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本书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五大类绿地特征以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系统介绍,既表明了五大类绿地不同功能和地位,又明确了各类绿地是有机整体的这一基本思想,为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项目在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上指明了方向。
编辑于2022-09-29 16:34:30 山西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0绪论
研究对象
城市绿地系统概念
一定质和量,绿色有机整体,不同类型、性质、规模,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功能
限维提塑防促
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
国外
城市结构优化-理想绿地
美 霍华德 田园城市
理论
中心,外围,
核心理念
人与自然,城市和乡村
第一座田园城市
第二座
评价
环城绿带,空间控制,结构优化
环境生物保护-生态绿地
最紧迫的工作
分割的自然空间连接
麦克哈格著作
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绿地规划内容
人类利用功能分区-功能绿地
绿地系统概念
不同公园绿地的组成 城市公园运动
第一个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核心,多种功能绿地系统,网络体系
国内
马世骏“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钱学森“山水城市”
发展趋势
要素多元化
规划区域化
结构网络化
结构功能统一
森林引进城市
高新技术应用
加快国家公园建设
公园城市发展模式
知识拓展
马尔什-城市公园
玛塔-带形城市
霍华德-田园城市
沙里宁-有机疏散《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佩利-绿带
赖特-广亩城市《消失的城市》
柯布西耶-绿色城市《明日之城市》
城市公园的五方面价值
健康,精神,浪漫,工作,地价
1城市、城乡、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形成、定义、性质)
形成
乡村居民点、城市居民点
定义
非农和非农人口、市和镇
性质
地位、概念
规划(概念与特征)
城市规划(概念与任务)
概念
对一定时期内的 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任务
根据方针 政策 计划 规划 城市条件,确定目标 性质 规模 布局,规划利用土地,部署各项建设,保证城市发展
城乡规划(定义、属性、作用、任务)
定义
1统称,指对一定时期的部署安排管理2总称
属性
8个 公共利益、政策、服务,综合、法律、地方政府、全社会、公众
作用
空间构架、工具、手段
任务
保护修复
促进发展
创造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
概念
基本依据 长远谋划 统筹安排 空间资源 寻求突破 实现平衡 多规合一 机制
主要目标
体现 提高 加强 注重
层级
国家、省、地(市)、县(市)、乡(镇) 五级
类型
总体、详细、相关专项 三类
体系
编制审批体系
实施与监管体系
强化、改进、健全、监督、推进
法规政策体系
3个完善
技术标准体系
城乡规划相关术语
城市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 综合协调 具体安排 实施管理
城乡规划体系
1有关城乡规划各项制度安排统称 包括3类体系 法规、行政管理、运行
2城乡规划编制成果组成的整体 城镇体系、城市、镇、乡、村庄规划
风景游憩体系
由各类自然人文景观构成,通过串联,提供不同空间系统
公园体系
由城市各级各类公园合理配置,满足市民需求 游憩体系
规划区
城市村庄建成区 因城乡建设发展需要 必须规划控制的区域
具体范围 政府 根据需要划定
建设活动符合要求、遵守规定
建成区
已开发,设施基本具备
城市绿化
改善生态,保护环境、提供场地、美化景观 活动
区域绿地
建设用地外 具有各种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
构成 联系 发挥功能 网格系统
市域绿地系统
市域 构成 具有功能 有机网格体系
园林绿地面积
用作园林和绿化,各种绿地面积总合
城市绿地率
绿化面积 地区总面积比例
三维绿量
空间体积的量 立体绿量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化覆盖率
垂直投影面积 总面积 比例
公园服务半径
服务距离 入口到居民地距离
防灾避险绿地
灾害发生 灾后重建 疏散安置场所
点状绿地
集中成块
带状绿地
绿色地带,防护林带
楔形绿地
外围嵌入 连续成片
环状绿地
绿道或绿带,绿环
城市绿线
各类绿地控制线
管理对象 已规划和建成 各类绿地
城市蓝线
地表水体 地域界限
城市紫线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
城市黄线
基础设施控制界限
道路红线
道路边界线
包括 车行 人行 道路绿化
建筑红线
建筑控制线 建筑构筑 不得超出界限
