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二、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的思维导图。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二、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神疾病的病医学
生物学因素:遗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疾病精神的症状学
概述
精神症状的本质——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地位——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②精神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的意识控制;③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认知障碍
感知觉及其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错误的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幻觉
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虚化的知觉体验。按涉及到的感觉器官分为幻听(临床最常见幻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真性幻觉
病人感知的幻觉形象与真实事物完全相同,幻觉表象清晰生动,存在于外在空间,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
假性幻觉
病人所感受到的幻觉表象不够清晰、不够鲜明生动且不完整,存在于主观空间,病人常描述此种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
感知综合征
视物变形症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
思维障碍
联想障碍
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
思维奔逸
随境转移、音联、意联、心情高涨、意志活动过多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联想连贯性异常
思维松弛——联想内容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不易理解
思维破裂——话语分开成句,但无法联系起来
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上出现破裂性思维的表现,但语言上更为杂乱
联想过程异常
病理性赘述——啰嗦,无主题,东拉西扯
思维中断(思维阻滞)——说话突然停顿,片刻又重复说话
联想形式障碍
持续性语言——给病人提出问题,病人每次回答都重复第一次回答的话
重复语言——多次重复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
刻板语言——机械、刻板重复无意义词句
模仿语言
思维自主性异常
思维被强插(思维插入)——脑子里插入了别人的思维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不受支配,强制性涌现于脑中
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无任何意义,但挥之不去
思维逻辑障碍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病人一定要走左边代表自己是左派
语词新作——][代表离婚
逻辑颠倒——无前提无依据、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
矛盾观念——无法判断对错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妄想是病理性的委屈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地观念,不接受实事与理性的纠正。特征:①信念扭曲,妄想无关实事存在与否,而在于信念偏离常理或专业知识的强度;②坚信不移,妄想不接受实事与理性纠正;③内容为个人所独有,与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某些共同的信念不同。
关系妄想——认为大街上的人在自己背后指桑骂槐,话里藏针
被害妄想——总是认为有人害自己
影响妄想——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某特殊东西或仪器的干扰与控制
被洞悉感——自己所想被周围人都知道
释义妄想——天上乌云滚滚,预示股市会暴跌
夸大妄想——坚信自己有明显超过实际的能力,可伴思维奔逸,意向活动增多
罪恶妄想——觉得吃饭时掉了几粒米饭给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对不起国家、同事及家人,多次到公安自首,要求改造,甚至想以死谢罪
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爱人对自己不忠,因此对爱人加以检查与跟踪
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感情
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关的思维障碍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注意涣散
注意减退
注意转移
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
错构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虚构
虚构是指由于遗忘,病人难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被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缓
痴呆——假性痴呆可逆
都会出现智力下降
定向力障碍
对周围环境的定向障碍——时间、地点、人物
自我定向障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意识障碍
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
嗜睡
意识浑浊
昏睡
昏迷
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
谵妄状态
具日落现象,以幻视多见
梦样状态
朦胧状态
自我意识障碍
人格解体
察觉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存在
双重人格
同一时间体验不同自我
交替人格
不同时刻体验不同自我
人格转换
否定原来自我
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包括三方面①对疾病认识:承认有病;②对症状认识:对病变行为及不正常体验能分辨和描述,认识到他们是疾病的表现;③对治疗的认识:存在治疗依从性,主动接受治疗或服从治疗
情感高涨——躁狂症
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改变
欣快
情绪低落
焦虑
恐惧
情感稳定性障碍
情感淡漠
情感麻木
情感脆弱
情感爆发
病理性激情
易激惹性
情感协调障碍
情感倒错
情感幼稚
矛盾情感
被强加的情感
病理性心境恶劣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减弱
意志缺乏
矛盾意向
动作与行为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症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谵妄
精神运动抑制
木僵——不言不食不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
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肢体任人摆布,不舒服的姿势也能保持较长时间形同蜡塑
缄默症——不语不答,有时可以手示意
违拗症——不遵从要求且表现抗拒及相反行为
刻板动作——反复做某一单调动作
模仿动作
作态——做怪相,扮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