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课外、校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
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第九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述:课外:课堂教学以外的,学生自愿的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校外:校外文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课外、校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课外、校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
课外、校外活动
概述:课外:课堂教学以外的,学生自愿的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校外:校外文化教育机构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学科活动
这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应分科落实
科技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公益劳动
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
如:集会、竞赛、参观、游览、墙报板报、社会公益活动
小组活动
是基本组织形式。特点: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个人活动
常与以上两种活动相结合,分配任务单独进行。如:写日记,创作,绘画小发明等
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选择性和自愿性
根本区别于课堂教学,教育者可提出要求和指导,不宜强制规定
伸缩性和广泛性
不受课程计划和标准限制,以参与者的爱好、接受水平及实际条件来确定活动内容
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的内容、方法、进度由学生的爱好、活动特点、校外力量和环境做出组织和安排
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处于辅助地位,活动由学生设计、组织、操作。做到自主、自治、自理。
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要求
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发挥学生集体与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
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促进
因地、因校制宜
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教育
家庭教育
父母及年长者对年幼者施予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教育
家校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组织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社区影响:鼓励支持参加群体活动,了解社会
校外机构: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培养兴趣特长
大众传播媒介:接受宣传教育时,培养辨别能力、判断力,抵制不良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家访、家长会、家委会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走出去,请进来
浮动主题