容积率
建筑总面积比用地面积 衡量指标
建筑密度
基底总面积比总面积
城市道路网
网络结构
城市道路网密度
每平方千米道路总长度
生命共同体理念内涵的发展
37页
公园城市概念、内涵与实践
40页
2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
功能
生态
空气
吸
吸
吸
杀
增
净
环境监测
小气候
温度
热岛效应原因
下垫面
通风
二氧化碳
改善途径
下垫面
气流
绿植
湿度
气流
降噪
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防灾
防震
防风
涵、保
放射性
战备防空
使用
休息
观光
休养
文化
景观
道路
边界
标志物
区域特征
节点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与方法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城市绿地
分类
城市建设用地内 31页表
城市建设用地外
概念
植被 各类绿地总称
城市绿地系统
概念
绿地组合 各项功能 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概念
对一定时期内 统筹安排 形成系统 实现功能 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依据、基本原则、层次
目的
明确,保障,保护,塑造
依据
3个有关,1个条件
基本原则
尊重、统筹、以人、因地
层次
详细程度
总分详
规划对象和涉及地域范围 国土、区域、城镇、城市、各类专项
从属关系 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专业规划、是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内容
基本要求
原则
指标
划定
实施
文件
主要内容
概况、现状评价
总则
目标、指标
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统筹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树种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绿线规划
防灾、绿地、生态、立体
分期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措施
附录与附件
编制成果
文本
图纸
说明
附件
基础工作
资料收集与整理
绿地现状调研
空间属性调查
绿地植被状况调查
古树名木保护状况评估
绿地现状分析与评估
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统筹
内涵 空间系统 本底条件 识别保护 发挥功能
统筹要点
相关概念
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统筹 识别要素 明确方案 提出策略 制定措施 限制建设 促进协调
生态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
麦克哈格 “千层饼模式理论”
景观生态学 “廊道-斑块-基质”理论
斯坦尼兹 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统筹要点与相关规定
目标
相协调
分析生态过程 识别空间要素
提出方案和策略
叠加从严的原则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市域绿地(内涵、特点、功能、建设意义、分类规划)
内涵:所有自然、人工绿化区域,覆盖所有非城镇建设用地
特点:面积、类型、生态、产业
功能:生态安全、产业经济、游憩活动
规划建设意义
维系格局,构建网络
优化结构,塑造形态
提升环境,实现发展
利于管控,落实内容
分类规划
风景游憩绿地(选址、规划原则、指标)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郊野公园
绿道体系
生态保育绿地(遵循规定:严格保护维护、不得缩小、不得降低、培育和修复)
自然保护区
湿地保护区
生态公益林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生态修复绿地
特有和珍稀生物物种栖息地等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控制指标)
公路
铁路
生产绿地(指标 不低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
确定规划指标
明确选址要求
拟定发展计划
子主题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原则、目标、布局)
主要内容
明确原则与目标
确定布局
构建网络
明确措施
提出规划指引、重点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公平合理,城乡一体
规划目标
保护环境,修复土地
构建体系,优化结构
创造环境,促进经济
布局(刘纯青)概述、实例、特点
影响布局的因素
自然人文资源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发展方向
布局方法
自然空间为主导
绿地功能
城市发展模式
景观生态学
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指标
影响因素
