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2)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语文小说的描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政治第二课(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必然性、(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①原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②形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③作用: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局限
空想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无效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①标志/实践意义: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反抗资产阶级的同志将斗争的矛盾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eg:19世纪3/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②地位/理论意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3)理论基石:两个伟大的发现
唯物史观
①形成: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重要性: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
①形成: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学说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4)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5)《共产党宣言》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共产党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的进行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⑤阐述了未来共产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产品分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一国实践
①时间: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标志: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维什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多国实践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③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中国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化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件,就不能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