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 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发展趋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U3运用辩证 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
必要性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世界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
认识应该反映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事物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结合的方式存在,由多要素构成,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属性。(避免陷入形而上学思维)
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发展趋势。
含义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发展历程
特征
整体性
含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作用: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动态性
含义: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作用: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与综合
质量互变
质
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影响: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量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与事物关系: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影响: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坚持适度原则
度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
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要求: 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2⃣️需要“得中”,就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3⃣️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不做简单的肯定与否定
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
1⃣️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2⃣️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作为新事物存在的依据。 3⃣️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认识的发展历程
感性具体
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局限: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目的与内容:(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过程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思维具体
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表现: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理解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