时代发展、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国民素质
确定
国内外城市绿地发展水平
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的要求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相关规定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计算
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乡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布局
重点
布置组团隔离带、通风廊道,构建公园体系,布置防护绿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原则
尊重地貌
因地制宜
与城区 相适应
采用 方式构建网络系统
要求
组团隔离带
公园体系
分级级配、均衡布局、丰富类型、突出特色、网络串联
防护绿地
设置区域
上风侧
市政设施周围
工业企业周围
高速、快速、铁路沿线
地上公用设施管廊和高压走廊沿线、变电站外围等
楔形绿地
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利用夏季盛行风向、自然地形、水系等
带状绿地
点线面 满足道路景观、滨河景观、铁路景观及生态保护布局要求
模式
基本模式
点、环、廊、楔、指、带、放射、绿心
组合模式
环楔式、环状放射式、廊道网络式
其他模式
结合城市地理人文特点而发展、结合城市山水格局、以功能性为主导
实施措施
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
信息技术应用
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公园绿地规划
概念
选址分析
分级配置
面积级配
数量级配
分类规划
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专类公园
历史名园和遗址公园
植物园
动物园
体育健身公园
儿童公园
滨水、沿路设置呈条带状的公园
游园
防护绿地规划
卫生安全防护绿地
饮用水源
河段两岸100
水库周围500
给水设施
水厂周围10
泵站周围10
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 50
二、三类工业用地和居民区之间
二类30
三类50
垃圾转运码头 5
粪便码头 1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内沿10
外沿100
污水处理厂
50
城市内河、海、湖泊等防护绿地规划
30
道路防护绿地
城市干道
红线26以下,2~5米·
26~60,5~10
60以上,10以上
公路
国道两侧各20
省道15
县(市)道10
乡(镇)道5
城市快速干道
20~50
铁路及城际铁路
不小于30
高速公路
两侧50~200
变电站及高压走廊绿带
变电站室外周边110KV以上 15以上
穿越城市用地的高压走廊 119页表
防风防火林带
防风
盛行风上风侧两道以上 每道大于50
防火
南方6~17米,山地15~20
城市组团隔离带
500以上
其他防护绿地
广场用地规划
选址原则
符合要求,展现风貌和特色
可达性
结合各用地布置
结合公园绿地和绿道布置
规划要点
面积规定 120页表
硬质面积 绿地率大于35%
建筑面积 不大于2%
附属绿地规划
类型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率不小30%
居住区绿地率不小3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不小35%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商业中心20
商业服务业35 20-25
工业用地附属绿地
企业内部不超20
工业用地宜、不超20
产生有害及污染不小30
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
不超20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不小20
园林景观路路段不小60,大于80
停车场大于30
公共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不小30
城区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城市普遍绿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区绿地分期建设规划
原则
与规划协调
与建设目标配套
确定建设项目
合理安排建设时序
安排
4个优先发展,1控制不被侵蚀
4专业规划
一般性规定
道路绿化规划
树种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
绿地景观风貌规划
生态修复规划
绿道规划
立体绿化规划
树种规划
规划原则
适地适树,乔灌花草,速生慢生,生态景观经济
调查分析内容
地理,原有与外, 目前品种,新优树种,大树、断头树,种植维护水平,目前绿化树种
主要内容
基调树种
骨干树种
技术指标
常绿落叶,乔木灌木,乡土外来
市花市树
5点
不同应用类型绿化树种
公园庭院,防护,道路,特殊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概念、作用、要求
概念
一定空间范围内 变异性 复杂程度
