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病理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这是一篇关于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思维导图,包含充血、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
动脉性(主动性)充血
eg.炎症
静脉性(被动性)充血—淤血(淤积在小V、毛细血管)
eg.
左心衰→肺淤血
急、慢性均有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肺泡间隔水肿
*慢性左心衰—主要是间隔水肿—KerlayB线
肺泡腔内伊红色水肿液(含纤维蛋白)
肺泡腔内漏出红细胞(肺V端毛细血管静水压、通透性↑、破裂)
*急性左心衰—主要是肺泡水肿(肺V主要分布在肺门)—肺门蝶翼征
慢性~特有
肺泡间隔纤维化
肺泡腔内心衰细胞(含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不要红细胞(离开血管)了—出现含铁血黄素
淤血:慢性左心衰
*巨噬细胞分解Hb产生含铁血黄素需要时间—慢性左心衰
出血:出血性梗死、铁锈色痰
溶血:慢性血管内溶血(PNH—含铁血黄素尿—Rous实验(+))
肺褐色硬化
右心衰→肝淤血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小叶中央血窦扩张淤血—暗红色;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黄色
淤血性肝硬化:严重慢性肝淤血→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网状支架塌陷、贮脂细胞增生、汇管区纤维化
血栓形成
概念:活体血管内血液凝固 / 血液中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①内皮损伤(常见)
内皮下胶原暴露、释放FIII →激活凝血系统
②血流缓慢、涡流形成
③血液凝固性增加(eg.恶性肿瘤)
分类
白色(血小板/析出性)血栓—头部
部位:血流较快的心脏、动脉
成分:血小板
eg.风湿病、SLE(心瓣膜疣状赘生物)、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混合(层状)血栓—体部
部位:心脏、动脉;可呈球状;可为附壁血栓
成分:灰白色血小板小梁 + 纤维素网(网罗RBC)
eg.二狭—左心房、心梗—左心室、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动脉瘤
红色血栓—尾部
部位:静脉
成分:纤维素网(网罗RBC)
eg.下肢深V血栓
透明(纤维素性/ 微)血栓
部位:毛细血管
成分:纤维素
eg.DIC(休克)、超急性排斥反应
结局
软化、溶解、吸收
*大多数血栓部分软化→血栓栓塞
*心瓣膜血栓一般不发生完全溶解吸收
机化
肉芽组织取代血栓
再通
阻塞的血管血流部分重建
营养不良性钙化
静脉石、动脉石
栓塞
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
栓子
脱落的血栓(最常见)
(骨折)长期卧床→下肢深V血栓脱落→右心→肺A栓塞(致死!)
亚心炎、二狭、心梗→左心血栓脱落→脑、肠、四肢A(体循环栓塞)
脂滴
长骨(股骨干)骨折(多<3天)、糖尿病→肺A、体循环(通过毛细血管)栓塞(<20mm)
气体
正压静脉输液—空气栓塞
减压病(沉箱病 / 潜水员病)—氮气栓塞
羊水
分娩→肺栓塞(肺小A和毛细血管内发现角化上皮、胎毛)
致猝死—过敏性休克、血管痉挛、DIC
微生物、肿瘤细胞团、绒毛
梗死
原因
血栓形成(最常见)
冠脉 & 脑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栓塞、痉挛;血管受压
梗死灶
形状取决于血管分布方式
地图形:心
节段形:肠
锥形:脾、肾、肺(尖端指向脾门、肾门、肺门)
质地取决于坏死类型
心、肾、脾:凝固性坏死
脑:液化性坏死
颜色取决于病灶内血含量
贫血性—白
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心、肾、脾、脑
*肝—既可发生出血性~,也可发生贫血性~
出血性—红
严重淤血(肺梗死先决条件)、组织疏松
肺
*肺出血性梗死“自带”慢性肺淤血
因为肺为双重血供(肺A、支气管A),血供非常丰富,若发生梗死,一定是先有淤血,再发生血管阻塞
*肺实变一般是贫血性梗死
肺多为出血性梗死(肺组织疏松,可容纳多量血液),但因炎症发生实变→贫血性~
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