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线代
行列式与矩阵 n阶行列式的概念 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Cramer法则矩阵及其计算逆矩阵与矩阵的秩分块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 第一节n阶行列式 学习重点 余子式与代数余子式的概念n阶行列式的概念
编辑于2022-09-26 10:10:21 山东省线代:行列式与矩阵
行列式→是一个数
行列式的概念→不同行不同列的元素乘积的代数和→是一个数
一阶行列式
数值等于元素本身→与绝对值符号相区分
二阶三阶行列式的概念
推论:通过方程组的计算→二阶三阶行列式
计算:主对角线-副对角线
排列,逆序,逆序数
排列(全排列):把n个不同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由1,2……n组成的有序数组称为一个n阶排列,通常用j1,j2……jn表示n阶排列
564129是一个六阶排列
逆序:对于n个不同元素,规定标准次序为由小到大,在这n个元素的任意排列中,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称为有一个逆序
逆序数: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称为排列的逆序数→τ(j1j2……jn)表示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叫做奇排列
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叫做偶排列
计算
往后找
n阶行列式的概念→数
不同行不同列乘积的代数和
当j1j2……jn是偶排列,则这一项为正数
当j1j2……jn是奇排列排列,则这一项为负数
将行角标按标准次序排列,若列角标为奇排列则这一项为负数,反之为正数
n阶展开式的完全展开项有n!项
奇排列=偶排列=1/2n!
一般项的表示
ai1j1ai2j2ai3j3……ainjn
常见n阶行列式
上三角行列式
结果等于最长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副对角线行列式
结果等于副对角线元素乘积×判断奇偶逆序数
主对角线-副对角线只适用于二阶和三阶,对于其他阶数副对角线不一定是负的,但主对角线一定是正的
行列式的性质
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
转置行列式
将原行列式的行和列互换→行列式行的性质与列的性质是对等的
互换行列式的两行或两列,行列式变号→换一次变一次号
两行或两列相同,行列式等于零
两行或两列成比例,行列式等于零
行列式某一行或者某一列同时有的公因式可提出来
行列式中如果有两行或两列元素成比例,此行列式等于零
若行列式的某一列或某一行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这行列式等于两行列式之和→可以拆行列式→某一行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拆成两个行列式
把行列式的某一列或某一行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后,加到另一列或行对应元素上去,行列式不变→倍加公式
特别的,若某行列式某行或者某列元素全为零,则行列式一定为零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公式
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
余子式:n阶行列式去掉行列式的某一行和某一列构成一个n-1阶行列式,记为Mij
代数余子式:Aij=(-1)(i+j)Mij→带有正负号的n-1阶行列式
注意
Aij与aij的数值大小无关→求行列式,不一定要求原行列式
n阶行列式展开公式
行列式的按行(列)展开公式: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元素与其对应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D=a11A11+a12A12……a1nA1n
推论
行列式某一行的元素(列)乘以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
n阶行列式如果第i行所有除ij元素外套的元素都等于零,则行列式等于aij×它的代数余子式
特殊行列式
主对角行列式=主上/下三角行列式
副对角行列式=副上/下三角行列式=(-1)^(n(n-1)/2)a1na2n……ann
两个特殊拉普拉斯展开式
如果A和B分别是m阶和n阶矩阵
范德蒙德行列式
D=(x2-x1)(x3-x1)(x3-x2)(x4-x1)(x4-x2)(x4-x3)……(xn-x1)……(xn-x(n-1))
克拉默法则→用于小的证明题
定理:若n个方程n个未知量构成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A|≠0,则方程有唯一解,且xi=|Ai|/|A|,i=1,2……,n。|Ai|是|A|中第i列元素(即xi的系数)替换成方程组右端的常数项b1,b2…,bn所构成的行列式
推论
若包含n个方程n个未知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0的充要条件是方程组只有零解
逆否命题:若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充要条件是其系数行列式=0
常考题型
行列式的基本概念
行列式的计算
低阶行列式计算