作用
生态、居民、发展
要求
加强本底调研
植被 乡土树种
立地条件类型,适地适树表,资源信息
鸟类昆虫
多方面规划
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发掘本地
引种相邻
建立基地,提高丰富度
突出乡土,坚持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保护规划
种 变种 变型,栽培品种,植物起源
就地 迁地 离地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规划
景观多样性保护规划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就地
保护区
景观异质性
栖息地
减少灭绝
生物景观绿化带
湿地、山地
迁地
植物园,资源圃,基因库
迁地保护网络
具体保护措施
普查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工作
动植物园建设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含义、分级
价值
生态、科研、历史、文化、景观、经济
特征
多元价值性 不可再生性、特定时机性、动态性
主要内容
数量、树种、分布情况、保护现状
名录、位置、保护级别
保护要求和措施
方法措施
挂牌登记
技术养护
保护范围
立法执法
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
原则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平灾结合,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类型
长期、中短期、紧急避险、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级配与布局
145页
选址
不得自然灾害易发、不得危险区域、不得保护园区、不得洪水线下区、不得坡度大15占比超60、不得开敞小600、不得坍塌区域、利用地下
程序
调查、场地、人口、功能与设施、区划、设施、植被
相关案例
149页
绿地景观风貌规划
概念
风采风貌、长期影响、环境和空间
特色定位
原则
3个有利于 自然山水格局 整体风貌格局 城市空间格局
结构
点
中心、市民活动、交通枢纽
面
山体、林地
线
线性绿地
特色风貌轴
视线通廊
分区
152页
生态修复规划
生态修复概念、对象、目的
层次和类型
宏观
结构
中观
生态要素
微观
场地
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
植物学
原则和任务
156页
实践
157
立体绿化规划
内涵
立地条件 空间结构上 不从大地 灌木、地被、小乔木
主要内容
明确 筛选 构建 指引 措施
5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基本理论
公园绿地概念
开放,游憩,功能,游憩服务设施,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指标
公园分类
城市、自然(森林、国家)
公园绿地系统配置类型
分散式、联络、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分离
公园规模容量确定
公园游人容量
内部,管理,超容量,验证
设施容量
面积标准
服务半径和级配模式
168页
用地选择和用地平衡
用地选择
安全污染隐患、日常游憩、景观、出入口、可利用区域、山地环境
用地平衡
陆地面积
绿化、建筑、园路、铺装
水体面积
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城市公园绿地构成要素
地形
植物
园路
园林建筑和小品
规划布局
公园规划结构
景色分区、功能分区
布局基本形式
自然、规则、混合
空间组织
空间类型
动静、开敞闭合、纵深拱穹、自然景观和纪念性、大小尺度
空间组织
按使用功能将不同类型空间组织划分
空间转折
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
急转
规则式、大到小
缓转
自然式 过渡空间
基本程序
现场踏勘和调查研究
现状分析
初步方案
方案比选论证
成果制作
各类公园规划
综合公园
类型和要求
全市性
区域性
主要活动和设施
观赏、安静、儿童、文娱、体育、文化、服务、园务管理
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
文化娱乐区
集中,中心,30
安静游览区
安静,远离,大,100
儿童活动区
草坪,远离,间隔,背风向阳,植物,50
老人活动区
靠近,动静,环境,夏季冬季
体育活动区
一侧,专用,提供
公园管理区
隐蔽,专用
植物景观和配置规划
全面规划,植物搭配,使用功能,生态性
广场布局
集散,休息,生产
建筑比重
186页
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现状分析,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植物种植设计,施工详图,编制说明书和预算
儿童公园
类型
综合性、特色性、一般性
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
幼,学,体,文,自,办
设计要点
用地2,道路,幼儿,元素主题,地形
植物配置
忌用,选用,乔木灌木,完整
动物园
概念
饲养展出,宣传普及,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专类公园
