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包含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看法,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的发展
体育考研,第五章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阐述了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学科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
体育考研,学校体育学第三章,学校体育对大众体育的作用:学校体育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壮大群众体育队伍(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础;增加体育人口)。
学校体育学(潘三),包含学校体育的结构与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职业理念
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看法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公正,兼顾所有人)
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的发展(全面、主体、可持续性)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核心,德育为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
”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学生有参与,考虑学生为主)
”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传授知识,传授方法,引导学习过程)
”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引导学习,感受学习过程)
”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关注学生自信、习惯、品行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
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教师要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的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德育(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
智育(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体育(各育实施的前提)
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发展动力,美育过程——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劳动技术教育(各育的实践基础,综合体现)
”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阶不平衡,互补差异性)
关键点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相信学生可以做到
允许学生犯错
给学生机会
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因材施教,有针对性
换位思考,不考虑成人眼光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尊重学生
教师观
教师观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理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教师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是教育者,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价值在与追求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并将幸福引向对人生的价值和归宿的思考(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教师与学生)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与课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学与研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反思的实践者
(学校与社区)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学生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劳动的特性
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
建立专业理想(专业精神)奋斗目标、发展动力
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具体怎么教)
文化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形成专业自我
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重视沟通,提升交往与合作能力
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福勒和布朗的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生存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关注情景阶段(提高工作质量)
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差异,教师成熟标志)
伯利纳五阶段理论
新手教师阶段
熟练新手教师阶段(不能很好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和无关信息)
胜任型教师阶段(能够i区分,对于成功与失败有较强的情绪反映)
业务精干型教师阶段(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
专家型教师阶段(教学技能达到了完全自动化水平)
斯德菲五阶段理论
预备生涯阶段(准备教学)
专家生涯阶段(胜任教学)
退缩生涯阶段(漠视革新,批评学校和家长,教学无力但自己认识不到)
更新生涯阶段(积极应对厌烦表现)
退出生涯阶段(离开岗位)
叶澜自我更新取向阶段理论
非关注阶段(无意识)
虚拟关注阶段(思考反思准备)
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
任务关注阶段(怎么做才行)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途径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同伴互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之间发生)
自我反思(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自我审视、评价、反馈)
行动研究(学习和培训、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