构。
按结构可分为四种
1.阴离子去污剂
脱氧胆酸盐(DOC),SDS
2.阳离子去污剂
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
3.两性离子去污剂
二甲基十二烷基甘氨酸
4.非离子去污剂
Triton X-100,Tween
用去污剂增溶之后,膜蛋白要用透析的方法除掉去污剂,再进行其他方法的分离纯化
其他方法
用脂肪酶A消化脂肪,使膜蛋白释放出来
在高pH值和较高温度下进行超声作用,以释放膜蛋白
在低温(-200C)下,用丙酮处理组织和细菌,抽提出大部分脂肪。再将所得到的丙酮干粉溶在水溶性的缓冲液中,可溶性的蛋白就可以分离出来。再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浓缩和脱盐
脱盐
透析法
用前在含EDTA的溶液中煮——除去核酸酶和蛋白酶
纤维过滤透析法
分子筛层析法
浓缩
沉淀法
用盐析法或者有机溶剂法将蛋白质沉淀,再将沉淀溶于少量溶液中。
吸附到层析柱上,然后用少量盐洗脱
干燥吸附法
用固体吸附剂如Sephadex G25等,冻干法,真空干燥法。
渗透浓缩法
将干粉PEG-20000涂在装有蛋白质溶液的透析袋上,可吸干水分
超滤浓缩法
用超滤膜滤去小分子和水,达到超滤的目的
超过滤法
离心超滤法
选择规则:截留分子量不应大于目的蛋白的1/3
注意
耐受离子情况,低温,低转速和加速度离心,防止局部蛋白浓度过高产生沉淀; 0.2M NaOH重生。
沉淀法分级蛋白质
沉淀是物理环境的变化引起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分子生成固体凝聚物析出的现象。
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使蛋白质析出。
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
蛋白质溶液
水溶性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亲水基团
能够发生水化作用,可以和水结合,进入水溶液当中。
在溶液的pH值偏离等电点时,蛋白质就会带同样的电荷,导致同性相排斥,使蛋白质分子进一步分散。
等电点时整个蛋白质是中性的,水化作用此时最弱,蛋白质的溶解度值最小。
方法学原理
破坏蛋白质与水分子之间的水化/水合作用
减弱蛋白质分子之间同性相排斥的作用
常用方法
盐析法
保持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盐溶作用
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0.15-0.25M/L)
是一种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且沉淀析出的方法。
在高盐溶液中,蛋白质溶解度的对数和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关系:
有机溶剂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可以使蛋白质沉淀
原理
1.增大带电质点之间的静电引力(F)。
2.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合层,使蛋白质分子脱水而沉淀。
有机聚合物沉淀法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