类型
按动物展出方式分类3
按饲养动物种类2
用地选择
位置,地形,交通,条件
用地规模
面积,缓冲,游人,后勤,发展
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
科普科研活动区,科普展览区,动物展览区,服务休息区,经营管理区
游线组织
进化、地理、习性、爱好珍贵特产、混合式
植物配置
绿化,植物,游人,卫生
设计要点
分期建设,功能分区,游戏组织,动物笼舍,儿童活动,安全性
植物园
概念
收集栽培 研究游览
类型
综合性、专业性
用地选择
根据植物园类型、属性、目的、主要服务对象、所需面积来确定
上风、小气候、水源供电、土壤、天然植被
用地规模
198
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
科普展览区,科普教育区,科研试验及苗圃区,服务与职工生活区
建筑规划设计
展览、园林景观、科学研究、服务性
道路系统
主次小
排灌工程
滨水公园
概念
结合水系 带状 带状水域 水岸绿化 内容最广泛
设计要点
场所公共功能多样、水体可接近、环境与生态、历史人文、步行系统
6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概念、作用、分类
概念
卫生、隔离、安全防护
作用
物理阻拦
保土固沙
卫生防护
美化城市
分类
功能、危害源不同:防风、治沙、防火、防噪、防毒、卫生隔离、组团隔离
防护对象:道路防护、农田防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交通防护
营造位置:环城防护、海防、郊区风景、城市高压走廊
规划原则与布局结构特点
原则:科学、整体、协调、生态
布局结构特点
宏观 整个建成区层面
微观 点线污染源
与整个城区布局融合
根据位置和防护对象确定结构
考虑相互作用
考虑污染源
布局结构
相关规定
212
各类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防风林
风向,林带组合,10、300~600,800~1000·5,结构形式透风林带组合
卫生防护林带
树种选择
乡土树种,杀菌,6米,防火树种
高速公路防护绿地
20~30,纯林,树种要求,禁入刺篱
城市公路干道防护绿地
农田防护林,乡镇,城市,乔木灌木,加大密度
铁路防护绿地
禁入篱,内灌外乔,优美景色,结合地形,建设区,50
滨水防护林
水岸林带,进水沟道林带,坝坡林带
7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基本理论与一般性规定
概念
游憩 纪念 集会 避险 公共活动场地
不包括交通集散为主的广场用地
功能
居民交往 商业贸易 城市风貌 灾后避险重建
选址
风貌特色 道路相邻 结合用地布置 结合绿地绿道
面积
224
绿化率
原则6
人性 整体 历史延续 视觉和谐 适应自然 公共参与
主题特色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原则
地理、环境、时代
方法
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地域特征
各类广场用地设计要点
市政广场
形状、作用、绿地、绿化配置、特色文脉
交通广场
纪念性广场
商业广场
植物配置
空间分隔、绿化植物的多样性与遮荫效果
8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
类型
建设条件
所处位置
组成
住宅,道路,配套设施,公共绿地
城市居住区概念
建筑集中 不同人口规模 围合 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结构(按人口规模可分为)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236表
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居住街坊
建筑类型
独院、并联、联排、梯间、内廊、外廊、内天井、点式、越廊
238
建筑布置形式
行列,周边,点群
道路系统
居住区道路
原则
安全 尺度 公交 步行
交通组织
有机衔接 小街区,密路网 路网密度不小8
间距不超300,宜为150-250,支路红线14-20,人行大于1.5
240图
居住区附属道路 主道宽>4,附属>2.5,人行<200
公共服务设施
类型
教育、医疗、文化、商业、金融、社区、市政、行政
商业服务网点布置形式
集中成片、沿街、分散
配置原则
配套、方便、统筹、兼顾
布局原则
集中和分散、独立和混用
十五分钟面积不小1公顷,五分钟不小0.3公顷
居住区绿地
功能
生态、美学、游憩、防灾避难
组成
公共、宅旁、集中、道路
定额指标
居住区绿地率 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44表
种植设计原则
生态性、可持续发展,植物功能、保健型植物以人为本,观赏特性,景观主题
规划设计原理
要点
定位、空间序列、属性、尺度、现有景观、意境、地域性
影响因素
自然与人文
周边环境
边界、入口、基线、立面
建筑场地特征
人口组成
布局原则
统一规划,现状,居民,植物造景
社区居住生活圈绿地规划设计
以人为本、步行可达、一站式服务
十五分钟
公共设施体系规划
交通路径规划
健康融入
五到十分钟
集中+分散 差异化引导
居住区各类绿地规划设计
宅旁绿地规划设计
概念
要点
结合住宅、建筑、宅前道路布置,空间过渡
老人儿童
绿化设计、认同感归属感
植物与构筑物关系
按不同领域属性和使用情况
近宅,庭院, 余留
按不同住宅建筑布局类型
高层、独立式及低层联排式、多层
配套公建附属绿地规划设计
