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2022年一级建造师管理 第五章整理,主要内容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编辑于2022-10-01 13:12:30 福建省第五章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复杂性
多变性
协调性
持续性
经济性
多样性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要求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要求,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
竣工验收试运行阶段
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保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环保部门在收到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天内完成验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
管理体系维持
内部审核
是管理体系自我保证和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
管理评审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体系的系统评价
合规性评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工程项目部专职安全员的配备
1万平米一下的1人,1万~5万平米的不少于2人,5万平米以上的不少于3人
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中央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其他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进行颁发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期满前3个月办理延期手续
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件、经原办法机关同意的,不再审查,可延期3年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必须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持学历证明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免予相关专业培训【免培训,不免考核】
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
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指进厂、进车间、进班组
企业新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企业新员工按规定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改变工艺或变换岗位时的安全教育
当组织内部员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某工种改变为另一个工种,或因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的。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
经常性安全教育
每天班前班后会上说明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贴画、宣传标语。
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安全措施计划的范围
安全技术措施
职业卫生措施
辅助用房及设施
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一般步骤【排序】
工作活动分类
危险源识别
风险确定
风险评价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评价安全技术措施的充分性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在全国范围有效。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
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签字后由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督。包括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
模版工程
起重吊装工程
拆除爆破工程
组织专家论证的工程
深基坑
高大模板
地下暗挖
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施工单位应当自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式提升脚手架验收合格30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登记
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的目的
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
安全检查的内容
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伤亡事故处理等
安全检查的重点查“三违”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安全隐患处理程序
登记-整改-复查-备案
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要素
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自然环境突变预警
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技术变化的预警
内部环境不良预警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事故预警系统
预警体系的建立
预警评价
一级预警,表示情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收到事故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
预警体系的运行
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功能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的一般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般要求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开工前制定
是施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开工前与施组一起编制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全面性
对于大中型项目、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必须在施组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编制专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安全措施要有针对性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力求全面、具体、可靠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包括应急预案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主要内容
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包括施工总平面图
结构复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纵向延伸到班组全体人员
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队友涉及“四新”或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单项技术设计,必须经过两阶段技术交底,即初步设计技术交底和实施性施工图设计交底
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工长、班组长进行详细交底
定期向由两个以上作业队和多工种进行交叉施工的作业队伍进行书面交底
保证书面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签字记录
安全生产检查监督的类型和内容
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定期进行
安全生产监督的主要类型
全面安全检查
经常性安全检查
专业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检查
季节性安全检查
节假日检查
要害部位重点安全检查
安全隐患的处理
建设工程安全隐患处理
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原则
冗余安全度治理原则
设置多道防线。例如:道路上有个坑,既要设置警示牌又要设计照明灯
单项隐患综合治理原则
人料机法环五者任何一环节产生安全事故隐患都要从五者安全匹配的角度考虑,调整匹配方法,提高匹配可靠性
例如:某工地发生触电事故,一方面对人的安全用电教育,同时现场设置漏电开关,对配电箱、用电线路进行防护改造,严禁乱拉电线
动态治理原则
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综合应急预案
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案
专项应急预案
针对具体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制定的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
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处置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应急预案包括评审、备案、实施、奖惩
应急预案的评审
参加应急预案的评审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应急预案的备案
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同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应急预案的实施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法律法规有重大变化的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面临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施工单位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
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
职业伤害事故的分类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
指引起劳动者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事故,一般每个受伤人员休息1个工作日以上,105个工作日以下。
重伤事故
受伤人员损失105工作日以上的事故
死亡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类
3-10-30 10-50-100 1000-5000-10000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处理
事故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有关人员未收到教育不放过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处理措施
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各个行业的建设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都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还需要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每级上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
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延长不超过60日
事故的审理和结案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不超过30天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要求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
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的措施
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
建立文明施工的管理组织
应确立项目经理为现场文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
落实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措施
现场围挡、标牌
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市区主要路段围挡不低于2.5米。其他工地围挡不低于1.8米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 五牌一图 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消防保卫牌和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场地
施工现场应积极推行硬地坪施工,作业区域、生活区主干道必须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硬化,场内其他道路地面也应硬化处理
严禁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未经允许排入河道,严禁堵塞下水道和排水管线
施工场地适当地方设计吸烟处,作业区域禁止随意吸烟
现场生活设施
施工现场作业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必须明显划分
现场消防、防火管理
现场必须有消防平面图
消防重点部位设置灭火器、防火沙箱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要求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对施工现场内部污染防治属于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对周围环境污染防治属于环境保护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
施工现场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使用封闭式容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严禁凌空随意抛洒
现场道路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
对于颗粒散体材料的运输、储存要遮盖、密封,防止扬尘
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
工地茶炉尽量采用电热水器,若只能采用煤茶炉时,应有消烟除尘型茶炉和锅炉
大城市市区不容许搅拌混凝土
水污染的防治
施工过程水污染得防治措施
禁止将有毒有害物做土方回填
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现制水磨石的污水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在排放
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做防渗处理
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可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
化学药品、外加剂妥善保管。库内存放
噪声污染防治
噪声的分类
昼间70db 夜间55db
施工现场噪声的控制措施
声源控制
声源控制是防止噪声污染最根本的措施
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
传播途径的控制
吸声
隔声
消声
减震降噪
接受者防护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
回收利用
例如粉煤灰
减量化处理
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等减少处置量
焚烧
用于不适合再利用且不适宜填埋处理的废物
稳定和固化
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弃物包裹起来减少有害物质向外迁移、扩散。
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要求
建设工程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的要求
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
施工现场设专职或兼职保洁员
建设工程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的措施
现场宿舍的管理
宿舍净高不得小于2.4米,通道不得小于0.9米,每间宿舍不超过16人
施工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窗户,床铺不超2层,严禁使用通铺
现场食堂管理
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非炊事员不得随意进入制作间
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置不低于0.2米的挡鼠板。制作灶台周边贴瓷砖,高度不小于1.5米。粮食存放台距地面大于0.2米
食堂的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
食堂外设置密闭式泔水桶,并及时清运
其他临时设施管理
生活区应设置开水炉、电热水器或饮用水保温桶。
施工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必须在2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施工人员患有法定传染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