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语言学概论思维导图
汉语言文学自考必考科目——语言学概论第八章,不用看书直接背这个就可通过,全部根据考试大纲所做,所有科目和章节都有,会陆续发布。
编辑于2022-09-15 09:09:11 内蒙古自治区第八章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
涌现现象
沟通的次数和沟通度的关系,在3000次左右,沟通度突然上升,音义的结合从这一点开始由混沌变为有序,这个原始人群便开始建立语言了。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非线性过程叫做“涌现现象”
语言起源的神授说和人造说
神受说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授予的
人创说认为语言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感叹说:认为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而来的
“摹声说”与“约定俗成说”的联系和区别
模声说认为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模仿,人们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听到各种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如风声,水声,雷声及各种动物的叫声,便摹仿这些不同的声音作为各种事物的名称
约定俗成说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通过彼此约定,规定各种事物的名称,于是产生了语言
手势说:认为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有过一个手势语言的阶段,有声语言是从手势语言演变而来的。
劳动叫喊说:认为雷人的有声语言是从原始人劳动时的叫喊声演变来的,劳动叫喊声先演变为耗子,进而发展成为有声语言。
语言起源的一元论
最初由历史语言学通过对世界上不同语言的比较,提出了“世界语言是从同一个语系的发展变化而来”的观点,这就是语言起源的“一元论”
领会
语言产生的条件
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语言才有可能产生
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有声语言才有可能产生。
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才有必要产生语言。
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语法系统中组合规则发展的表现
分析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综合应用
分析语言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义系统中的表现并举例
语言的发展首先表现在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组合部分上。这种发展演变通常是缓慢渐进的,往往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到。
语音的发展演变最为明显。比如英语knot ,knight ,gnash ,里词首的k和虽有字幕但并不发音,这是因为英语中原本有复辅音<kn >和<gn>,后来的塞音消失了,但单词的拼写并没有及时跟上语音演变的步伐,结果就出现了单词拼写与现代语音不一致的现象。比如杜牧的《山行》,诗中的“斜“,”家“,”花“三个字本来应该是押韵的,但用今天的普通话去读,”斜“与后两个字并不押韵,这并不是因为古人用错了韵,而是因为古今汉语的韵母已发生了变化。
语汇的发展演变跟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文革时期就出现了一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词语,像“红卫兵”,“牛棚”,“斗私批修”等。在旧词消亡的同时,新词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比如“微博”,“博客”,“打黑”,“人气”等。
语法系统虽然比较稳定,但其实也在发生缓慢的变化。比如印欧语系不少语言,都曾发生过由宾—动到动—宾的语序演变。
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脸”原来指两颊上部,后来“脸”的指称范围扩大了,用来指整个面部。
举例说明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了语言的发展演变不能使突变的,而只能使渐变的。渐变性的意思是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是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语言的稳固和发展都是由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一语言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本能不变,另一方面又不能变得过于急剧。“不平衡性”的意思是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的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举例说明现代科学如何从不同学科及跨学科的视角看语言起源问题
最初由历史语言学通过对世界上不同语言的比较,提出了“世界语言是从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发展变化而来的观点,这就是语言起源的一元论
后来考古学和古人类学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头骨的的比较,测定出人类大脑的容量,进而确定了人类意识和思维产生的时期,这一事件跨度长达10万年到120万年。有研究表民人类发源于非洲,世界各地的人类均为几万年前非洲“能人”的大迁徙所致,这为语言的发生地点提供了证据。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探讨意识,思维与大脑,神经与心理的关系,从生理上说明大脑和神经的进化与语言形成的关系。从心里上说明人类心智的发达已经达到了可以将抽象的符号与心理和思维活动联系起来的水平,从感性思维进入理性思维,是语言发生的物质和心理基础。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识记
地域方言
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做“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一定具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就称做亲属关系。比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因此它们之间就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
社会方言
在一个处在同一地域的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的变体就称为“社会方言”
区分社会方言的不同表现
社会方言中最典型的就是语汇一章讨论过的“行话”。不同行业有着自己的行话,外人一般不懂,也不使用,因而行话的使用往往可以起到显示说话人身份的作用。但是行话中也会不断地有一些用于转入全民语言,成为全民语言的一部分。
阶级和阶层的差别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的差异。
基础方言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领会
通用语与共同语的联系与区别
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形式可以叫做“通用语”。
“通用语”不完全等同于“共同语,后者是社会打破地域走向完全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共同语是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它能够积极地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可能就会是通用语,但仍应看到二者在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在语言统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的差别,不能把二者完全混为一谈。
官方语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方言中的语音对应关系
方言除了在语汇和语法上会有许多相同点之外,在语音上也会存在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比如将现代汉语中的上海话和北京话的双唇塞音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有规律的对应:上海话里以p为声母的字,在北京话里也以p为声母,这种方言之间有规律的非个别语音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就叫做“语音对应关系”。由于这种语音对应关系涉及成批的词语,因而不可能是个别的或偶然的,只能用不同的方言具有共同的历史来解释。
综合应用
以汉语和印欧语为例,说明怎么区分亲属语言和地域方言
以英语,意大利语和汉语为例,说明基础方言是如何确立的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语言接触和影响的结果有哪些
语言借用
这种语言借用了那种语言的成分,那种语言借用了这种语言的成分,这就是语言的借用现象。语言成分的借用中最常见的,最突出的就是词语的借用。
语言并存
双语现象
语言的”并存“,也就是所谓的“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一种社会现象。
“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指个别人会说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而是指一个言语社团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语言转用