要点
255
幼托机构绿地规划设计
公共活动场地
班组活动场地
科学观察场地
建筑周围绿地
隔离防风绿带
铺装
植物选择
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绿地作用
居住区道路绿地
红线20,行车视距,路面透水,种植灵活
小区道路
宽6~9,景观识别,树种选择,视线通透
组团道路
宽3`5,消防车救护车,小乔木花灌木
宅间小路
2.5米
停车场
围合式停车场
地面铺装,绿化围合,
树阵式
占地面积大
沿建筑线性排列式停车场
地面铺砖和种植草砖,
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地规划
老年人
动静分区
坐憩空间
儿童活动
地面平坦
疏林草地
儿童
通风日照
远离主干道
空间开阔
年龄分区
覆盖空间
植物围合
9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
功能
交通、构造、设施承载、防火避灾、景观美化
类型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指标
268
道路绿化
绿化功能
环境
净空、减噪、小气候、保护
安全
组织、抵御、分隔、战备、
景观
经济
基本术语
道路绿带
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
路侧绿带
交通岛绿地
中心导绿地
导向导绿地
立体交叉绿导
绿带净宽度
通透式配置
园林景观路
道路绿化覆盖率
胸径
分支点高
道路绿化更新
道路绿地率指标
273
绿化基本要求
行车视线
安全视距
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
视距三角形
行车净空
道路绿带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植物群落配置要求
适应条件
寒冷城市
行道树
花灌木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
地被植物
雨水调控设施
求同存异
远近兼顾
5,8
树种选择
土壤、大气、效果、市政、养护
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架空线、地下管线、其他设施
280
绿带设计
道路横断面形式
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隔带、人行道、路侧绿地
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其他形式
分车绿带设计
概念
分隔上下车道和快慢车道
设计原则
宽度,高速公路,分段,停车视距,炫光
种植形式
封闭式,开敞式
林荫道绿地设计
出入口,车行道与林荫路绿带之间,面积,内部
树种选择
中央,常绿、株距、距离,两侧,防人流,断开的,中间分车宽度,种植,雨水调蓄
灌木品种选择
行道树绿带
概念
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设计原则
宽度大小,株距,定干胸径,弯道通透,同路同树对称,行人多少
布置方式
树带式,树池式
种植形式
规则、自然、混合
树种选择
十项原则 外形 习性
骨干树种选择
最适应、最能体现
路侧绿带
概念
道路侧方,人行道边缘和道路红线之间绿带,道路景观
布局位置
道路红线与建筑线重合、建筑线退让红线、路侧绿带与道路红线外侧绿地重合
种植设计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米
承担防护
滨水绿带
植物选择
地被
草本花卉
乡土植物
滨水型路侧绿带设计
竖向设计
绿带与车道平接、车道通过斜坡绿带与水体相接、车道通过坡道或台阶与水体相接
种植设计
综合考虑,规则式、自然式
靠近车行道、靠近水体
色彩、季相、倒影
游览道与自行车道
8米以上开放式,人行道、标高、水位,树荫休憩,又宽又长自行车道
游憩活动
水上、近水漫步、垂钓
步行街道路侧绿带设计
概念
专供行人、禁止或限制车辆
功能
保证安全、提供场所、增进交流、促进繁荣
特点
精神重于物质 公共休闲空间,多功能综合体
种植设计
协调平衡、尺度、通透、乔灌木,面积大的
绿化节点规划
交通岛绿地
概念
控制车流行驶路线,保护行人安全,道路交叉口,引导行车方向,渠化交通作用
导向、分车、安全、中心
设计原则
植物配置导向、装饰
中心岛、视线通透
导向岛地被
立体交叉口地被,桥下、墙面
中心岛
交叉口中央,组织左转弯车辆交通,分隔对向车流
草坪花卉
图案简洁、曲线优美、色彩明快
街旁游园
导向岛
地被植物、花坛、草坪
视距三角形
绿篱
立体交叉口
服从交通功能和规划要求、突出标志、道路分界
简洁明快
停车场
类型
机动车
自行车
建筑前广场兼停车场
设计原则
有利集散、林荫式、枝下高、透水透气铺装
种植形式
周边式
树林式
建筑前广场兼停车场
对外交通绿地规划
公路绿地
设计原则
生,景,经,功
类型
中央分隔绿带
边坡绿化
植物选择
气候、特性、草本、灌木、防家畜啃、材料来源广
公路两侧绿化
树木与公路两侧间距、引导种植、标志种植、人工与自然结合
其他种植
特殊地段、光线明暗、事故高发路段、隔离种植、尽量自然材料
服务区绿化
优美、地方特色
互通区绿化
乔灌草、自然、减少养护
出入口绿化
引导视线、车速,标志种植
休息区、停车场绿化
已有植被多,地被遮荫,分隔绿化带,树丛遮蔽 安静氛围
铁路绿地
设计原则
两侧、边坡、市区居住区、公路铁路平交、转弯处、信号灯
立体交通绿化设计
高架道路垂直绿化
藤本攀援植物 墙或设施
高架道路沿口绿化
种植箱
结合载体、不宜外挂、强度、荷载、附属物牢固
常绿生命力强,不易高大乔木
排水设备
