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西方食品文化史
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发展各个阶段的知识梳理,包含中国食品文化史,西防食品文化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食品文化史
中国食品文化史
萌芽阶段
时间
夏代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特征
①发展历程最为漫长,最为艰难
②火熟食和陶器发明,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是一次大的飞跃
内容
食物来源与种类
植物食源
动物食源
原始烹饪技术及炊具
火烹
事物直接置于火上进行熟制
石烹
以石头为中介传热,不致烤焦
陶烹
以陶器为炊具进行烹饪
人们在运用陶器熟食时发现许多不同的烹饪原料混合烹饪会产生美妙的味觉感受
进食方式和取食器
用手、刀叉、筷子
植物性原料
形成阶段
夏朝到春秋战国时期(近2000年)
①烹饪原料范围扩大和广泛的利用
②青铜制成的食器以成为上流社会的主流
③烹制技术进步
④许多学者、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已有各自的饮食思想,且饮食养生已有雏形
发展阶段
秦至唐代(公元前221年到公元960年)
初步发展阶段(秦汉)
代表事件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
张倩出塞
小麦制作面食、豆腐的发明
宗教的引入、兴起,是人们接受了外来的饮食理念
张仲景《金匮要录》
陈寿《三国志》,榨油
王克《论衡》,用玻璃聚光取火
食品原料的进一步丰富和餐制变化
铁质炊具的使用和厨房、炉灶的改革和厨师地位变化
面点食品增多
茶的普及
酒的逐渐解禁
盐业生产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阶段(魏晋隋唐)
大豆退出粮食行列,转为副食
分食制→合食制
食品原料结构的改变
食品交流所引起食品种类的丰富和进餐方式改变
素食的形成和发展
饮料结构比例的改变
饮食思想和饮食文献
曹操《四时食制》第一部独立的、专门额饮食学著作
文献分类有:1、有关饮食烹饪的内容2、有关食疗养生3、有关饮茶和茶学4、有关饮食发展史综合性内容
节日礼仪习俗的发展
成熟阶段
宋元明清(960年)
辣椒、番薯、番茄、南瓜等烹饪原料大量地引进中国
袁枚《随园食单·须知单》,其中讲了选料问题
《宋氏养生部》记录了为数可观的食品加工方法
满汉席
八大菜系
《中馈录》、《山家清供》等书籍
烹饪原料的引进及利用
烹饪工具与烹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风味流派与地方才的形成
食品制作理论发展
中国药膳学的形成
现代阶段
民国至今
新食料和新食品的引进、开发及使用
厨房的改革
营养安全食品理念的出现
中外食品文化碰撞
西方食品文化史
古代
意大利菜
受古希腊和古罗马决定性影响
公元前4世纪前
正餐及宴会的格局和组成
开胃菜、汤、主菜、甜点等
烹饪方法
烘烤、煎、炸等
调味料的使用
大量使用香料
烹饪风格
豪华、奢侈
15世纪以前,已拥有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
以通心粉和披萨为代表的众多面食
出版烹饪书籍
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烹饪的领导地位开始转移到法国
近代
法国菜
古代:向罗马人学习,讲究以大取胜(禽类套烤)
中世纪:受意大利影响,用料广泛,日趋精致(移入葡萄)
8、9世纪:各国贸易发展、原料品种多(开心果、无花果等)
14世纪末:国王查理五世党的首席初始首次整理总结法国烹饪
17世纪有了飞速发展,吸收了意大利精华,形成了子的风格(精致、华美,强调选料精细、味美形佳,菜点豪华繁多
16世纪末:凯瑟琳公主讲意大利的菜肴和面食大量引入法国
18-19世纪,法国菜已经十分成熟,影响遍及欧洲各个国家
20世纪以后,法国菜影响扩大到全世界,厨师被全世界各地饭店聘用
现代
英国菜
16世纪60年代的清教徒运动,对烹饪不支持,取消所有宴席和宴会。
古代,英国祖先烹饪十分原始、粗犷
1066年,诺曼人进入英国时英国烹饪发展的转折点
11世纪到13世纪,十字军东征带回大量香料、原料
16-17世纪,一方面英国王室和贵族热衷于法国菜,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独特烹饪风格。上层社会精美风格,中下层社会简约风格
18-19世纪,工业革命影响,出现食品工业(脱水食品、罐头食品、冷冻食品、罐装炼乳、奶粉)
20世纪,工业化的食品成为英国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其它西方国家。“英国人只会开罐头”
美国菜
美国菜主要源于英国菜,也受到法国、意大利等国烹饪的影响 美国特色烹饪成品和厨房机器进入欧洲国家,影响西方各国烹饪,最终极深于当今西方烹饪领导者行列。
16世纪,英国人是美洲大陆上早期移民的主体,移民生活艰苦,所以烹饪上是承袭英国烹饪简单、实惠的特色
18-19世纪,西方各国的移民大量涌入美国,饮食烹饪融入更多风格。深受英、法、意影响
20世纪以后,美国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形成简单、方便、快捷的烹饪特色。(工业化生产各种饮料、和现代快餐食品、速冻食品)出现各种厨房机器,使手工烹饪更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