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转变、部落时代;早期国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机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起源
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代表人类
元谋人(170万年前)
北京人(70-20万年前)
生活方式
渔猎采集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时间:距今约一万年前
代表遗址: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
生活方式:农业、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
原始社会的转变
原始人群:渔猎采集、群居
母系社会: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出现部落,私有制产生
部落时代
三皇五帝→禅让制
早期国家
夏
公共权力
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
行政,监狱,司法
商(殷商)
制度
内外服制
王位继承方式:父私子继,兄终弟及
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
西周
分封制
根本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王朝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王的权力和义务
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特权,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设置官员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贡赋
影响
积极
西周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消极
埋下分裂割据的祸根,导致战乱和国家分裂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再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作用
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含义(性质)
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礼乐制
实质(作用)
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特点
神权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机构
国家尚未实现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等级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