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动机、需要与意志
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自我决定理论—德西、自我功效理论—班杜拉、成就目标理论等。
编辑于2022-10-02 10:57:50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人才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经典测量理论 “经典测量理论亦称“真分数理论”。2O 世纪初提出,至 50 年代臻于完善。该理论假设观测分数 X 是由真分数 T 及随机测量误差 E 所组成,即 X= T+ E;误差 E 的平均数等于 0;误差 E 与真分数 T 间的相关为 0。
确定测验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明确测验哪些个体或团体);确定测量目标(测何种心理特质);明确测量用途(用于心理诊断还是选拔人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人才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经典测量理论 “经典测量理论亦称“真分数理论”。2O 世纪初提出,至 50 年代臻于完善。该理论假设观测分数 X 是由真分数 T 及随机测量误差 E 所组成,即 X= T+ E;误差 E 的平均数等于 0;误差 E 与真分数 T 间的相关为 0。
确定测验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明确测验哪些个体或团体);确定测量目标(测何种心理特质);明确测量用途(用于心理诊断还是选拔人才);
动机
理论
早期理论
本能理论
詹姆斯
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
动物本能
社会本能
爱,社交,同情
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
系统提出动机的本能理论
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成分
能量
行为
目标指向
个体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
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
洛伦茨
本能是固定动作模式
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固有的固定动作模式
个体经验可以转化成本能行为
行为是本能与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
印刻现象
弗洛伊德
本能驱力
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
本能直接间接驱动
生本能、死本能
本能不具备意识目的,可以习得
满足躯体需要
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或心理能量,驱使人采取行动
评价
循环论证
过分强调先天
跨文化研究表明,许多曾被认为是普遍代表“天性”的行为模式实际上是可变的,它们反映着独特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
驱力理论
伍德沃斯
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
驱力:个体由生理需要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能激发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赫尔—驱力减少理论
假定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
给有机体提供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所以寻求驱力降低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
行为由习惯支配
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
驱力提供能量,习惯决定方向
原始驱力
获得性驱力
P=D*H-I
驱力D 习惯强度H 抑制I行为潜能P
评价
得到行为主义的赞同
忽视了外在情境的作用
通宵达旦的工作,节食,急中生智
诱因理论—斯彭斯提出
诱因是指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它具有激发和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能是事件情境
种类
积极诱因
有吸引力的刺激物
消极诱因
个体回避的刺激物
赫尔采纳:P=D*H*K-I
唤醒理论 赫布和柏林
唤醒是兴奋状态
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三个基本原理
偏好最佳唤醒水平
刺激水平和偏好呈倒U型曲线
个体经验偏好原理
个体经验对偏好有影响 富有经验的——复杂的刺激
简化原理
重复的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
认知理论
个体对来自外界信息的加工,在头脑里形成了各种观念,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着中介的作用,它能引起,也能改变行为
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
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 S-O-R
行为产生不由于强化,而是期待
期待
刺激与刺激的联系
S1-S2
看见闪电期待雷声
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S1-R-S2
努力学习,期待上岸
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自我决定理论—德西
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技能品质,它组成人的内在动机
基本心理需要
胜任感
自主性
归属感
两种动机
相辅相成,也可能相互对立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德西效应
外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部动机的抵消
行为
自我决定行为
基于对需要的认识
设计和选择行为
非自我决定行为
外在刺激,无动机的
自我功效理论—班杜拉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重要作用
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期待分类
结果期待
对结果的估计
效果期待
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断
自我效能感
成就活动的重要维度
获取途径
个体经验(根本原因)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唤起
作用
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决定人对活动的努力和坚持
影响人同环境互动时的思维
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
成就目标理论
德韦克和尼克尔斯
成就目标是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
评价成功标准
任务标准
自我标准
他人标准
内隐观念
能力实体观
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
能力增长观
能力是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
成绩目标
掌握目标
任务卷入学习者
定位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
成绩(表现)目标
自我卷入学习者
定位好名次好成绩
与别人比较
艾略特
成绩趋近目标
积极的活动效果
成绩回避目标
避免消极的活动效果
平崔克——引入掌握目标
掌握趋近目标
掌握回避目标
成绩趋近目标
成绩回避目标
逆转理论—阿普特尔
人的心理需求是对立的 每对动机状态都是按相反方向对应排列的,每对中只有一种能被激活
目的—超越目的
顺从—逆反
控制—同情
自我中心—他人取向
归因理论
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海 德
开拓者
原因
内部原因
能力,努力度,情绪
外部原因
任务难度,奖励,运气
两个原则
共变原则
某个特定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和某个特性结果相联系 把结果归于该原因
排除原则
如果内外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人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两种需要
理解周围世界
控制周围环境
韦 纳
奠基人
维度
能力、问题难度、努力、运气对应归因分析,四个因素决定人的成败 特定努力 内部 不稳定 可控 某一件事情很努力 特质努力 内部 稳定 可控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努力
控制点(内外源)
影响情绪体验
稳定性
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 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
成败预期
可控性
今后努力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
将失败归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产生 强调从 内部,稳定,可控的维度进行归因
罗特控制点理论
人的想法调节人的行为,增加行为频率的并不是奖励,而是对于什么事情将带来奖励的想法
控制点
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信念
内控强调结果
结果由个体的自身行为造成或由个体的稳定的个体特征决定
外控强调外因
外控强调事情是由个体之外的因素导致的
意志
含义
有意识的
支配、调节,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引发行为动机作用
可把意志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
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意志行动
特征
目的性
随意性
受意识支配
坚韧性
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
行动过程
准备阶段
确立目的
解决动机冲突
选择方案
做出决策
执行阶段
坚定执行计划
克制妨碍和困难
及时修正
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双趋式冲突
遇到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又具有同样强度的目标,不能同时获得,只能择其一
双避式冲突
两个都想避开,只能避开一个,选择损失小的目标
趋避式冲突
多重的趋避式冲突
人们面对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无法兼得的选择或回避,必须进行多重选择
品质
独立性
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
受暗示性、武断
果断性
优柔寡断、草率
坚定(顽强)性
长时间的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坚持不懈的克服困难
动摇性、执拗
自制性
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 采取决定阶段,表现为周密的思考,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左右 执行决定时,则表现为克服各种内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到底
任性、懦弱
需要
含义
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动机的基础
种类
起源
自然需要
有机体内部某些胜利的补平衡状态引起
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
社会需要
人类社会的要求
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发展
指向对象
物质需要
社会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的需要
精神需要
社会精神产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
爱和归属的需要
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表现为一个人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缺失性需要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
排列秩序、对称
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合并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长性需要
理论观点
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低层次出现越早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主要动力
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需求层次划分不绝对,有个例
舍生取义
概述
含义
由目标或对象激发、维持和引导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功能
激活功能
发动行为的作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指向功能
使个体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维持和调整功能
行为的坚持性 活动与预期目标一致性程度
过程
目标→诱因(外)→需要(内)→动力→行动
分类
性质
生理性动机(驱力)
以由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饥饿、渴、性、睡眠
社会性动机
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权利、交往、成就、认识
兴趣
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来源
外在动机
在外界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
内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呈倒U型曲线—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中等强度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
容易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提高↑,任务难度↑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