立体交叉匝道绿化
视距要求、指示性特色植物
环形匝道和三角地带 高大乔木
视距三角形 通透式
轨道交通附属绿地
地铁车站及周边区域
导向功能,视线通达
10工业绿地规划设计
工业绿地
概念
工业用地内
意义
生态、社会、经济
特点
环境差
用地紧
保证安全
内部职工
规划设计
指标
20%,30%,50m
基本原则
明确功能
布局协调
符合职工
反映文化
前期调查
特点规模
意图风格
自然条件
社会状况
分区设计要点
厂前区绿地
入口空间
入口绿地 景观协调、过渡、引导性和标志性
大门周围 与建筑协调 观赏价值高 高大乔木
厂门到办公楼道路广场 花坛喷泉、雕塑小品
沿墙内外
沿墙内外 带状布置 常绿为主 3-4层结构 靠路花灌木和植物
卫生防火防风降噪遮挡建筑不足
前庭空间
根据功能和企业性质
广场、大草坪、树林、小游园
大乔四周或花灌地被中央,游览休憩
反应文化最显眼 雕塑小品
生产区绿地
总体
产生污染的车间
普通车间
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
洁净程度高 有污染物排出 要求环境优美 防火防爆要求
仓库和堆场区
休憩性小游园
位置选择
厂区道路和铁路
道路
铁路
贮水池
防护林
卫生防护林带
通透、半通透、紧密、复合式
位置 依据盛行风向、风速、风频 平面形式一字形和L形
有害气体和烟尘排放方式
有组织高空、无组织、混合式
防风林
防火林
植物选择
选择原则
适地适树
满足要求
稳定结构
管理粗放
防污抗污植物
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其他气体、重金属、滞尘、防火、敏感性监测
11主要公共服务用地绿地规划设计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
规划原则
人性、人文、个性、多元、生态
绿地分类
设计要点
入口区
绿地景观,标志景观,主景衬景
校园道路
简洁明快,行为规律,夏季遮荫
教学教研区
休闲空间,休读空间,协调,采光通风
集中休闲区
优雅美丽,绿地环境,满足要求
实验基地
教学活动,结合专业,水源围栏,园林形式
学生生活区
防护通风日照,布局,植物选择,封闭半开放
体育活动区
规则简单,运动草坪,0.5%,四周遮荫,混交林带
后勤服务区
基础绿化,安全,植物
教工生活区
中心绿地,老人儿童,植物
中小学校园绿地规划
设计要点
出入口绿地
小型广场,四季常青,季相变化,建筑协调
教学区绿地
协调,靠近建筑,种植
体育运动用地
等密林带,减少干扰,季节变化,保留空地
自然科学区
阳光排水,间隔
医院绿地规划
设计要点
诊疗区
导向,安静,植物,杀菌
住院区
开敞导风,休息健身,忌用植物
传染病区
隔离杀菌
隔离防护区
10米,导风,杀菌
行政和后勤供应区
基础绿化,不设置休憩设施
12区域绿地规划
区域绿地
概念
城市建设用地外、环境资源保护、游憩健身、安全隔离防护、物种保护、园林苗木生产
功能
加强、健全,统筹、推进,衔接、促进
主要区域绿地规划
风景游憩绿地
风景名胜区
概念
主管部门批准设立 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自然人文景观集中 游览科学文化活动
总体规划任务
保护利用经营 发挥作用 促进发展 统筹部署具体安排
划分
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旅游服务区
保护培育规划
分级保护一级二级三级
游赏规划(主体)
风景游赏规划、典型景观规划、游览解说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
概念
一定规模 风景优美 游憩科学教育文化活动
总体规划任务
研究确定性质、规模、布局,统筹安排分区建设,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处理关系,指导发展
湿地公园
陆生水生过渡地带
分区、保护对象
郊野公园
概念
城市边缘 一定规模 郊野景观为主 亲近自然 游憩休闲 科普教育 服务设施
特征
位置、自然生境、可达性基础设施
生态保育绿地
概念
保障生态 改善质量 保护恢复资源培育 绿色空间
自然保护区
代表性 特殊意义 陆地水体海域 依法划定
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水源保护区
国家 特别重要水体 区域
饮用型水源保护区
河流型、湖泊水库型、地下型、其他特殊情形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
交通、区域公用设施,安全防护卫生隔离
生产绿地
概念
生产培育引种试验 苗木花草种子 苗圃花圃草埔
选址
城市近郊或城市组团分隔地带
规模面积计算
布局及和规划要点
生产用地
播种区
营养繁殖区
移植区
大苗区
母树区
引种驯化区
辅助用地
道路系统
主干道、支道、步道、环道
灌溉系统
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
排水系统
防护林带
建筑管理区
13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管理
城市绿化法规
相关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规章
技术标准规范
城市绿线管理
城市绿线
概念
城市规划确定 各类绿地范围 控制界限
意义
提供法规依据 提高可操作性
分类
现状绿线
规划绿线
生态控制线
划定方法与步骤
方法
坐标界定
规划要点
步骤
确定边界
绿线制图
审核公示
打桩放界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