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换。
说明语言转用的过程,分析为什么双语现象并不一定会导致语言的转用
过程
最初一个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逐渐学会另一民族的语言而形成双语现象。
而后新学会的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民族语言随之退居次要地位,使用范围逐渐萎缩。
直至最后本民族语言完全停止使用,语言转用也就算是完成了。
原因
首先,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相关
其次,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
第三,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语言混合
非克里奥尔化
当克里奥尔语和作为它的基础的那种语言并从于一个社会之中时,如果基础语言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说克里奥尔语的人就可能根据基础语言来不断调整,校正自己的语言,使克里奥尔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结果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尔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尔化”。
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的现象。
洋泾乓语
以中国出现过的洋泾乓英语为例,说明洋泾乓语的特点
洋泾乓语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从语言功能上看,洋泾乓语只用于口头交际,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其使用范围狭窄,至少在产生的初期只用于同外国人进行贸易通商或其他有限的交往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 从语言系统上看,洋泾浜语的语音夹杂有当地音,语音结构也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数量有限,基本来自外来语言,但也包含一些当地语言的语汇成分,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通常已减少到最低限度。
克里奥尔语
概要
洋泾乓语与克里奥尔与语的关系
概要
说明语言接触会造成哪些语言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不同
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语言中语音成分和语法成分的借用现象
除了介词语言中,也有语音成分和语法规则的借用我国有些少数民族语言,伴随着借用汉语的词也接来了,某些原本本族语言中没有的因素。比如顾比如,裕固与在进入汉语词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负原因,其中有些负原因不仅用于汉语介词,而且还用于本族语言的词语,语法方面的借用,包括词缀的借用虚词的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
区分外来词的不同类型
借词
译意词
仿译词
概要
借词,意译词,仿意词的联系和区别
借词和”译意词不同,后者是用本族语言的够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并把外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比如汉语把英语的telephone乘坐德律风是典型的借词,而叫做“电话机”就是译意词; 把penicillin称作盘尼西林是典型 借词,而叫做青霉素就是译意词。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比如汉语中的黑板(blackboard),黑马(Blackhorse),足球,马力,热狗,超级市场等就是这种仿译词。 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在语音,语法上一般都要顺应借入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在翻译外语词并形成借词时,遇到了介入语言所没有的音,就要用借入语言里相近的音去代替。
第四节 语言的规划和规范
识记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8217700
社会和政府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一般被称为“语言政策”。
而狭义的“语言规范”则更多的是指对具体 语言文字现象提出的建议和做出的决定。而所有这些内容一般也统称为“”语言规划和规范“或”语言规范“。
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的内容
在没有正式官方语言的国家里确定官方语言
在没有正式的民族语言的民族内部选择基础方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
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共同语进行规范化
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语言
为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创制文字和对语言的文字系统和形式进行改进或改革
另外还包括动员全民积极关注和参与语言文字建设,推动语言的现代化和全社会的语言文明。
语言规划的两个特点
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是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来实施的。
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影响遍及千家万户。
举例说明该如何推广和规范民族共同语
虽然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必然要经过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但真正要使全社会普遍使用一种民族共同语,还需要靠法律和政府的力量来进行推广。比如我国明清等朝代就曾颁布政令在南方各省强制推行“官话”。
建设民族共同语还需要加以“规范”。共同语的规范工作既包括宏观上国家通过法律,行政命令等形式规定出一些明确的标准,并首先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影视传媒,信息处理等行业和范围内强制实行;也包括微观上语言学家和社会各界对共同语内部的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议,引导广大民众自觉减少语言中的混乱现象,
举例说明如何贯彻动态的语言规范观
子主题
民族语言
所谓民族语言,不是指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的语言,而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的语言。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的民族语言政策
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使少数民族和汉语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我国政府的一些做法还进一步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如果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语言文字为主;而且各民族的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提倡”用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料库,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问题
我国目前在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方面实行双语政策,即一方面保障各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一方面又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不仅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淡的原则,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新时期建设和谐语言社会的需要。
简单应用
说明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如何确定的,举例不同国家的不同做法
综合应用
指出怎样看待当前的网络语言现象
网络文字不妨可以看作是语“行业语”类似 一种社会方言,一方面可以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至少不必限制少数人使用,但在社会上和媒体上就不应提倡用这样的词语,另一方面是在学校教学中仍需要鼓励青少年学好规范的汉语,媒体宣传上也还是要引导作者和读者使用规范的汉语。
指出怎样看待新兴的“时尚词语”
应爱看到,新词语和新格式的出现其实是不可抗拒的,有些新词语,新用法也确实有“抓人眼球”的作用,但如果其中有些现象并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对语言文明和社会和谐也没有好处,那么无论是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还是社会公众,就都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当坚决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