将某一行或者某列元素化零只剩一个数→元素与其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化简
特殊行列式
范德蒙行列式的形式→直接求
化成拉普拉斯展开式→要有一个正方形的0
n阶行列式展开→一行中0较多或只有一个不为0的值→每一项都有三部分:元素×负号的元素逆序数次方×余子式
化上三角形→一列一列化,第一列化n-1个零以此类推
拆开法
爪型处理→化成爪型行列式
逐行相加→第一行加到第二行→第二行加到第三行
注意后一次的运算是建立在前一次运算结果的基础上
数学归纳法
n阶行列式的计算
化上三角行列式
递推法
数学归纳法
拆项法
升阶法
矩阵行列式的计算
结合矩阵运算性质
代数余子式和余子式
定理和推论
求特征值
观察法:观察有几个未知量→一般就有几个根
观察剩余的数→消零(加减得零)→最好加减之后可以出现带有未知数的公因式
提公因式
展开行列式
矩阵→是一个表格→基础,防混淆
矩阵概念及运算
定义:m×n个数排成m行n列组成的表哥称为m×n矩阵,记作A
当m=n时,矩阵A称为n阶矩阵或者n阶方阵
若一个矩阵所有元素都等于0,则称矩阵为零矩阵,记作O→是一个表格≠0
同型矩阵:行数和列数都相等
两同型矩阵AB,若相同位置的元素都相等,则A=B
n阶矩阵(方阵)的行列式:由n阶矩阵的元素构成的行列式
矩阵的运算
加法
A+B=B+A
(A+B)+C=A+(B+C)=A+B+C
A+O=O+A=A
A+(-A)=O
数乘
k(mA)=m(kA)=(km)A
(k+m)A=kA+mA
k(A+B)=kA+kB
1A=A,0A=O
乘法→左右不一样→不满足交换律
要求:前面矩阵的列要等于后面矩阵的行
运算:mn×st=mt
新矩阵元素以第一个为例→A的第一行元素与B的第一列元素分别相乘,然后相加得到的值为第一个元素→以此类推
特别地,A^k=A*A……A(k个A相乘),称为A的k次幂
k次幂运算:A^k*A^l=A^(k+l)
矩阵本身可以与本身互换
乘法运算法则
A(BC)=(AB)C=ABC结合律
λAB=AλB=λ(AB)
A(B+C)=AB+AC分配律
(A+B)C=AC+BC分配律
AE=A,EA=A
注意
AB≠BA→不满足交换律
只有A和B可交换时,才能成立的式子→满足交换律
(AB)^k=(A)^k×(B)^k
(A+B)^2=A^2+2AB+B^2
(A+B)(A-B)=A^2-B^2
AB=O≠A=O或B=O
A和B都不为零矩阵,乘积可能为零矩阵
AB=AC且A≠O不能得到B=C→不可以约分!!!
B和C不相等乘上同一矩阵所得矩阵也可能相等
特殊矩阵→n阶矩阵
单位矩阵→作用相当于数字运算中的1,用E表示
形式:主对角线全为1,其余元素都为0
数量阵/纯量阵
纯量阵:λE
λEA=AλE
数量阵提公因数,提的是主对角线的公因数
行列式提的公因数,提的是一行(一列)上的公因数
对角矩阵
两对角矩阵相乘=相同位置的数相乘→可以交换次序Λ1Λ2=Λ2Λ1
AB=E→对角矩阵为可逆矩阵→其逆矩阵为所有元素倒数组成的矩阵
对称矩阵
A为n阶方阵,A与A的转置矩阵相等,则A为对称矩阵→A=αα^T
特点是元素以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相等
对称矩阵的转置矩阵与对称矩阵相等
反对称矩阵
反对称矩阵的转置等于反对称矩阵的相反数→A^T=-A
上(下)三角阵
类比上(下)三角行列式的形式
转置
将m×n矩阵A的行列互换得到n×m矩阵,称为A的转置矩阵记为A^T
转置矩阵的运算法则
A≠O则A×A^T≠O
α,β表示n维的列向量→n维列向量即n行一列,n维行向量即n列一行
α=【a1,a2,a3】^T,β=【b1,b2,b3】^T
矩阵:α×α^T=对称矩阵
数:α^T×α=元素的平方和>0
3×3→矩阵,1×1→数
若r(A)=1,则A^2=lA,l=矩阵主对角线元素之和
方程组用矩阵表示为【系数矩阵】【未知量的n阶列向量】=【常数的列向量】
表示为Ax=b
A称为方程组的系数矩阵,x称为未知数,b称为常数项
若对A按列分块,则A=【α1,α2,α3,α4】
即可得x1α1+x2α2+x3α3+x4α4=b
难点:
矩阵的乘法
n阶列向量符号的表示
伴随矩阵和可逆矩阵
伴随矩阵
由矩阵A的行列式的所有代数余子式作为元素所构成的矩阵,顺序为原矩阵元素行列互换(A12=元素b21),记作A*→正负要分清,顺序不要错
伴随矩阵的公式
求伴随矩阵
用定义求
转换:A*=|A|A^(-1)
可逆矩阵→一定要为n阶矩阵
可逆矩阵概念
n阶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可逆矩阵的运算性质
求逆矩阵
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概念
初等变换:设A是m×n矩阵,以下三种操作,称为矩阵的三种初等行(列)变换
初等倍乘:用某个非零常数k乘A某行(列)的元素
初等互换:互换A的某两行(列)的位置
初等倍加:将A的某行(列)元素的k倍加到另一行(列)
初等矩阵:由单位矩阵经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分类
倍乘初等矩阵
互换初等矩阵
倍加初等矩阵
等价矩阵
初等矩阵与初等变化的性质
行阶梯矩阵和行最简矩阵
行阶梯矩阵的定义
行最简矩阵的定义
行阶梯与行最简的性质
分块矩阵
分块矩阵的概念
分块矩阵的运算
方阵的行列式→抽象的行列式
抽象的n阶方阵行列式公式
常考题型
矩阵的基本概念与矩阵行列式的计算
结合行列式的运算
矩阵的幂矩阵
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的三种初等行变换对应于矩阵左乘三种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的三种初等列变换对应于矩阵右乘三种初等矩阵
逆矩阵的计算与证
伴随矩阵与矩阵逆矩阵的关系
矩阵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