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氧化
电子经过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能量,经过复合体的质子泵功能,将H+从线粒体基质转运内外膜之间的胞质侧。
医学--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I类:钠通道阻滞药、II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III类:延长APD药、IV类:钙通道阻滞药、V类:其他类。
关于钙通道阻滞药的思维导图,选择性组织钙通道,又称钙拮抗药,常用钙阻滞药主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生物氧化
氧化磷酸化与ATP的生成
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在复合体1,3,4内
电子传递;生成ATP;
P/O比值: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molO2所需要磷酸的摩尔数,即所能合成ATP的摩尔数(或者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后所生成ATP的分子数)
自由能变化:生成1molATP约需要30.5kj,三个复合体传递一对电子所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生成ATP所需要的能量。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
Peter Mitchell提出化学渗透假说
质子无法自由穿回基质,因此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H+离子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差),储存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
质子的电化学梯度转变为质子驱动力,促使质子从膜间隙侧顺浓度梯度回流至基质,释放储存的势能,用于驱动ADP与Pi结合生成ATP
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
ATP合酶的两个功能结构域
亲水部分:F1=α3β3γδε亚基复合体和寡霉素敏感蛋白
催化ATP合成
疏水部分:FO=a,b2,c9~12亚基
组成离子通道,用于质子回流
转子部分:c亚基环,γ和ε亚基
定子部分:a,b2,α3β3,δ
BoyerP 提出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β亚基有三种构象
开放型(O型):无活性,与ATP亲和力低,释放ATP
疏松型(L型):无活性,可与ADP和Pi底物疏松结合
紧密型(T型):有活性,合成并可结合ATP
ATP合酶转子循环一周生成3分子ATP。合成一分子ATP需要4个H+,其中3个回到基质,一个用于ADP,Pi,ATP的转运。
ATP在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水解可以释放大量自由能的含有磷酸基的化合物。
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体内能量状态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
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过程
呼吸链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过程
复合体1: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
复合体2:萎锈灵
复合体3:抗霉素A
复合体4:CN-,N3-,CO,H2S
解偶联剂阻断ADP的磷酸化过程:二硝基苯酚;棕色脂肪中的解偶联蛋白1
ATP合酶抑制剂同时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的生成:寡霉素,DCCD
甲状腺激素:加速分解ATP,诱导解偶联连蛋白基因表达,增加产热
线粒体DNA突变
穿梭机制
α-磷酸甘油穿梭:左右两侧递氢体不同,一分子NADH~1.5分子ATP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相同,一分子NADH~2.5分子ATP
电子传递链顺序:2.琥珀酸~FAD~Fe-S~Q(QH2)~Cyt b~Fe-S~cyt c1~cyt c~CuA~Cyt a~Cyt a3-CuB~O2
电子传递链顺序:1.NADH~FMN~Fe-S~Q(QH2)~Cyt b~Fe-S~Cyt c1~Cyt c~CuA~Cyt a~Cyt a3-CuB~O2;
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